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 非是神仙點後通(3 / 3)

柳七亦不答話,隻是跪於雪中長拜。南麵坐者笑曰:“適才飲其酒,寧無情乎?皆破嘴乞兒誤也。”北麵坐者猶疑片刻:“司文簿已定矣!”遂於懷中取出一簿,翻至大宋處曰:“後來者當有眉山蘇軾。”於是在司文簿上添改了幾筆,卻是“南柳北蘇”字樣。改畢,將筆頭朝柳七額間一點,柳七隻覺一道寒光掃麵,頓覺通體澄澈,不似向時故我,再睜眼時,二弈者蕩然不在矣。

劉柯業已來到柳府多時,主客相見甚歡。日昃時分猶不見柳七歸來,夫婦有些急意,詢於家人皆言不知,李先生笑曰:“小郎君曾以墨滴汙了我衣,或不敢便歸。”柳父聞此冷聲道:“小畜生若還知懼,便不愚矣。”遂吩咐擺酒款待道友。劉柯見柳家兩位公子生得清剔玲瓏,一望便知是才子坯子,問及學業之事,款言片刻,李先生為顯弟子才華,遂指窗前梅樹命二人各吟一章,二人依命作罷,劉柯微頷而已。

這時梅窗上忽然探露一隻小腦袋,柳父驀然瞧見,怒喝道:“小畜生野了心,還不速來拜見劉伯父。”柳七戰戰兢兢踱來依命拜過,劉柯一望,竟是路上逢著之子,不由大驚:“異哉,此兒!柳兄竟得此玉麒麟!”柳父把柳七抱在膝上笑道:“此兒頑鈍,賢弟繆讚。”劉柯亦笑曰:“愚弟觀人無數,未曾有通靈如此者,何不讓小郎君亦詠梅助興?”柳父歎曰:“此兒未曾解字,何堪賦詩?”話音未落,柳七忽然張口吟曰——

收拾好(詠梅)

步清笛,立疏影,披著雪衣裳。

為報我家春消息,才經幽塘,又探明窗,過處酒壇香。

劉柯嗬嗬讚曰:“妙哉,直如天籟,真神童也。”柳父隻道柳七從野外聽來偶吟於此,未放心上。

轉眼冬盡春來,一日,柳員外與劉柯於庭院中閑話,見柳七在薔薇花堆裏戲耍,劉柯招之道:“小郎君,且吟薔薇詩與伯父聽。”柳七偎著薔薇張口便吟——“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長時間不把薔薇花架整好,花的如心般的枝葉便會橫豎亂長。)尚未吟完,柳員外甚覺尷尬,叱道:“混賬!”原來柳員外恪守儒道,以為柳七所吟有違聖人禮法,柳七剛吟一句,便被喝住。劉柯見柳七一身月白青衣,被紅紅綠綠的花葉簇擁著,在燦爛的陽光裏顯得格外可愛,不由大笑道:“小小年紀,竟有此風情,視其有風流骨氣,取字為‘三變’恐乖初旨,將來或能行亂天下。小郎君亦有胭脂之劫,爾時愚弟當為其解厄。”

不久,劉柯便欲雲遊,柳員外挽留不住,贈與紋銀五百兩,與李先生相送十裏,臨岐抱拳相別,劉柯憶及柳七叮囑曰:“柳兄需仔細看護三變,莫讓他入了歧途,此兒必能名滿天下光耀祖宗。”柳員外唯喏應著,李先生望著劉柯飄然遠去的背影:“劉道長自詡觀人無誤,三變或確有非常之處。”柳員外搖頭沉吟曰:“劉賢弟此回誤矣!”

李先生與柳父送走劉柯打道返府,步經庭院之時,見柳七正與仆人共追一隻蝴蝶,一邊口中朗聲頌詩:“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柳員外聞之大驚:“得非子建(曹植)《洛神賦》耶?”李先生點頭曰:“然。”

二人遂立於庭心聽了片晌,見柳七一邊采薔薇一邊毫不經意中誦賦,竟然一字不差。李先生大喜過望,自言自語:“劉道長所言驗矣,奈何七載駑鈍,一朝竟作此鳳鳴?”柳員外亦驚亦喜,喚下人呼柳七速入廳堂,柳七隻道父親欲加斥責,扔了花兒悶悶而入。

柳七被下人推入廳堂,果見家父與先生滿麵微霜坐於夫子像側,李先生問曰:“方才所誦之賦從何學來?”柳七畢恭畢敬蚊吟曰:“昨日路經課塾,偶聽先生讀與二位兄長,心莫明而喜之,便聽了片晌。”李先生欣然道:“有之。”柳員外麵露喜色:“解意乎?”答曰:“解意。”李先生將信將疑喚人取書,尋些生僻文章讀過讓他背誦,柳七果然一字不誤。李先生遂起身拜賀柳員外道:“此兒混沌開矣。”

翌日,柳七突然跑來說要學琴。原來柳府有一張祖傳瑤琴,呼作“九霄環佩”,乃大唐名琴。

在中國不下百種琴中,唯瑤琴通常被稱為琴或古琴,可見其獨特之處。據說瑤琴乃神農氏發明,周代已有漢代定型,是一種極難演奏的樂器,古人學者甚少,堪稱樂器中的陽春白雪。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任何一個朝代,名琴師遠遠少於其他樂器師,然而經過幾千年的積累,琴師卻似乎反比其他樂器師多些,這是名琴師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故。如師曠、師聰、孔子、俞伯牙、菜邕、司馬相如、嵇康、穎師等琴師事跡為人樂道。此琴還有六忌七不彈,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正是痛恨知音之少,乃七不彈中不對知音不彈一則,亦可見此樂器以難彈而自古便少有人學。往日,聽到柳七要學琴,柳員外便會大聲斥責,今日沉吟許久,夫人胡氏揮手讓柳七退下,望著柳七背影道:“且讓他學罷,妾生他之日,曾有琴音異香臨空而來,或者上天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