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情況的發生和靈感的發生機製聯係起來理解,即靈感的發生往往有“投入——放下”的規律,這裏的“放下”是指暫時離開自己的領域、專業、正在考慮的問題,而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或休息,如散步、洗澡、閑聊、看一些其他的書等。這時候,從表麵看,你已經“放下”了工作,但事實上,在深層意識中你要考慮的問題還仍然保留在那裏,那麼,這個時候隻要碰到一些合適的刺激,就很可能會使我們獲得一種頓悟,從而解決原問題。我們看一些具有“上位”功能的書時,這種情況就容易發生。
事實上,像“美”這樣具有“上位”功能的主題詞是不少的,很多“上位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的,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詞又是很不尋常的,因為它們往往蘊涵著人類長時間以來積累的經驗,甚至是人類誕生以來的生存智慧基因,如愛、路、車、水、屋等,甚至還有散步、釣魚等,不同時候用這些詞,其含義是不一樣的。你如果願意對這些詞再細究,很可能會對你解決專業問題有啟發。
就學科體係和學科發展的曆史來說,像數學這樣的學科就具有較多的上位功能。這是因為:
1、數學是一門源頭學科。如果將科學按照它的研究對象由簡單到複雜的程度分為上、中、下遊。那麼,就可以認為:數學是上遊,是源頭學科。化學等可以認為是中遊,是中間學科。生命、材料、環境科學等則可認為是下遊,是後發學科。上遊學科研究的對象比較簡單,但研究的深度很深,這樣下遊學科的研究往往就可以借用上遊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2、由於數學具有累積性、獨立性、穩定性、可靠性、嚴密性、完備性等特殊的學科性質,這就已經決定了從本質而言,已不能將它理解為眾多學科中並列的一門學科,而是要把它理解為是整個現代科學的一種精神的或理性的基礎構造成分。伽利略有一句名言,認為自然“這書是用數學語言寫出的,符號是三角形、圓形和別的幾何圖像,不借助於它們,就一個字也看不懂,沒有它們,就隻會在黑暗的迷宮中躑躅”。
而M.克萊因則說:“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的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係,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著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滿足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對美妙音樂的冥想;有時甚至可能以難以察覺到的方式但無可置疑地影響著現代曆史的進程”。顯而易見,現代數學已從根本上擺脫了作為物質科學與生產技術的手段的附庸地位,而自成為獨立而龐大的理性思辨體係。數學尤其是現代純粹數學已越來越成為一門思維性科學,因此,它也已被人們稱之為“人工的宇宙”。
懷特海1939年在哈佛大學作“數學與善”的演講時,則指出“在今後兩千年,人類思想中壓倒一切的新特點就是數學悟性要占統治地位”。懷特海關於數學原理的見解是卓越的,他的《數學與善》是不朽名著。
其他如哲學、方法論科學、思維科學、創造學等,因為它們研究的往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一般都具有上位功能。所以,在閱讀這類書籍時,我們就可以多注意能否采用延伸閱讀法。
第四節 類比式閱讀法
對一個文本,能讀懂它的本義固然很好,但也不一定非要這樣去讀懂它,關鍵是在閱讀時要獲得啟發和感悟。
一、類比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對閱讀的啟示
類比方法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方法,曆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文學藝術創作,如近代科學技術中歐姆定律、庫侖定律的發現,飛機、電話機、挖土機、聽診器、電子鼻的發明,文藝創作中的“比喻”、“移情”等等,都是運用類比方法取得的碩果,因此,自古以來就一直為人們所推崇。早在公元前5世紀,我國先秦墨子的“墨辨”中和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亞裏士多德的邏輯理論中,就對類比作了廣泛的研究。近代哲學家、科學家們也都認為類比方法是一種最重要的方法。康德曾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認為,“類比聯想支配發明”。德國天文學和數學家刻卜勒曾說:“我特別喜歡類比——我的最可靠的老師,因為它給我們揭開了自然界的各種秘密。”的確,類比方法因為其比較自由、靈活、多樣又富有啟發意義,對人們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特別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而備受人們的重視,被視為最重要的創造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