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圖在穩定事實和聯係數據與處理過程中起著關鍵的“理論整合”作用,它具有很強的啟發和分析能力;另外,因為圖往往和幾何學密切結合,這也使得它在分析力上獲得了質的飛躍,這使得圖往往能凸現隱藏的規律,而具有特別強的表現力和說服力。
還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圖形在知識的建構和傳播中具有非常核心的地位。一個完善的科學圖形,經過了整理、概括、抽象、過濾、建構、修改和討論的千錘百煉後,就會使得研究對象更加呈現出一般化的傾向,從而也使得數學分析和下一步的科學研究更加易於進行。近代科學能夠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科學圖形的使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測量方法
威廉·克利夫蘭(William Cleveland)考察了1980-1981年在不同學科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科學論文,提出了FGA(fractional graph area)方法,可譯為“圖形麵積比例”方法。他采用圖形麵積占整個文章的頁麵麵積的比例作為考察指標,用來衡量學科的軟硬程度。科學圖形的標題和說明不被計為圖形麵積,所以FGA值實際上就是文章中圖形替代文字的比例。這些都是在一個普遍認同的前提下進行的:所有高水平的學術期刊版麵都非常緊張,這使得作者和編輯都盡可能地考慮到編排圖形比例大小的價值。這裏的“科學圖形”定義為那些具有坐標尺度並能表現定量信息的圖形,包括散點圖、曲線圖、時間序列圖、點陣圖、直方圖等,具有統計意義的地圖(比如人口分布圖)也包括在內,而那些僅僅表示地理位置的地圖不被列入,設備裝置圖、理論圖線、流程圖等將不被視作考察的圖形。他對七個學科進行FGA分析,得出自然科學有比社會科學高得多的FGA值。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FGA值的大小與每幅圖形的大小關係不大,而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圖形的多少。FGA值不僅僅反映了文章中數據的多少關係,而且反映了數據的表現形式。社會科學中也不乏數據多者,但是多用表格而鮮見圖形的使用。勞倫斯·史密斯(LaurenceD.Smith)等進一步考察了圖形使用與學科硬度的關係,利用克利夫蘭的數據,結合對美國緬因州大學的36名心理學家和心理學博士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一些學科的相對硬度進行了排序,並對影響學科硬度的21個因素進行了因次分析,認為學術期刊的拒稿率和發表文章的濃縮度與FGA值表示的學科硬度關係最大。換言之,從一定意義上說,FGA值的大小能在總體上反映學術文本的質量。
在國內,潛偉等利用這種方法,對2000-2001年的主要中國學術期刊進行過FGA統計分析,結合問卷調查的方法,初步探討過中國學科硬度測量的問題,並比較國外有關研究結果,定量地考察了中國學術水平與國外先進國家的差距。經過對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的期刊進行FGA值計算,按數據結果大小排序依次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
四、研究方法角度的評價
隨著學界對“規範性陳述”和“研究方法”在知識積累及創新中的作用的日益關注,現在對規範性的陳述和研究方法的詳細介紹已被視為是科學研究論文的必備條件,是其結論成立的前提和依據,也是研究者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一種體現。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研究者的研究行為,同時也可以使讀者和同行切實地了解作者所得研究結論的正確性、普遍性和適用性。因此,從“規範性陳述”和“研究方法”的視角去評價論文,已逐漸引起學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