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大仇得報(1)(1 / 3)

1、 金宣宗南侵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宣宗完顏下令對南宋采取軍事行動。

完顏是迫不得已才對南宋發動戰爭。麵對蒙古人的不斷進攻,金國不斷敗退,1215年的時候南退到了開封。金宣宗異常苦惱:再這樣退下去,大金國就要亡啦。怎麼辦?

大臣紛紛獻策。一派說:蒙古人厲害,黃河以北既然失去,就幹脆不要了,我們到南方去開拓生存空間。另一派說:南方可是宋人的地盤,去那裏開拓生存空間,和開戰無異。我們不能和南宋開戰,應該把南宋變成朋友共同對付敵人蒙古。

兩派爭吵得很厲害,金宣宗一下不好作決定,便聽了主戰的宰相術虎高琪的話,簽署命令,先對襄陽進行一下非決定性攻擊。

戰爭雖然打響了,但金廷的爭吵並沒有立刻停下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各說各的理由,希望金宣宗能支持自己。

反戰派說:第一,用武力使南宋屈服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太祖太宗的時候,我們何等英勇,何等有戰鬥力,結果怎樣呢?現在我們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卻叫囂什麼打垮南宋,擴大疆土,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第二,我們出擊,如果南宋采取堅壁清野的戰略,堅守不出,等我們糧食吃得差不多,士兵也疲憊的時候,派些人馬來襲擊我們,那時就不好辦了。進又進不得,退的話,宋人就會追著我們的屁股打,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第三,我們現在就剩下黃河以南這一塊地區了,人民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能力供應打仗啊。南宋有江南充足的糧食供應,就是拖也能把我們拖垮。所以,為了對抗蒙古,雙方就得議和,聯合起來共同抗蒙。就算南宋不與我們聯盟,蒙古人看到我們一心抵抗,也得考慮考慮。

主戰派聽得耳朵很不舒服,反駁道:首先,我們不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十年前宋軍主動進攻,最後被我們打了個落花流水,還乖乖地主動送上當朝宰相的人頭。

再者,南宋軍隊就是縮頭烏龜,現在內亂不休,缺乏得力將領,他是沒有膽來襲擊我們的。隻要我們的軍隊一出現,他們準嚇得直尿褲子,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最後,主動議和是丟臉的事,絕不可行。

阿龍記事貼

真德秀有遠見

1215年,也就是金宣宗把首都從燕京(北京)遷到汴京(開封市)時,南宋官員真德秀指出,今日的蒙古人就是當年的女真人,蒙古一旦與我為鄰,也一定會效法女真已經施行過的老辦法,不能不預先考慮應對之策。但可惜的是,他也想不出來什麼應對之策。有遠見很好,但要是再能夠給領導提幾種解決思路,就更好了。

但反戰派的聲音沒有就此消失,金宣宗被吵得心裏煩,就說道:“那就先草擬一份和約出來看看吧。”

反戰派立刻就起草了一份。金宣宗拿到朝廷上來討論,主戰派一看,大叫大嚷:“這是議和嗎?我咋怎麼看怎麼像是求和啊?你聽聽這詞用的,簡直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啊。我們大金國幹過這事嗎?這是示弱,哪是議和?”於是,主戰派一致反對。金宣宗沒法,隻好把它存檔了。

反戰派還是覺得不能打,建議把重兵調到邊境,對南宋形成壓力,迫使他們議和。

主戰派覺得大軍既然已經出動,戰爭已經打響,讓反戰派等著瞧好了。

誰知,不久就傳來金兵在襄陽碰釘子的消息。五月,寧宗下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哪兒有金兵,就往哪兒打,總之,抗金就是愛國,給我打就行了。

於是金國朝廷議和的聲音又大了起來。另一位宰相向金宣宗上書,提出南侵有“六不可”,一二三四……條分縷析,看得金宣宗心驚肉跳,思考了好久沒有說話。但朝政控製在術虎高琪手裏,他不同意。金宣宗也覺得不甘心,於是,這年十二月金軍又派兵分幾路向川陝進攻。

這次傳來的是好消息。金宣宗鬆了口氣,可以安心睡幾天了。但到1219年時,壞消息又傳來了。南宋政府湖北棗陽邊防軍司令孟宗政在棗陽城下大敗攻城的金軍,這還不算,他還追,一直把狼奔豕突的金軍追擊到鄧州才返回,金軍從此不敢再窺視襄漢(襄樊及漢水流域),金人一聽襄漢,怕得如同白日見鬼。

金宣宗的南侵就這樣在一勝一敗、一好一壞中進行。雙方在邊境上你打過來,我攻過去,躲貓貓一樣,玩了個不亦樂乎。就這樣,一直到1223年,金國權臣術虎高琪早被砍了頭,金宣宗也去見了閻王,金哀宗完顏守緒上台,宋金的這場戰爭才告結束。

但是,南宋政府裏麵的故事五花八門,才剛剛開始。

阿龍看熱鬧

在困難麵前表現得好一點

讓人大感諷刺的是,在宋人眼裏看來強大如虎的金國人,遇到更強大的敵人蒙古人時,竟然也是把宋朝人遭遇金國人時的緊張、猶豫、害怕、退縮、不自信等等原封不動地上演一遍——原來,再強大的英雄,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也會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心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第一,不要自卑,強人也有內心脆弱的時刻,大家都是人,並沒有誰天生就比誰差;第二,牢記曆史經驗,困難的時候,畏懼和退縮解決不了問題,堅強一點、勇敢一點,才可能創造奇跡。

2、 史彌遠的美女間諜

1221年,趙竑被寧宗封為太子。趙竑是寧宗弟弟的兒子,楊後的養子趙曮早在幾年前就得病死了,寧宗壯著膽子把侄子要過來,封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