第三節 讀和寫的係統觀
閱讀和寫作,誰先誰後,到底誰主誰次,並不是一個簡單判斷的問題。這兩者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就和“到底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一樣難以說清。兩者總是緊密相連、互為依賴的。因此,這也提醒我們,要發現閱讀的技巧、提高閱讀的能力,還可以從研究人們是如何寫作入手;反之,要提高自己寫作的技巧和能力,也可以從研究人們是如何有效閱讀入手。
艾德勒在《怎樣閱讀一本書》中寫道:“讀、寫、說的技巧是相互聯係的。它們都是人們在交流思想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的藝術,無論表達也好、接受也好。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在這些技能的缺陷之間有相應的聯係,我們不應感到驚奇。不必借助於以教育測驗為工具的科學研究,我們就能預測,一個寫作能力差的人,閱讀能力也不會好。事實上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打賭,他在寫作方麵的缺陷,一部分是由於閱讀方麵的缺陷造成的。”在這裏,我們還可以接下去說的是,從研究人們是如何有效寫作的入手,可以從中發現應該如何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因為,如果說寫作是建構活動的話,那麼閱讀就是一種解構活動。無論是“寫作-閱讀-寫作”這樣一條鏈,還是“閱讀-寫作-閱讀”這樣一條鏈,閱讀和寫作,都可認為是互為起點、互為目的、相輔相成、高度依賴的。這也啟示我們,要提高閱讀的技巧,還要從分析寫作的技巧反過來發現閱讀的技巧。而這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進行:一是從文章寫作的一般理論來反觀閱讀,二是從學術論文的寫作手法來反觀閱讀。
一、從文章寫作的一般理論來反觀閱讀
馬正平在《非構思寫作學宣言》一文中認為,文章寫作的深層結構是“重複”與“對比”,那麼,閱讀過程作為寫作過程的反解,就可以由此推出閱讀的深層規律是“提煉”和“係統化的分類”。
所謂提煉,就是指要抓住核心內容,舍棄細枝末節,壓縮重複強調的內容,而保留代表性的部分。事實上,這些我們都已在透視式閱讀法中強調了。
所謂係統化的分類,就是指對每一個論點、論據進行全方位搜索,然後再予以分類定位。這種分類定位需要建立在一個係統的分類平台上,而這個平台還需要閱讀者自己來提供。
馬正平在《非構思寫作學宣言》一文中認為,文章寫作的表層結構是“漸進”與“並列”,那麼,閱讀過程作為寫作過程的反解,就可以由此推出閱讀的淺層規律是“因為-所以”。
二、從學術論文的寫作手法來反觀閱讀
學術論文是一種特殊的文章,它有它的特殊格式。一般說來,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應該包括題目、署名、摘要、引言、正文、結尾、參考文獻、關鍵詞、中圖分類號等部分,有的論文還有附錄、致謝等。下麵主要分析引言、結尾中的寫作手法,以反過來研究閱讀中的技巧。
1寫作論文開頭的一般要求和策略
論文的開頭部分一般應該回答為什麼要開展本研究的來龍去脈,即簡要說明本研究工作的緣起、背景、目的、範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
寫作時一般要求言簡意賅,並且要避免與摘要雷同,不能成為摘要的注釋。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引言中不必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