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大仇得報(1)(3 / 3)

3、 “湖州之變”

1225年,宋理宗即位,新年剛改元,就傳來了湖州有人造反的消息。造反的人叫潘壬,是位大學生,因十分不滿史彌遠擅廢太子,打出擁護濟王趙竑——那位總想把史彌遠發配到蠻荒之地的前太子——的旗號,在湖州反叛朝廷。

讀書人造反如同借貸做生意,自己沒有本錢,也不會積攢本錢。潘壬之所以敢打旗號造反,是因為他和山東的紅襖軍取得了聯係,紅襖軍也答應,隻要他一動,立即前來湖州。

但是,多日過去了,紅襖軍杳無音信。潘壬派了幾波人去提醒紅襖軍,可回來的人眾口一詞:那些人說根本沒有這回事。

潘壬氣得死去活來,隻好自力更生。他讓人叫其他幾個弟兄來商量。商量來商量去,他們覺得還是各自去找同夥,不管什麼人,打魚的、販鹽的,隻要願意,都叫過來,越多越好。就這樣,幾個人散去了。

很快,他們就集合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在黑夜中向濟王府趕過來。

喜歡發配史彌遠的濟王正在睡覺,潘壬自稱是紅襖軍的人,騙開門闖進了濟王的臥室。

濟王趙竑急忙藏了起來,潘壬從床底下把他揪出來,對他說:“王爺,我們聽到您被廢,到了湖州,很是氣憤。我們聯絡了紅襖軍,他們就在城外,二十萬人馬,隨時供您調用。我們要擁護您做皇帝。”

原來如此,不是打劫的,趙竑放了心。深藏心底的不平又被翻了出來,在他心裏開始翻滾。“讓我好好想想。”趙竑看了看潘壬等人,思考著。

“還想什麼?咱們現在就去市政府,把那兒當作皇宮,您就即了位,然後下詔告訴天下,發兵討伐賊人史彌遠。”潘壬迫不及待地說。見趙竑還在走來走去地思考,他朝手下使了個眼色。幾個大漢走過來,扶著趙竑就出了府,上車直奔市政府而去。

來到市政府,潘壬等人砸開鎖就進了市府大堂,搬來一把大椅子,讓趙竑坐了上去,取出準備好的一件黃袍,披在了趙竑身上——幾百年前的黃袍加身複活。

阿龍記事貼

史彌遠的“三凶”

好人有好漢相助,壞人有惡人撐場。1225年,一個叫梁成大的人對史彌遠的心腹辦事員萬昕,鐵杵磨針一樣地諂媚。萬昕對他說:“真德秀這個人前段時間提醒皇上,濟王之死是個冤案,惹得史老大很不高興,應該讓他滾蛋。”梁成大說:“如果我能進入政府機關,一定能讓您美夢成真。”於是,梁成大被擢升為禦史。從此,梁成大與另外兩位惡人莫澤、李知孝一起,成為史彌遠的作惡先鋒,人稱“三凶”。

趙竑見情形如此,也就坐正了身子,叫人把市政府一幹人員叫過來聽命。

市府官員在一把手的率領下走了進來,跪在地上給趙竑祝賀。趙竑一揮手,讓他們平了身,一時感覺出奇的好:還是當皇帝過癮。趙竑興奮得雙手在椅子上搓來搓去,命令道:“把倉庫裏的金銀財寶都拿出來犒賞三軍。快去準備檄文,明天,討伐史賊。”

第二天天蒙蒙亮,趙竑就被一個仆人推醒了,說大事不好。

趙竑揉揉眼睛,聽仆人繼續說道:“我剛才出去看了看,什麼二十萬軍隊,根本就是幾個小毛賊。什麼撈魚的、販鹽的,我平時出去買菜買東西,大多都認識,除了他們就沒其他人了。”

趙竑抽了仆人一嘴巴,仆人立即“哎喲”一聲。原來不是夢,是真的!

這時,市府一把手也趕了過來,向趙竑報告了相同的情況。

“這群小毛賊,害人不淺啊。怎麼辦?先下手為強。”趙竑一下子機靈了起來。“大人,你去集合警察部隊,什麼武警、公安幹警、交通警、消防警等等,讓他們趕緊操棍子,打擊暴徒,維護秩序。還有,”趙竑說道,“不要再叫什麼皇上了,再叫就要出人命啦。”

看著市府一把手轉身要走,趙竑又叫住他,說道:“檄文還沒發吧。好。同時報告朝廷,說有人造反,我們已開動平叛計劃了。讓朝廷不要著急。好了,快去。”

“得了。”市府一把手去了。

不久,在理宗派出的軍隊到達之前,叛亂就平息了。

史彌遠覺得趙竑始終是個麻煩,便派個醫生去了趟趙竑家,逼他上吊自殺了,對外宣稱趙竑暴病身亡。

阿龍看熱鬧

人生能上不能下

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能上不能下,做過了宰相,再做地方官就覺得抬不起頭;拿過一萬塊的月薪,再找一個工資六千塊的工作,即使日子再美好,也鐵定幹不長。就算是一個守門的老頭兒,也會拉著一個人就開講“老子當年”如何如何。前太子趙竑的痛苦也在這裏,差一步就是皇帝了,如今卻閑在這裏釣魚,真是愁煞人也!人有往高處走的心思,不是壞事;如果從高處跌下來了,好好總結下,痛定思痛,自然也不錯,大可以放下所有的不甘心、享受當下——高處不勝寒,穀底也會有山頂上絕對看不到的好風光。

4、 陳寅守西和州

隨著蒙古和金之間戰爭局勢的變化,南宋、蒙古、金之間的關係也不斷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