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學術論文創造性閱讀的方法(4)(2 / 3)

(5)以生產能力作為核心專長形成的模式。這其實也就是當前許多中小企業事實上已經存在但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模式。它和前麵幾種模式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這種模式其實也就沒有前麵一些模式。很多中小企業既沒有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也無管理、商標、營銷等方麵的突出優勢,唯一具備的也就是有一定的生產能力,雖然和其他優勢企業比起來也並不一定強。按照虛擬兼並的思路,這些企業就應該依靠自己的生產能力即本企業的核心專長,積極尋求和優勢企業的聯合,憑借這些企業在產品開發、商標、管理、銷售網等方麵的優勢,采用“借船出海”、“借梯上樓”等辦法不斷提升自己。

當然具體的模式還不止這幾種,而且,上述幾個具體模式之間也不是絕對的、獨立的、一成不變的。因為除了核心專長的不同外,企業既可以以一種核心專長,也可以同時以幾種核心專長來形成自己的“虛擬兼並”模式。“虛擬兼並”的對象既可以以“虛擬生產”為主,即主要是為了獲得“生產能力”,但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種環節和資源,如人才、資金等。例如,美國的一些電子公司,利用資本和高速通訊等方麵的優勢,把它們軟件的“代碼切片”(codecutting)外送到印度,在那裏由熟悉的項目員(人才)完成工作,並在一夜之間用電子手段送回美國。這些項目員的工資,雖然在印度可以算是高薪,但隻有美國本土所需的一小部分。又如,每個企業一般都要向銀行貸款,這其實也是一種“虛擬兼並”銀行資金的過程,無非是沒有簽訂合同,但它是以國家的有關法律作為依據和紐帶的。在有關知識經濟的書籍和文章中,“虛擬公司”的提法已不鮮見,但它們的含義顯然還隻是停留在“虛擬生產”這一層次上。即要求母公司必須是一個在研究開發、資本、管理、商標、銷售及其他功能方麵都具有強大優勢,但隻有很少或沒有生產設施的實體。我們認為,這種管理思想還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而且還將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一是不利於對企業實質的理解。企業本身像一條組合鏈,需由研究開發、資本、管理、生產、商標、銷售等環節和資源組成。這條組合鏈雖然也可以分為兩段,即生產一段和剩下的由研究開發、資本、管理、商標、銷售等所綜合組成的一段,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應該是多段的。二是它將妨礙隻具有其中一兩項核心專長(如研究開發)的企業充分利用“虛擬”的功能。三是對“虛擬”的雙方來說,本身是相互的、共存的,對一方來說是“虛擬生產”模式,則對另一方來說必定是“虛擬開發”、“虛擬銷售”等模式。所以如果沒有其他模式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虛擬生產”模式的存在。事實上,因為采用的是“強+強”的方式,企業要“虛擬兼並”的其他環節和資源,對自己來說是弱項,但對兼並對象來說恰恰是強項。隻要其他企業在某方麵有強項,而又剛好是自己企業的弱項,隻要條件允許,“虛擬兼並”就值得一試……

好了,浮想聯翩地類比閱讀到這裏,就讓我們先停一下吧。而且,有條件的話,我們也許可以欣慰地獎賞一下自己了,至少是可以長長地歇一口氣了。因為我們對偶然閱讀到的一段論述美國農業的話,運用類比閱讀法,通過比較中、美兩國農業的運作方式,抽象出了隱藏在內容背後的思維模式,並通過這種新思維模式重新考慮了擴大企業規模的方式或者說兼並方式,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示。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對該段文字內容的類比式閱讀了,雖然極其艱苦,然而收獲也是甚大的。

通過上麵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來歸納一下類比式閱讀的本質和閱讀時應該采取的步驟了。

首先,從本質上說,類比式閱讀的核心顯然不在於單純地理解文本內容本身,而是在於借閱讀來產生新的觀點和思路,此時,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在掌握原文的基礎上做到超越原文——產生出自己的新思想。這種新思想的來源則是通過抽象、提煉、透視文本內容中的某種邏輯關係,再通過類比的方法將其應用到新的創造中來。作為創造性閱讀,現在需要你費心的是,憑你的洞察力去複原它,繼而借用它,建起新的大廈,這就是類比閱讀法的本質。

這種類比閱讀法還有什麼好處呢?用它來讀無關領域的文本固然很重要,但用它來閱讀本領域的文本有時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在當前文科論文中,不少是寫“啟示”意義一類文章的,這類文章讀後是能給人作用的,但在有時,這種作用主要的倒不是在於作者給我們得出了什麼結論,而是在於啟發我們思考。因為這類文章如果單從觀點、結論、建議和對策等方麵看,可能還是錯誤的,但它在思考問題的方式、提出問題的方式、論證的方式等方麵則富有啟發,即我們仍然可以用類比式閱讀來引發自己的思考。我們認為,這對讀者,也是最大的目的和功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