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部領平定十二使君之亂,完成安南統一,頗有趙武靈王之風,但曆史巧合,丁部領也與武靈王犯了一樣的錯,並間接喪命。
丁部領本打算立丁璉為皇太子,但後來丁先皇寵愛一名妃子,生下幼子丁項郎。丁先皇大為喜悅,冊立丁項郎為皇太子。這使丁璉大為不滿,丁璉憤恨之下派人刺殺丁項郎,結果丁先皇和丁璉之間就此起了嫌隙。
父子相疑,小人則趁勢而進,丁部領寵幸一個叫杜釋的宦官,此人原為桐關(今寧平省)吏,後被丁先皇任命為祗候內人,得以接近丁先皇。一天,杜釋夢見流星墜入口中,便認為是帝王之兆,伺機篡位。
事實上,一般人偶爾做這樣的夢不足為奇,但如果貪心不足,反而惹火燒身,春秋晉國時的一個內侍夢見附龍飛天,從此到處跟人說自己如何發達,後來晉國國君如廁時暈倒,眾臣一商量,讓那個內侍去茅廁背國君出來,然後殉葬,正好應驗了附龍飛天的夢。三國時魏延也夢見頭上長角,他自以為將有天子命,豈料頭上長角是個“刀”,結果被馬岱結果。南梁時,梁武帝夢到有中原牧首助其一統天下,因此不顧眾臣反對接納侯景,最終餓死台城。可見夢因心而生,如果不持正道,有非分之想,隻會戕害自身。
一次,丁部領醉臥宮中,杜釋便將其殺死,又將其長子南越王丁璉一起殺害。定國公阮匐得知此事後,率軍進入宮中,自知闖禍後的杜釋躲在宮霤之下不敢出來。他三天沒有喝水,十分口渴。恰巧當時下雨,便用手盛水而飲,被宮女發現,報告給阮匐。阮匐派人將杜釋逮捕斬首,將他碎骨分屍,分給國人吃。
丁部領的兩個兒子相繼死去,阮匐和丁佃、黎桓一起,立丁先皇年僅六歲的次子丁璿為帝,並將丁先皇遺體葬於華閭山陵(後改名為長安山陵),追崇諡號為先皇帝。
丁璿登位時年僅六歲,無法處理朝政,由母後楊氏聽政,執掌丁朝兵權的十道將軍黎桓,趁此跟丁璿的生母楊雲娥太後私通,並逐漸奪取朝政而自稱副王,獨攬大權。原本阮匐、丁佃、範盍、黎桓等都是扶立新君的功臣,阮匐更是位居相位,如今昔日的政治同盟一躍為副王,其他幾人自然不服。更重要的是,阮匐與丁佃、範盍等擔心黎桓將對幼君不利,因而起兵討伐黎桓,與後來石田三成討伐德川家康如出一轍。
阮匐早年是丁部領手下大將,常常作為先鋒出戰,丁朝建立後,被封為“定國公”,此時與丁佃相約舉兵,分水陸二道進攻都城華閭,氣勢洶洶。黎桓則利用天子的名義,主動迎擊,迎戰於愛州。阮匐等初戰不利,再調動舟師出戰,又被黎桓用火攻擊潰,丁佃戰死,阮匐被俘,送到京師(即華閭),被黎桓大罵:“先帝(指丁部領)罹難,神人尚為憤羞,汝為臣子,乃乘其喪亂,背義興兵,臣子之職,固如是乎?”遂將阮匐處死。範盍率軍逃往北江吉利鄉,被黎桓率軍生擒。其餘反黎桓的勢力不久亦被殲滅。
題外話,投奔占婆的駙馬吳日慶(吳權之後)對丁先皇不滿已久,聽說丁先皇被害之後,勾結占婆入侵大瞿越。但不久在海上遭遇了風暴,吳日慶溺死,占婆軍隊也傷亡慘重,被迫撤軍。
大權獨攬後的黎桓一心想廢丁自立,然而,此時他的行動卻驚動了遠在汴梁的大宋天子,出於宗主國的考慮,宋庭豈可坐視不管。於是,中越曆史上的一場大戰——宋越戰爭(白藤江之戰)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