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事業有成,每一個員工都渴望得到晉升,所以企業千萬不能總讓員工原地踏步,特別是對那些能幹的員工,而應信任他們,適時提拔。如果對他們總是半信半疑,不放心,那麼給他們的感覺是懷疑他們的能力,那麼他們還能盡心竭力地工作嗎?
有專家提出了人的能力飽和曲線問題,即每個人在某個崗位上都有一個最佳狀態時期。因此,企業管理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觀察分析員工在個人能力飽和曲線上所處的位置,根據員工的表現及時給予員工激勵和調整。
具體的做法就是,對在當前崗位上已經鍛煉成熟的員工,要提升他們到新的用武之地,讓他們承擔難度更大的工作。如果員工特別優秀,就要采取“小步快跑”和破格提拔的形式使他們施展才幹;而對於在當前崗位表現不佳的員工,則要及時調整到下一級的崗位上去“補課”,打好基本功。隻有這樣,才能使“才者畢至、能者來歸”,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授權:讓一線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也就是說,要讓一線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京東認為要讓員工願意決策、能夠決策、會決策,並提出了“授權、賦能、激活”的組織管控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授權是第一步。
劉強東曾在京東內部的高層會議上進行反思,說自己已經成了公司發展的天花板。而原因出於,曾有投資人評價說,京東雖然經過了近二十多年的發展,但本質上仍然像是一個創業公司,因為京東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劉強東的商業直覺以及想法來運轉的。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劉強東有意識地讓自己逐漸淡出公司的管理,但他又無法完全克製自己對公司的駕馭欲望,依然會全程關注著公司的動態,隨時監視公司的情況。
2012年年初,在眾多投資者的施壓下,京東曾試圖IPO(首次公開募股),但其實劉強東並不希望公司流血上市,因為他根本無法容忍別的任何人來管理京東。最終,投資人不得不妥協。
早會製度是京東最有名的一個管理手段。隻要劉強東沒有出差,就會準時參加每天早上八點半的公司早會。在早會上,劉強東會聽取各個區域負責人依次彙報運營狀況,任何訂單數量的減少他都會提出質問,因此京東早會的氣氛往往令人戰栗。
劉強東一直堅持強硬的管理風格,他曾因為一名副總裁讓秘書代打了兩次卡,就將其開除;有一年京東召集承銷商開會,其中一個承銷商正巧陪家人去了歐洲休假,於是申請不參會,而劉強東回應:“你要是不來開這個會,就永遠不要來。”
可以說,在京東,沒有人敢挑戰劉強東的權威,京東這列高速前進列車的方向盤牢牢掌握在劉強東手中。劉強東對權力的迷戀,決定了他一定要讓京東的方向盤握在自己手中,一旦交出方向盤,就意味著自己放棄了公司。
2010年,京東商城的年銷售額突破了100億元,劉強東的壓力越來越大,他一天工作12個小時,會對部下提供的數據認真地研讀,並對大家的分析提出疑問,可是到了做決定的時候,他又太過於依靠自己的直覺,於是常常在第二天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一個新的方案。
不過,最讓劉強東糾結和行為分裂的,是他對公司管理的放權和收權。理性告訴劉強東,為了京東的發展,自己必須放權。最近幾年,他為京東招攬了大量的職業經理人,設立了CFO(首席財務官)、CSO(首席問題官)、CHO(人力資源總監)、CMO(市場總監)、COO(首席運營官)等一係列職位,將每條業務線都交給一位CXO(公司高管)負責。然而,在公司高管們看來,再多的放權也比不了早會製度對放權製度的稀釋,早會看上去隻是一項製度而已,但本質卻代表著京東的控製權。劉強東雖然放權了,卻開始更多地直接與業務一線溝通,無疑大大削弱了CXO的管理權。
還好,劉強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在2013年毅然前往美國學習,把公司的財權、人權和業務權都授權給了高管層。公司高管隻需要每周給劉強東寫一封郵件,報告自己本周做了什麼、下周要做什麼、需要哪些資源支持就行。
當然,為了避免高管層越過管理紅線,京東的授權也是有邊界的:
1.財權:預算內費用自主調配。公司會做財務總包預算,對各業務線的財務進行嚴密的監控,一旦發現財務危機,會及時給予預警。在財務預算範圍內,各業務線可以自主調配財務資源。比如,如果業務線上的人才調配出了問題,業務總負責人就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請:將市場費用的一部分費用劃撥給HR團隊,以招攬更多明後年需要的人才。
2.人權:總監級以下人員的人事管理,預算內激勵資源自主分配。公司基本上隻控製VP(Vice President,副總裁)的招聘,並具有隨時調配VP的權利,但對於總監及總監級以下的員工,全部是由各個BG(Business Group,業務組)、BU(Business Unit,業務單元)說了算,但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則,比如要符合京東的價值觀。對於激勵資源的分配,公司會劃定一個公司層麵的範圍,在範圍之外的,事業部、子集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給予員工現金獎勵還是股票獎勵。
3.業務權:經營策略指定、營銷資源和業務活動日常管理。集團的戰略、跨子集團重大資源的分配權在集團,但是在業務區域範圍內的戰略決策權,是下放給事業部、子集團的。比如,廣告到底投線下還是線上?怎樣把營銷方案做得更好?都是由事業部、子集團決定的。
歸國以後,劉強東也一改以前強勢、個人化、粗暴式的管理方式,而轉換為了平靜、收斂、組織化以及係統化的管理方式。在國外的學習,讓劉強東意識到了放權的重要性,所以,他開始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前提下,適當地放權給自己的高管們,讓大家放開自己的手腳去行動。
隨著騰訊入股京東,京東再次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京東的員工也激增到了5萬多名,京東的內部也麵臨著新的博弈。如何利用手中的投票權發揮出恰到好處的影響力,保證團隊的穩定,並為企業製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是對劉強東領導能力尤其是授權能力的一個巨大考驗。
那麼,管理者怎樣做到合理、有效地授權呢?
1.克服害怕授權的心理
很多時候,企業管理者會擔心職業經理人無法順利完成自己交辦的任務,或是害怕授權會削弱自己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就容易產生害怕授權的心理。這需要企業管理者對授權有清晰的認知,認識到授權對企業和管理者自身的益處。
2.授權要與目標相聯係
授權不是根據企業管理者的個人目標來進行,而是要根據企業的目標來進行,隻有有助於實現企業的目標時,才能分派職責和委任權力。而且,授權本身也是要有目標的,在對下屬授權的同時,必須明確下屬的職責和目標、達到目標的標準和獎勵方式,以及達不成目標的處罰方式,等等。
3.明確權責,保證權責一致
真正的授權,是保證職業經理人在履行職責的同時擁有相應的權力。如果職責大於權力,無法激發職業經理人的工作激情;如果權力大於職責,就容易出現職業經理人濫用權力,導致貪汙受賄等種種管理問題,反而增加企業管理者管理企業的難度。
4.對授權進行反饋與控製
為保證職業經理人能及時完成任務,了解職業經理人的工作進展情況,企業管理者必須對職業經理人的工作不斷進行檢查。對職業經理人授權並不意味著放棄對其的控製,反而是加強控製,比如為每個職業經理人授予合適的任務,跟蹤監控他們的執行過程,及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對於任務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總結,並給予適當的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