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的建國(1)(1 / 1)

清朝貴族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戰敗農民軍進入北京之後,為了統治中國,收買人心,就頒布軍令,告誡將士說:"此行除暴救民,以安天下;勿殺無辜,掠財物,焚廬舍,不如約者,罪之。"《清史稿》列傳五,《多爾袞傳》。又揭示了準備實行的八項政務:"一、求賢,二、薄稅,三、定刑,四、除奸,五、銷兵,六、隨俗,七、逐僧,八、均田。"話雖說得這樣堂皇,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此,而恰與之相反。

清朝統治者首先勒令北京城內北城所住的居民,十天之內遷出城外,把八旗軍隊開入城內編防駐紮。又對於河北"近畿"明朝皇室以及王公貴族的皇莊田地認為是無主荒田,歸清朝王室所有,並圈占老百姓的土地,分給八旗的將士。誠如顧炎武所說:"當屠殺圈占之後,人民稀少,物力喪耗,不見文字禮儀之教。"有些破產的農民被迫投充到八旗名下"披甲為奴",忍受野蠻和慘酷的剝削。因此有不少農民受不了清兵的虐待,都私自逃跑,清廷又頒布嚴追逃人的禁令。此外清廷還向人民百般勒索榨取,借以增進財力,作為進行西征南侵軍事上的準備。清廷在初進關時,為著要籠絡老百姓,還容許人民保留明代裝束,但是隨著統治的穩定,就施展了殘酷的統治手段,頒布剃發和改換衣冠的命令,強迫人民遵從,如有不服,就肆行屠殺。並且派滿洲八旗到處駐防,監視人民的行動,禁止民間私藏馬匹和武器,嚴立保甲的製度。但是清朝統治者也知道僅用武力是不能消滅人民反抗的,所以一麵又用隆重的葬儀來改葬崇禎帝。企圖通過這些虛偽的做作,來收買人心。他們還迎合官僚地主對農民軍仇恨的心理,集中兵力攻打大順農民軍,說是替明朝"報君父之仇"。凡是投降清朝的漢奸一般的都保留原來的官職,如吳三桂之流,不僅"晉封為王",而且說:"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矣。"拿這種欺騙誘惑的方式來拉攏明朝的官僚地主而增強其統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