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由於語言具有的遞歸性,即同樣的結構規則可以層層嵌套而不致造成結構上的混亂,如由“張三買了一支玫瑰花”,可以擴充為“住在我們小區的那個在大學工作的又胖又高的張三今天買了一支又大又紅的玫瑰花”。上麵說的A和M,其內部本身有時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的××”這樣一種結構。如由“企業文化的研究”可以進一步變為“知識型企業創新型文化的研究”。再加上各人使用文字習慣的不同等因素,特別是考慮到,論文的題目必須是要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所用的詞語還要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製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這樣,論文的題目也就有了很多種變體,但主要的形式是5種,分別是“A的M的研究”、“A的研究”、“R1R2…A的M的研究”、“A的(M1、M2)的研究”和“基於P的A的M的研究”,而且這些題目結構大部分可認為是對基本形式的細化或變形。
上述五種形態中,值得一提的是“基於”類的題目。據筆者對《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科學學和科學技術管理》、《科學管理研究》以及《研究與發展管理》等5種科學研究類核心期刊篇名的統計,發現2003-2005年發表在上述5種期刊中的2902篇論文中,“基於”類標題的論文有280篇,約占10%。可見,在有些學科中,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論文標題或者說論文類型。
如果從論文篇名中使用得最多的字眼角度分析的話,除“研究”、“分析”和“基於”等使用較多外,筆者在進行上述統計時還發現“及其”、“中的”、“——”等在標題中也被使用得較多,分別有197、198和211篇,這說明以下三種標題形式也是常見的:“××及其××”、“××中的××”和“××——××”。
當然,除了標題外,這些“魚”還可能是:
——一個詞:如有沒有新術語,新術語往往表示著有新理論、新內容。
——-句話:一般是佳言警句。
——-個圖表:或設計新穎,或言簡意賅而寓意豐富。
——-個例證:一個新證據,或是舊證據的重新闡釋。
——-個問題:以後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這些都是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
如果你是想獲得第二種層次的收獲,即想獲得一種思維架構或形式方麵的幫助,那麼我們也許應該給你推薦的是另一種方法——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法”。此時,你就要在閱讀時撇開文本表層的“肉”——往往是你並不太關心的其他領域的知識,而透視到文本深層的框架——你真正需要的一種新的思維框架。當然,這需要你有相當的抽象、概括能力,好在你已經學會了這種方法了。
寫到這裏,不由得讓我又想起金克木推薦的九方皋讀書法了,不妨也在此說一下,因為他說的方法和上麵說的“網魚法”、“火眼金睛法”還是很有聯係的。九方皋的特長當然是相馬,我們就先說相馬。
《列子》中有一個故事說,秦穆公因為立誌要秦國富強而招攬人才,於是就叫伯樂去找千裏馬,而伯樂又推薦九方皋去找。九方皋出去找了三個月,找到了一匹千裏馬,回來報告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馬到了,原來是一匹黑色的公馬。大家都笑九方皋不認識馬的顏色和性別。
可是一試之下,果然是匹千裏馬。這也就是“相馬於牝牡驪黃之外”這句名言的由來。伯樂還稱讚九方皋相馬是“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
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這當然是相馬之訣竅,也是識人之訣竅。
那麼這對於閱讀有什麼啟示呢?就用一回你剛學的類比式閱讀法吧。
我們認為,你肯定早已明白,對於創造性閱讀而言,對於為了獲得“思”的閱讀而言,對於為了重在收獲的閱讀而言,運用九方皋相馬的方法來閱讀也是閱讀之訣竅,即不管你書裏有何內容,我隻按我的需要,“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揀其所見,而不揀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思其所視,而不思其所不視。”這樣不就更加提高讀書效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