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幹掉韓侂胄以後,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把韓侂胄一派徹底清理出朝廷,實行了恐怖統治。他下令大肆抓捕跟韓侂胄有關的人,關進大牢審問。對審問中牽連出的任何人,他都不放過,再抓起來審問,有問題就殺,沒問題就流放。一時間朝廷一片恐慌,大臣們戰戰兢兢。就在這時,發生了“羅日願事件”。
忠義軍副總指揮羅日願算不上韓侂胄一黨,但他們之間有一件頗為隱秘的事,朋友不知道,其他的人恐怕也不太清楚,卻可能讓史彌遠把他劃歸韓黨。當初,韓侂胄的北伐讓一大批人興奮了起來,羅就是其中一個。他日思夜想,給韓侂胄寫了一封信,講了他的一些看法,不久就受到了提拔。雖然沒明說提拔的原因,但羅日願心裏知道,肯定是因為那封信。
想起信的事,羅日願額頭出汗了。“怎麼辦?刀馬上就要架到脖子上了。不行,不能等著人家來抓我,然後我表白說就那一次,沒其他來往。這多難堪,有損人的尊嚴。”
阿龍記事貼
環球同此涼熱
當南宋朝廷接連出現韓侂胄、史彌遠兩位權臣,內政和外交都毫無進展的時候,敵人金國的日子也沒好過起來。1208年,金章宗去世,他叔叔完顏永濟即位,這位花花老爺當時已經五十六歲,治理國家的成績並不比南宋的皇帝強,金帝國在新崛起的蒙古麵前,日益陷入危機。1213年,他死於武將叛亂。
而且,史彌遠的所作所為也讓羅日願很不滿。大臣在朝廷上稍微多說幾句,或稍微跟韓侂胄有點關係,史彌遠就把他們趕出朝廷。就像上次,一位大臣在朝廷上提了那麼一句:“皇上,現在邊境無事,國泰民安,但您也不能安享太平,把權力完全給下放了,那樣會又出現一個韓侂胄的。”第二天,這個人就不見了,聽說是去了某地當地方官,但是哪個地方呢?東部開放城市還是中西部貧困地區啊?想想就叫人覺得恐怖。
但一連幾天,羅日願沒什麼頭緒。一看到士兵就擔心是來抓自己的,心驚肉跳。
這天,羅日願下班,碰到了京城衛戍部隊的幾個訓練官。羅日願當初讚同北伐,跟這些人就有些來往。武人豪爽,羅日願跟他們很合得來,於是一起去了一個僻靜的茶樓喝茶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史彌遠身上。幾個武官都義憤填膺,表示很看不慣史彌遠,甚至想幹掉他。羅日願一聽,覺得他們現在又有點誌同道合了,便說這事得從長計議,史彌遠耳目眾多,心狠手辣,得小心。
於是,幾次來往後,他們製訂了一個計劃:第一步,幹掉史彌遠。他們以征討叛亂的少數民族為名,掌握了一部分軍隊,然後在史彌遠過江回朝廷,大臣們都去江邊迎接的時候,舉火為號,把他們統統抓起來給殺了。第二步,挾持皇帝。幹掉史彌遠後,立刻帶兵進入皇宮,讓皇帝犒賞士兵,升他們的官,讓他們進入宰相團隊,由他們掌握朝政。
“來,大人們,成敗在此一舉,幹了!”武官們一時興奮起來。
羅日願也高興,就要有出頭之日了,陰霾散去,晴天即將到來。但是,他又提醒道:“將軍們,計劃就我們幾個知道,不要告訴太多的人,那樣容易出事。”
“放心,都是哥們兒,誰敢告密,我第一個宰了他。”“那就好,幹!”大家又痛飲了一陣,盡興地散去了。
但羅日願最不願意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那天,史彌遠正在朝廷和一幫將要出使金國的人商議怎麼給金國的新皇帝送登基禮物的事。眼線給他送來了一封密信,史彌遠打開一看,驚得頭上直冒冷汗。“好險!還好我的狗崽子不少,不然還不讓你們給得逞了?”史彌遠咬咬牙,看著投過詢問眼光來的大臣們說:“我收到密報,有人要造反。”
“誰?”
“羅日願!”
羅日願立即被捉了起來。他很後悔,武夫就是武夫,雖然豪爽,但也粗心,以為喝幾碗酒就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了,這樣最容易出事。他隻好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