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與前宰相趙普為姻親,趙普政敵盧多遜任宰相後他被派到邕州做了九年官,一直想回老家洛陽。見交趾情勢不穩,侯仁寶上奏宋太宗,希望回中原麵見皇帝討論對策。但盧多遜稱應盡早出兵,宋太宗遂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
諒州守軍向華閭告急,太後楊雲娥命令黎桓率軍防禦,並任命南冊江人範巨倆為大將軍,豈料剛準備出兵時,範巨倆等將軍率軍進入黎桓府邸,煽動軍士擁立黎桓為皇帝。(越南版的黃袍加身)
太後楊雲娥聽說此事後,順水推舟派人給黎桓送去龍袍,讓黎桓登基即位,改元天福,建立前黎朝。丁璿仍降為衛王。追封父黎覓為長興王,母鄧氏為皇太後。
宋太宗得知黎桓篡位,以扶立丁璿複位為名義,下令侯仁寶率陸軍出邕州,劉澄率水軍出廣州,立即發兵討伐黎桓,試圖水陸夾擊。宋太宗同時還向黎桓發出國書,斥責其篡奪丁朝皇位之事。黎桓派牙將江巨望假冒丁璿的使者出使宋朝,要求加封節度行軍司馬。宋太宗察覺到這是黎桓的緩兵之計,一麵令宋軍繼續進兵;一麵遣使赴黎桓處,要求黎桓或是交出丁璿母子,或是入朝受封。但黎桓不予理會。
980年,宋朝陸軍侯仁寶、孫全興部到達諒山,陳欽祚部到達西結,打敗數萬黎軍,殺死二千餘人。水軍則由劉澄率領,到達白藤江。黎桓命令在白藤江裏打下許多木樁,阻攔宋軍的戰船。次年春,宋軍在白藤江打敗黎軍,斬首千餘人,俘虜戰船二百餘艘。
侯仁寶率軍先行,孫全興部停留在花步地區七十天等候劉澄的水軍。侯仁寶多次派人催促,但依舊滯留不前。劉澄軍到來後,兩軍方才合兵前進,由水路至多羅村。黎桓引兵退至支棱江,遣使向侯仁寶獻詐降書。侯仁寶中計,不以為備。於是黎桓夜襲宋軍軍營,擊潰宋軍,侯仁寶戰死。陳欽祚得知侯仁寶已戰敗身亡,率軍撤退,遭黎桓追擊,大敗。
在白藤江打下木樁是當年吳權破南漢的伎倆,如今又用在黎桓身上,可謂屢試不爽。坦率的講,宋軍此次進攻輸在停滯不前,在開局有利的情況下,各部配合不一,不能一鼓作氣直下敵人都城,使得越人節節抵抗,最終南方炎熱的天氣和有利的地形消耗了進攻一方的銳氣。好在此次進攻,宋方的損失不算大,也並沒有喪失信心,這才有了後麵的幾次宋越戰爭,白藤江之戰僅僅是為兩國的較量開了個頭。
戰後,轉運使許仲宣向宋太宗上奏此事,宋太宗下令撤軍回國。不久,宋太宗下詔懲治相關將領。劉澄憂驚病死,賈湜、王僎二人在邕州被處死。孫全興被押赴汴京斬首,其他將領都遭懲處。陣亡的侯仁寶則被追贈工部侍郎的官爵。黎桓在宋軍退兵之後,試圖與宋朝重新修好外交關係。
983年,黎桓遣使向宋朝朝貢,遣還俘虜,上表謝罪。986年,又遣牙校張紹馮、阮伯簪等朝貢,並要求宋朝承認其在越南的統治地位。宋朝最終於987年承認了黎桓的統治地位。誌得意滿的黎桓起兵親征占城,攻陷其王都,殺死篦眉稅,夷平其城池,獲得大量戰利品,俘獲人口甚眾。
此戰之後,占城被迫向大瞿越稱臣納貢。安南的管甲劉繼宗逃往占城,並冒充占城國王,遣使向北宋朝貢。黎桓派遣養子將其擒殺。對內則實行軍事統治,他的暴政使得地方強豪的爭鬥和山區酋長的反叛頻繁。
至於與其私通的楊太後則被黎桓封為大勝明皇後,與奉幹至理皇後、順聖明道皇後、鄭國皇後、範皇後並為五皇後,成為越南曆史上第一位嫁給兩個皇帝的人,此事遭到後事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