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各地的叛亂,黎桓派遣自己的兒子鎮守全國各地。長子擎天大王為皇太子,次子黎龍錫為東城王、三子黎龍鉞為南封王。此後又讓第四子禦蠻王鎮守黎龍釘峰州;第五子開明王黎龍鋌鎮守藤州;第六子禦北王黎龍釿鎮守扶蘭寨;第七子定藩王鎮守五縣江司營城;第八子副王黎龍鏘鎮守杜洞江;第九子中國王黎龍鏡鎮守幹沱末連縣;第十子南國王黎龍铓鎮守武瀧州;第十一子行軍王黎龍鍉鎮守北岸古覽州。又封一位義子為扶帶王,鎮守扶帶鄉。
黎桓此舉的本意是為了防止各地的叛亂,但結果卻使諸子有了爭權奪勢的資本。1000年,皇太子先於黎桓而死。黎龍鋌請求冊立自己為皇太子,但因為群臣的反對,黎桓拒絕了這個請求。此後黎桓遲遲沒有冊立皇太子,直到1004年得病之後,方才冊立最寵愛的第三子黎龍鉞為皇太子。隨後黎龍錫、黎龍鋌分別被加封為大王,以避免他們起篡位之心。
黎桓逝世後,黎龍鉞繼位,開明大王黎龍鋌、東城大王黎龍錫、中國王黎龍鏡各據自己的城池,與中宗爭奪皇位。中宗先擊敗黎龍錫並殺之於機羅海口(在今河靜省奇英縣)。不久黎龍鋌又殺死了中宗,篡奪了皇位。群臣皆四處逃亡,唯獨殿前軍指揮使李公蘊抱屍而哭。黎龍鋌嘉其忠義,封之為四廂軍副指揮使。
禦北王黎龍釿與中國王黎龍鏡據扶蘭寨叛亂,黎龍鋌禦駕親征,包圍了扶蘭寨數月之久。黎龍釿知寨不可守,斬黎龍鏡出降。為了戴罪立功,黎龍釿率軍征討據守峰州的禦蠻王黎龍釘並迫使其投降。此後諸王紛紛歸降,不敢再叛。
黎龍鋌暴虐遠勝乃父,性好殺戮,黎龍鋌親征都良、渭龍二州,又伐按洞、驩州、千良州,虜獲蠻人、馬匹甚眾。黎龍鋌下令酷刑處死這些俘虜,自己卻非常高興。黎龍鋌駕幸愛州的武瀧江,聽民間傳說遊泳渡江者多被溺死,遂強迫人在該江中遊泳,但竟無一人溺亡。
黎龍鋌也以恐嚇甚至傷害他人為自己的娛樂方法。有一次黎龍鋌來到寧江遊覽,在得知江中多蛇之後,黎龍鋌故意將劃船的人推入江中,欲令蛇害之。他還曾在僧人郭昂的頭上削甘蔗,假裝失手使郭昂流血,自己卻大笑。又有一次黎龍鋌殺貓宴請諸王,當諸王吃完貓肉後突然把貓頭拿出來;看到諸王恐懼的表情後黎龍鋌反而大笑。
黎龍鋌喜歡殺人,他甚至發明了許多酷刑取樂,征討蠻人獲得的俘虜,黎龍鋌將他們關進水牢,等到漲潮的時候全部被淹死,把犯人拴在山崖旁的樹枝上,然後砍倒大樹,令其墜崖而死。黎龍鋌親自觀看取樂。
此外,黎龍鋌也好色成性,黎明昶出使北宋時,將北宋民女蕭氏騙至安南,獻給黎龍鋌。黎龍鋌患有痔疾,“臥以視朝”,故時人綽號黎臥朝。
如此殘暴的皇帝偏又多疑,聽說民間盛傳黎氏將被推翻,一個叫“十八子”的人將取而代之成為安南的新君主。僧人萬行預言了“十八子”就是“李”字,並私下找到親衛殿前指揮使李公蘊,認為李公蘊是將來的明君。黎龍鋌得知李氏將取代黎氏,盡誅身邊的李姓大臣。唯獨黎龍鋌信任李公蘊,因此李公蘊得以幸免。
1009年,黎龍鋌在其寢宮逝世,在位僅四年,得年二十四。黎龍鋌的暴虐使得前黎朝的大臣們人心不附;而當時皇太子開封王黎龍乍年方十歲,黎龍鋌的弟弟黎明昶、黎明提(黎龍鍉)爭奪皇位。李公蘊與右殿前指揮使阮低各率龍兵五百人,以保衛宮殿為名進入皇宮。祗候陶甘沐知道李公蘊覬覦皇位已久,勸其受禪稱帝。正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台,黎朝經曆二代而亡,而等待李公蘊的則並非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