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概論(1)(3 / 3)

科學知識的爆炸式增長對閱讀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不僅僅表現為,為了及時跟上知識更新,作為科研人員,現在閱讀的內容已不再是以書為主,而是以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為主,更重要的是向我們提出了在新時代條件下、在知識的海洋麵前如何重新審視閱讀的問題。

知識的爆炸式增長,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當今時代的這些巨大變遷顯然都使我們對閱讀的研究,或者大一點範圍說是對學習的研究,在許多方麵已變得過時,所以如果仍不對閱讀或學習進行深入研究的話,那麼就會和社會與時代的發展脫節。簡單一點說,時代的變化已對閱讀或學習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對此做出回應。

首先,知識社會的來臨,需要我們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如果說,在以前,一個人知識的80%是在學校學習時獲得,其餘則是在工作階段獲得的話,那麼到現在則已完全相反了,這就意味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一生的事業。對這一點,錢偉長教授曾說過一段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他出生在農村,家裏條件很窮,因此中小學沒有很好地念過……但是在大學畢業後,他就沒有停止過學習。他後來在一次給學生的講座中說,他現在每天學習的時間甚至還比學生多。他每天晚上8點開始學習,不到淩晨2點是不停止的。他還說,他大學畢業那個時候,沒有火箭,沒有原子彈,沒有計算機,沒有宇航,沒有半導體,沒有激光,有的甚至連名詞都沒有,但現在,他全把它學來了,靠的就是自學,所以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第二,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學習戰略的製訂。包括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手段的更新、學和用的關係處理等。因為我們已身處一個動態多變的、複雜的環境,既需要動中求靜,又要以快製快。要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一個戰略來指導是很難取得好的成效的。

第三,要更加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說終身學習重在強調“不斷學習”的話,那麼學習能力的培養就主要涉及使學習高效的問題。如果將知識比作“魚”的話,那麼學習能力就是捕魚的工具和方法——“漁”。金聖歎語:“讀者之胸中有針有線,始信作者之腕下有經有緯。”顯然,一個人隻有身懷“學習能力”這門技術,才能提高閱讀的效果,才能應對知識社會這個不斷變化的環境。而要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也非要大量閱讀不可。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人們往往不知道,要學會閱讀需要多少時間啊!我堅持讀書18年,仍不能說我已經學會了讀書。”

第四,要更加強調創造性的學習,而不能長期地停留在積累性學習和維持性學習的階段。競爭是時代的特點,獨創是學術的靈魂,這些都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要更重視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內化,更重視原有知識的激活、重組,更重視知識的外化和創造。

第五,更加強調學習和工作、生活乃至生命的關聯。這從職業生涯理論的變化也可看出這一點。職業生涯開發原來已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研究領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它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中。比如對它的定義,現在的研究都已開始采納一種更廣泛的職業生涯定義:如有的學者提出,職業生涯開發是一個人在自己生命階段中學習與工作的開發,這樣就將學習引進到了新的定義中。還有的學者認為,職業生涯開發不僅是個人對工作的開發,更是個人對生命的開發,這樣對職業生涯的理解就更加突破了原先僅僅對於工作的理解,而是擴展到了多方麵,特別是強調將學習包括在內。因此,對於個人來說,在職業生涯開發中必須實現的一個轉變是:“要從原來的重視就業安全轉到重視就業能力上來,更加關注就業能力而不是重視職務,要通過終身學習發展可組合的技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幾乎全部責任,而不再依賴於組織。”

顯然,上麵這些變化都迫切要求我們需要重新發現閱讀,需要對閱讀有一個全新的看法。如果借用創造性研究中的列舉法將這些理由總結一下,我們就可以得到下麵這樣一張清單:

需要重新重視閱讀的理由

①個人生命的延長

②知識的爆炸性增長,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③競爭的全球一體化趨勢,社會變遷的加速

④職業和崗位的不斷變化:升遷、變動、失業

⑤休閑及維護個人尊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