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致謝
致謝是作者對該文的形成作過貢獻的組織或個人等用以感謝的文字記載。致謝的對象一般有: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十、附錄
附錄是論文主體的補充,主要是考慮到有些材料編入正文會有損編排的條理性、邏輯性和精煉性,或有礙於文章的緊湊和突出主題思想,但為了整篇論文的完整,將這些材料編入附錄中,置於全文的末尾。可以編入附錄的內容一般有:
1、比正文更為詳盡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和技術要點。
2、建議可以閱讀的參考文獻題錄。
3、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4、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複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5、不便於編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6、對一般讀者並非必要閱讀,但對本專業同行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7、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注釋、統計表、計算機打印輸出件等。
第二節 學術論文的修辭特點
約翰·齊曼認為,科學知識的公有主義規範激活了一個精密的交流係統。研究結果,除非它們被報告、散發、分享,並且最後由於正式發表而成為公共資產,否則就不能算作科學的。科學知識不僅要滿足普遍主義、無私利性、獨創性、懷疑主義等規範,而且還必須是“適於發表的”。換句話說,科學論文隻有發表了才能在更大範圍內得到了解和利用,才能為科學做出真正貢獻,而且科學論文的寫作結果還必須是適於發表的、適於讀者閱讀和交流的。所以,學術論文的作者就必須遵循一定的寫作規範,通過有效的寫作策略來使得科學期刊相信你的研究成果是正確的,至少是富有啟示意義的;也使得讀者能夠更方便、更準確地來判斷論文的正確性、完整性、創造性和論文的價值,並使得論文能在同行間快捷交流。這些策略應包括:
一、語言方麵的修辭要求
1科學語言要求使用正常詞序,形容詞定語放在被限定的成分之前,相關詞不得間離,以保證意思的明確表達。
2科學論文一般不使用口語性、俗語性詞彙及帶有感情評價後綴的詞語,而大量使用專業術語,術語一般都有明確的、特定的含義,以符合科學語言準確性的要求。
3科學語體中的詞彙主要由術語+一般書麵語+通用詞組成,且抽象名詞多於具體名詞,國際通用術語大量存在,同一名詞頻繁重複出現。
4科學論文語體基本上不用省略句和不完全句,句子在語義和語法構造上一般都是完整的,被動結構的句子得到了廣泛使用,複合句在科學論文中占據主導地位。
5科學語體經常使用插入-嵌入結構,一是為了強化語句間或者句子構件間的邏輯關係,二是為了表達作者對所傳遞信息的態度,三是為了引入補充性信息內容。
二、寫作方式方麵的修辭要求
除了所用的語言外,這種修辭要求還表現在寫作方式上。即一個作者為了達到適於發表和有利於發表的標準,就要在寫作方式上采用一係列的策略,以使自己的論文能夠被科學共同體所接受。這些策略包括:
1、引用和引證
引用和引證與這個主題相關的其他研究,在論文寫作中有很多作用,但對於作者來說,其作用主要是在於證明自己已完全熟悉所有的背景材料,證明自己是本領域的內行人士,並保護自己的論文免遭更多的攻擊。拉圖爾認為,“引證、引文和腳注的有無正是表明一個文件是否嚴肅的標誌,你可以僅僅通過增加或減少引證而把一個事實轉變成想象,或者把一個想象轉變成事實”。“一篇沒有引證的論文就像一個無人跟隨的孩子,深夜孤獨地行走在他一無所知的大城市裏,他會走失,會碰到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相反,攻擊一篇充斥著腳注的論文,這意味著持異議者必須削弱每一篇被它引證的其他論文,或者至少將被威脅著必須這麼做。”所以,我們在閱讀論文時,總是時時看到一係列的引證,這是毫不奇怪的。作者們正是靠著這種策略,用來突出他現在完成的論文是最新的、最重要的和不斷有發展的這樣一個目的,從而使他的論文能打開公開發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