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瞿越平亂(1 / 1)

吳昌文死後,群雄競起,各據郡邑自守。吳昌熾據平橋、矯公罕據峯州、阮寬據三帶、吳日慶據唐林、杜景碩據杜洞江、李圭據超類、阮守捷據仙遊、呂唐據細江、阮超據西扶烈、矯順據回湖、範白虎據藤州、陳覽據布海口,號十二使君。

亂世必出英雄,大黃華閭洞(位於今越南寧平省嘉遠縣)人丁部領,為丁公著和譚氏所生的兒子。其父親丁公著原為交趾統治者楊廷藝的牙將,被楊廷藝授為驩州刺史。吳權崛起之後,丁公著投奔吳權,仍為驩州刺史。在丁部領還小時候,丁公著便去世了,其母譚氏率餘黨入居洞山神祠之旁。

丁部領割據華閭洞,而其叔父丁預割據芃冊,亂世時沒有親情可言,叔侄二人互相攻伐,起初,丁部領被打敗,險些被殺,但他不放棄,收拾殘兵再次與丁預交戰,屢敗屢戰,成功將丁預擊敗並招降了丁預,頗有西遼耶律大石之風。

當時越南各路使君割據自己的城寨,互相攻伐。吳朝朝廷名義上是君主,實際上隻能控製古螺一帶。951年,由於丁部領割據華閭洞拒絕向吳朝納貢,南晉王吳昌文與天策王吳昌岌一起率兵,攻打華閭洞。丁部領害怕,派遣兒子丁璉前往吳軍中為人質,試圖讓吳軍退兵。但二王指責丁部領沒有朝貢,竟將丁璉逮捕,繼續圍攻華閭洞。丁部領奮力抵抗,一個月過了,華閭洞依然未被攻克。二王遂將丁璉綁在旗杆上,聲稱丁部領若是不投降,就立刻將丁璉殺死。丁部領大怒,下令用十餘張弓一起射向丁璉。二王大驚,當即班師回朝。

963年,因丁部領戰無不勝,被部眾推戴為“萬勝王”。盡管有假王的美稱,但丁部領當時的實力遠不及十二使君,要想在亂世生存就必須擇其強者依附。丁部領在目光對準了據布海口的陳覽。

陳覽當時兵力較強、領地較廣、家產富有,年老且沒有子嗣,丁部領與兒子丁璉投靠,陳覽則將丁部領認作義子。每次都讓他帶軍出征,進攻群雄,每戰皆克。丁部領又親率三萬兵馬降服使君範防遏,讓他擔當自己手下的將領。

陳覽死後,丁部領擊敗了吳先主子弟五百人餘的來犯,吳氏政權遂告滅亡。此後,丁部領采用剛柔兩種手段,對各路諸侯又拉又打,針對吳氏宗族裏的使君吳日慶和吳昌熾,丁部領把女兒嫁給吳日慶,又娶其母為妻。

至於攻打吳昌熾時,據傳聞,當進軍至昌熾割據的平橋時,丁部領以重兵將之震懾,並設宴勞軍,昌熾懾服而降。丁部領對付使君杜景碩時,雙方對持年餘,後來杜景碩為流矢所中,其眾歸降丁部領。

對使君阮超之役亦甚為激烈。阮超割據西扶烈,擁有重兵和大將數人,丁部領與之對戰時,折將四員,士卒折損頗重,一度失利。後來命將領阮匐為先鋒、黎桓為後援,自己流當總帥,率戰象強攻阮超。阮超仍頑強抵抗,分兵二路,一部分防守根據地,另一部分由他本人帶領,打算前去找使君阮寬和阮守捷求援。但在途中渡河時,遇上狂風而覆沒。丁部領獲悉,隨即派勇士十人潛入敵方根據地,縱火焚營,取得勝利。最後,丁部領以將領黎桓、阮匐為先鋒,本人則殿後,分兵數路,以各個擊破的辦法,在年餘時間裏消滅矯公罕、矯順、阮寬、阮守捷、呂唐、李奎等使君。

統一安南之後,丁部領建立丁朝,國號大瞿越,丁部領本欲在潭村的華地建立新的都城,但由於地勢狹隘而且無設險之利,於是將首都建在了自己的出生地華閭。969年,冊封長子丁璉為南越王。

次年,丁部領得知北宋發兵攻滅南漢,遂確定年號太平,並以明年為太平元年。這是越南曆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同時,丁部領立丹嘉、貞明、矯國、瞿國、歌翁五人為皇後。武將出身的丁部領以嚴刑峻法治國,他下令在大殿上放置油鍋,在宮廷中豢養虎豹,犯罪的人,或扔進油鍋烹殺,或扔進籠子裏讓虎豹吃掉,人們非常害怕,治安逐漸好轉。

丁部領本身沒有文化,因此特別器重僧侶,任命吳真流為僧統,賜號匡越大師並執掌朝政。又任命僧人張麻尼為僧錄,道士鄧玄光為崇真威儀,儒者劉基為都督府士師;又封阮匐為定國公,黎桓為十道將軍。黎桓的將軍稱號頗有來頭,據傳,丁部領將全國分為十道,其中一道十軍、一軍十旅、一旅十卒、一卒十伍、一伍十人,各戴四方平頂帽,如此算來,應有100萬軍隊,這海口誇的有些大。

對外,鑒於北宋一統,丁部領主動向北宋臣服,並派遣其長子南越王丁璉攜帶方物,向中國北宋皇朝請求冊封。次年,宋太祖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丁璉為檢校太師、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從此以後,中國統治者不再將安南視為領土,而是將安南視為“列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