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大仇得報(1)(2 / 3)

趙竑素有大誌,看到朝政日壞,心裏很不是滋味:“史彌遠、楊後,這兩個大壞蛋,相互勾結,做盡了壞事。我一旦掌權,就要懲罰他們。”趙竑一想到他們,就恨得牙根直癢癢。

但趙竑沒有政治頭腦,不懂得韜光養晦,喜怒皆形於色,讓史彌遠一下子就看出了趙竑對他不懷好意。於是,史彌遠開始想法子對付趙竑。

“小孩子,好對付。看他喜歡什麼,投其所好就是。”史彌遠思考著,“但重要的是得有個人幫我盯著他,免得他關鍵時刻搗亂,其他的事就慢慢來”。

終於,史彌遠打聽到了趙竑喜歡彈古琴。史彌遠眉頭一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監視趙竑。

他從偏遠的地方買來了一名擅長彈琴的美女,通過別人送給了趙竑。趙竑一看,姑娘很美,而且還會彈琴,心裏很是喜歡,時間一長,把她當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己。

沒多久,史彌遠就通過琴女掌握了趙竑的一舉一動。

趙竑非常有心,史彌遠和楊後每幹一件壞事,他就在書案上記上一筆,時間一長,寫滿了整個書案,讓琴女很不好清理。趙竑還暗地裏說他一當政就要廢了史彌遠,把他流放到八千裏外的邊遠地區。一次,他還指著牆壁上的地圖對琴女說,瓊州、崖州就是流放史彌遠的很好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在當時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不過,趙竑後來又改變了主意,他稱呼史彌遠為“新恩”,意思是將來要把史彌遠流放到新州或恩州——這兩個地方是瓊州與崖州的山寨版。

趙竑的老師真德秀(那位有遠見而無建設性意見的人)曾多次勸說他要忍耐,他提醒趙竑:“韓非子說過,做皇帝要深藏不露,大臣才沒法猜測,才不會絞盡腦汁投其所好,隻知道埋頭幹活。史彌遠是皇上所寵幸的人,楊後是皇上所依賴的人,您撼不動他們,搞不好還會弄巧成拙。您要多孝敬楊後,籠絡史彌遠,才能穩固太子之位。”趙竑把這些勸諫當成了耳邊風。

阿龍記事貼

南宋朝的楊貴妃

早年寧宗立皇後時,韓侂胄力挺曹妃,因此與楊妃結下了仇。還是楊妃機智,趁寧宗喝醉了,讓他寫下立楊氏為皇後的字據。楊氏當上皇後,和史彌遠聯手幹掉了韓侂胄。楊皇後、史丞相,加上樞密使姓安,當朝一時盛傳唐玄宗“楊安史”的故事又要重演了。可見曆朝曆代,曆史一直就是人們的一麵鏡子。

史彌遠得知這一切後,心裏閃過了一絲恐懼,決定廢掉趙竑的太子之位。他找來心腹,讓他暗地尋找合適的宗室子弟,作為太子預備人選。心腹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個叫趙與莒的太祖後人。史彌遠把他推薦給了寧宗,寧宗把他改名為趙貴誠。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寧宗突然病重,不能處理朝政,史彌遠決定開始實施他的廢立計劃。

史彌遠瞞著楊後連夜帶趙貴誠入宮,在太監、宮女麵前混了個臉熟。當即,史彌遠就假傳聖旨,說皇帝改立趙貴誠為太子。又過了五天,寧宗去世,史彌遠將廢立太子的打算立即告訴了楊後。楊後雖然不喜歡趙竑,但對史彌遠的自作主張深感不快,愕然道:“皇太子趙竑是先帝所立,怎麼可以擅自改變呢?而且是在這個當口,怎麼讓大臣心服呢?”

史彌遠見狀,派楊後的侄子一夜之中先後七次進宮,向楊後傳言,把其中的利害說給楊後聽。楊後禁不住一再勸說,又考慮到自身利益,終於同意了史彌遠的做法。

於是,曆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楊後、史彌遠立即派人去宣召趙貴誠,特意吩咐前去的人說:“是沂王府的皇子(指趙貴誠),不是萬歲巷的皇子(指趙竑),如果搞錯了,就斬了你們!”

此時,真正的太子趙竑得知了寧宗駕崩的消息,正在萬歲巷的府邸焦急等候,等待宮中派人宣召自己進宮。但就在他急不可待地跑到大門口張望的時候,宮中派出宣召趙貴誠的使者剛好從門口經過。等他納悶使者為什麼沒有進府,而在門口走過去的時候,使者已經簇擁著趙貴誠再次走過他的門口,直接進宮去了。

趙貴誠進宮後,楊後把他改名為趙昀,讓他跪拜寧宗靈柩後即了位,這就是宋理宗。太子趙竑則被廢為濟王,出居湖州。臨走時,他還對已經回到主人處報到的內鬼——那個琴女——戀戀不舍。

阿龍辭典 宋理宗奇人異相

1121年,史彌遠的家庭教師餘天錫在紹興一位保長家裏做客。席間,有兩位少年侍立一旁,保長告訴他:“這是我的外孫趙與莒和趙與苪,前些日子,曾有人說這兩個小家夥以後會達到富貴的最高級。”餘老師震駭,回去後報告給史彌遠。史彌遠見了趙與莒也是目瞪口呆——我們無從得知這個孩子身上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而令史權臣有這樣激烈的反應,還推薦給寧宗當兒子。寧宗改其名為趙貴誠,讓年僅十七歲的他擔任皇宮衛隊隊長。1125年,趙貴誠即位,是為宋理宗。

阿龍看熱鬧

煮熟的鴨子會飛

唯一的正牌太子在臨登基那一刻,被掉了包,好比足球場上臨門一腳,足球自己跑出界了。趙竑沒做上皇帝,這結局對南宋朝廷來說是喜還是悲、是幸還是不幸,且不去管它,我們隻知道:即使煮熟了的鴨子也可能會飛走的,人生總有很多意外,在事情沒有完全實現之前,且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輕言放棄,最後一分鍾、一秒鍾,都有可能發生扭轉乾坤的突變。不麻痹,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