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煉金術士(4)(3 / 3)

“先生,請準許我最後再聲明一次,總之,我們不能將這種人才逼上絕路,更不能將他逼到別的國家去避難,事實上,他自己也不想去。他曾對我在提出的這些建議時表示不屑一顧。給他一些時間,你也不會損失什麼,而過於逼他隻能讓你失去更多。毋庸置疑,他變來的金子一定是真的,這已經被艾克斯、裏昂、巴黎這麼多珠寶商確切評價過了。前兩個給他的安全許可證沒有用上不是他的錯,所以我覺得應該再給他一個,我敢保證這一次會成功的。要是您能相信我還有願意效勞陛下的忠心,我請求您把這封信轉交給國王陛下,或許我也可以不用受到那些看似正當的責難。要是他本人對我給您寫的這些情況不太了解的話,總有一天他會對我發火的。如果您答應了,請對國王保證,要是給我發一個安全許可證,我會帶上得利斯勒先生和我一起表達他的真誠並以此來表明對國王的責任。以上隻是我的一些拙見,特此提呈以求明鑒。

塞內斯主教約翰謹上”

“致巴黎金融總長,國務大臣

M德斯馬特”

從這封信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很明顯這個得利斯勒非同尋常,相當狡猾和善於辭令。他的詭計把主教大人弄得沒了方寸,而疑問一消除,他就開始像得利斯勒希望得那樣自欺欺人。這一點主教堅信不疑,他甚至成為他的保護人,無法容忍任何人對得利斯勒有哪怕是一丁點的懷疑。顯然,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都被他製造的幻象迷惑了。於是,這位煉金術士很快就拿到了第三個安全許可證,國王命令他立刻到凡爾賽宮凡爾賽宮(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作為法蘭西宮廷長達107年(1682—1789年)。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譯者注在眾人麵前用他的油、粉做實驗,但這卻不是得利斯勒的原意。在他那個地方,他可不是泛泛之輩,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得意於圍繞左右的諂媚恭維,這也就使他更不願意放棄這裏的各種好處而去國王宮殿受人監視。這樣一來他開始找各種理由推脫,也全然不顧他的主教朋友再三懇求。主教可是跟大臣保證過的,他拿名譽來擔保勸得利斯勒去巴黎,然而他發現他根本沒辦法消除掉這個人一絲一毫的固執念頭。這兩年中,他一直苦口婆心地規勸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總是會碰釘子。例如,要麼是沒有充足的粉了,要麼就是陽光曝曬時間不充足了。教士最終無法再忍耐了。他怕時間再拖久了會被皇室懷疑,於是致信給國王要求將得利斯勒放逐。根據這道命令,他們將這位煉金術士送進了拉·卜魯城堡,而在1711年6月,又將他送去巴士底獄。

憲兵們知道他們押送的犯人是一個擁有點金石的人,就密謀搶劫並殺害了他,這裏麵有一個人假裝十分同情這位哲人的不幸,而且答應提供給他一次逃跑的機會,隻要他能轉移他同伴們的注意力,得利斯勒趕忙道謝,卻沒料到這是個陷阱。最終,為了小心行事,他狡猾的朋友和他的同夥商量決定最好讓得利斯勒趁剩下幾個人在遠處時打翻其中一個,然後他們再一邊追他一邊朝他的心窩開槍。在他的身上找到點金石後再用馬車將他的屍體運到巴黎,向德馬雷先生彙報說罪犯想要逃跑,幸虧他們從背後開槍,不然就讓他跑了。他們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進行這個陰謀。“好心”的憲兵發出了事前約定的信號,得利斯勒馬上開始逃跑,早已隱藏在四周的憲兵先是給了他大腿一槍,沒想到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農民,因此他們沒能如願將他殺掉。他被押回了巴黎,關進了巴士底監獄的一間地牢裏,但下肢的傷勢頗為嚴重,一直無法止血。他固執地將醫生包給他包紮傷口的繃帶扯掉,從此再也沒能從床上坐起來。

塞內斯大主教曾幾次去監獄拜訪他,而且答應要是他能當著國王的麵將鉛塊變成金子,就放他自由。這個倒黴的人這時候已經是想騙人也沒有辦法了,既沒有金子,也沒有雙底鍋和魔杖,就算是有,他也不肯承認自己是個騙子,隻說他清楚如何製作金屬嬗變粉,他隻是在一個意大利哲人那裏弄到了一點兒,而且,他早在普羅旺斯做實驗時就用光了。他在巴士底獄被關押了七八個月,最後死於傷口感染,死時年僅41歲。

阿爾伯特·阿萊

這個宣稱自己已經擁有點金石的人,是一個女人和她的前夫得利斯勒所生的兒子。得利斯勒年輕時在一個路邊的巴萊餐館裏認識了這個女人,然後就和她結婚了。得利斯勒隻對他盡了部分父親的義務,他覺得他能給兒子最好的愛莫過於教給兒子一些行騙方麵的技巧了,因為是行騙使他如此成功。年輕的阿萊很有靈性,很快就掌握了煉金術的術語。他能夠到處引證,給人們講述各種有關嬗變、發酵、萬靈藥、長生不老藥、萬能溶劑的故事。得利斯勒去世後,人們都傳言說他將煉金秘方隻傳授給了他兒子一個人。他母親跟他合夥騙人,幻想著以這種方式來吊住那些有錢人的胃口,在他們煉金期間這些人相當順從。得利斯勒的厄運根本沒有妨礙他們在法蘭西的活動。普羅旺斯人跟以往一樣高度評價了他們的手藝,他們也願意相信得利斯勒的繼承人、這個年輕小夥子煉金的故事。然而,巴士底獄的地牢也已經向他們敞開了大門。阿萊和他母親輕裝上路,幾年之間他們在歐洲各處遊曆,常常用雙底鍋之類的東西成功地表演變金術,也遇到了很多高人。在1726年,阿萊隻身(很明顯他母親在途中去世了)來到了維也納,他毛遂自薦到了德·利施裏奧公爵(當時的法國宮廷大使)那裏。這個貴族對他信任有加,很明顯他已經好幾次成功地把鉛變成金,甚至讓利施裏奧公爵自己將一顆鐵釘變成了銀釘。公爵從此以後便開始向朗格萊·杜·弗蘭斯諾誇耀他這個煉金術士的本領,並對他連煉金用的珍貴粉末的秘密都不能發現表現出很遺憾的樣子。

不久後,阿萊發現德·利施裏奧公爵是個相當小氣的人。他不僅不給阿萊一分錢,與此相反,公爵想要他將他的火撥、火鏟們都變成銀的,將全部銅器具都變成金的,還覺得對他這樣一個平民來說能夠結識公爵就是很大的恩賜了,而且認為一個擁有這種秘密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錢。阿萊發現公爵對他的期望自己根本無法達成,就離開了這個貪婪的人。在一個學生的陪伴下去了波西米亞,與此同時還遇上了一個愛上他的維也納姑娘。一些波西米亞的貴族盛情款待了他,而且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家裏款待了他們好幾個月。跟以往一樣,他說自己隻有幾克粉末,要是他決定在哪裏定居,他就給哪家表演,還說他會給東家一塊變成的金子當成禮物,而且要是確保在此期間能提供給他去山頂上采集大小緞花的時間並且供他的妻子和學生吃、住及零花錢的話,他會為他變出百萬黃金。

他的這種方式將幾十個人的耐心都消耗完了。他想在法蘭西的年輕國王路易十五路易十五(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被稱為被喜愛者(法語:le Bien-Aimé),作為法國國王在1715—1774年期間執政。——譯者注統治之下的國度可能會少一些危險,於是他回到了普羅旺斯。剛一到艾克斯,他就去拜見這個省的省長拉·布萊特,這是一個癡迷於煉金術而且總是幻想自己也能發現點金石的紳士。他沒料想到,可能是由於拉·布萊特聽到了一些有關他的謠言,接待他時態度很冷淡,而且讓他第二天再來見他。阿萊不喜歡這位知識淵博的省長那不屑的神情,懷疑有詐,就連夜逃到了馬賽。但是警方早就盯上了他,不出24小時,他就以偽造貨幣的罪名被投入監獄。由於證據確鑿,幾乎沒有無罪釋放的可能,他隻能計劃越獄。剛好看守人有一個善良漂亮的女兒,阿萊就努力討好這位少女,竟然成功了。少女愛上了他,但並不知道他早就已經結婚了。女孩為自己的情人想出了逃跑的辦法。一年的監禁生活之後,他又重獲自由了,隻剩下可憐的姑娘黯然神傷,傷心自己將一顆純真善良的心交給了一個有婦之夫,一個忘恩負義的流浪漢。

他從馬賽離開時,腳上沒穿鞋,身上也沒一件衣服,在鄰鎮居住的妻子給了他一些錢財和衣物。得到資助後他們動身去了布魯塞爾,憑著他們的無賴又在那裏混出名了。他們找了一處公寓住下,還配了一間豪華的實驗室,然後對外散播說他們發現了煉金的秘密。他們的謊言被住在布魯塞爾的波塞爾(Poser)先生(朗格萊的姐夫)揭穿了,然而他卻被當眾侮辱為一個白癡、騙子。沒有人相信波塞爾的話,人們寧願相信煉金術士的話。這些人將阿萊的家團團圍住,想一睹他是如何將鐵釘變成金釘、銀釘。一個法院書記官給了他一大筆錢,打算能從他那學到點東西,可是卻隻得到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學原理。書記官努力學了1年,最後才弄明白他的老師是個大騙子。他想要回自己的錢,阿萊不願意給他。這件事就鬧到了當地的民事法庭。碰巧書記官不知因何突然暴死,傳說是他的債務人堅決不肯還債就將他毒死了。這件事一度沸騰,可能阿萊跟這件事沒什麼關係,但也不敢留下來麵對這件事,於是就趁天黑偷偷躲到巴黎去隱居了。到了這裏,有關阿萊這個人的線索就斷了,他沒有再出現在任何記載當中。朗格萊推測說,可能是他由於偽造貨幣或一些其他的劣跡被人送到了某個無名地牢並死在那兒了。

德·聖格美伯爵

這個冒險家要比上一個級別高一些。在路易十五的宮廷裏他擔任重要職位。這個人說他發現了長生不老藥,服下它可以活幾百年。他還說服別人相信他已經活了兩千多年了。他的很多想法都是羅森克魯茲教派的觀點,還誇耀說他已經找到了點金石,卻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操作煉金術上。很多人認為,要是真的存在點金石這麼一種東西的話,或者真的能有人製造出點金石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聖格美伯爵。

從來沒人知道他的真名叫什麼,在哪裏出生。有人根據他英俊的臉龐和猶太人的臉型斷定他是個“流浪的猶太人”,還有人推斷他是阿拉伯王子的後嗣,還有人說他父親是個火怪,而其他一些比較理智的人就斷言他父親是定居在波迪阿克斯的葡萄牙裔猶太人。聖格美最早在德國行騙,通過賣長生不老藥賺了很大一筆錢。德·貝樂·艾爾元帥買了他一劑長生不老藥,他被這個江湖騙子的才學和風度迷住了,並堅信他荒謬絕倫的學說,還勸他在自己巴黎的家裏定居。有了這位將軍的庇護,聖格美首次在巴黎娛樂圈亮相,那個時候他大概70歲左右,但表麵看來隻有45歲多一點。他的淡定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學問淵博,記憶力很強,就連最細小的情節都記得很清楚。自然地,對於他說自己已經活了幾百年,人們提了很多困惑的問題。例如他的外表、生活還有和古時候大人物的談話。每個問題他都應付自如,他的靈巧回答還有他對曆史上每一件相關事情的驚人記憶力,使得許多為了存心刁難他才發問的人看到他如此鎮定都很驚訝,為了增加他身上的神秘感,聖格美不讓任何人知道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打扮極其奢侈,昂貴的鑽石點綴著他的帽子、手指、鞋帶,有時他還將一些貴重禮物送給宮廷夫人們。許多人懷疑他是英國的臥底,這種猜疑沒有一絲證據證實。國王對他極為寵愛,經常跟他一連探討幾個小時,而且不允許任何人對他不敬。伏爾泰伏爾泰: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譯者注總是嘲笑他,伏爾泰在給普魯士國王的信裏將他稱做“un comte pour rire”(一個少見的孔德奧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ois Xavier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譯者注門徒),而且指出他竟然大膽地吹噓自己曾經和聖父在特倫特議會一同用過餐。

有一些有關這個人的奇聞逸事記錄在《都·霍塞夫人回憶錄》這本書中(都·霍塞夫人是都·龐帕德夫人的女侍衛)。聖格美伯爵到巴黎之後,很快就開始出入都·龐帕德夫人的化妝間,這可是龐帕德夫人用來獎賞宮廷情人中最有本事的勳爵的。夫人喜歡和他聊天,而聖格美伯爵覺得在她麵前他不必太吹噓自己,但他依然勸服她相信他至少活了兩三百年。“有一天,”都·霍塞夫人寫道,“我也在場時,夫人問他,弗朗西斯一世是什麼長相,我喜歡他這樣的國王。”“是的,他風度翩翩非常迷人,”聖格美伯爵回答說,他開始針對他的五官和性格進行描述,就好像他曾經認真端詳過一樣。“遺憾的是,他脾氣太暴躁,本來我能給他一些不錯的建議,可能那樣的話他就不至於那麼倒黴了,可是他拒絕了。他如同走厄運的王子們一般,他根本不聽如此明智的忠告。”“他的宮殿很壯麗嗎?”都·龐帕德夫人問道。“相當壯麗,但是他的孫子們比他更厲害,在瑪麗·斯圖亞特和瑪格麗特·瓦盧瓦的朝代,這裏成了一個專供各種娛樂的迷人國度。”“就好像你都親眼目睹過似的。”夫人笑著說。“我的記憶力很好,”他說,“我仔細閱讀過法蘭西曆史,有時僅供愉悅自己,不是假想,而是令自己相信自己的確活在古時。”

有一次都·龐帕德夫人說,“可是你不讓我們知道你的年齡,你還假裝自己很老的樣子。你知道德·格吉伯爵夫人嗎?我想她可能50年前曾經擔任過駐維也納大使吧,她說她在那裏見到你時你就像現在一樣。”

“確實是這樣,夫人,”聖格美回答,“我很多年前就認識德·格吉伯爵夫人了。”

“但是根據她說的,你應該有100多歲了吧?”

“不是不可能,”他笑道,“但是更可能是這位夫人年老了呢。”

“你將長生不老藥給了她,她吃後效果很神奇。因為她說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像84歲時的樣子,也就是她吃藥時的年齡,你為什麼不給國王吃呢?”

“哦,夫人,”他叫起來,“禦醫們會用車裂刑處死我的,我哪有膽量給陛下用藥呢。”

當一個人奇怪的行為被世人開始相信時,那麼這種大膽的行為什麼時候結束就很難說了。一旦這些人開始信了,就開始比誰信得更多。這段時間的巴黎充滿了聖格美伯爵的離奇故事,一群愛惡搞的年輕人為測試它的可信度做了個實驗:他們找來一個機靈的喜劇演員,將他裝成聖格美伯爵的樣子,來演一個為提供種種樂趣而向上流社會擠入的形象。他們讓他在儒·都·馬瑞斯的幾戶人家中出入,這個人將伯爵的樣子模仿得十分逼真,他看到雖然觀眾很驚訝卻根本不覺得他是在胡編,無論發生什麼事,人們都相信,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故事是荒謬的。他一提到救世主就如數家珍,還說曾經在卡納·卡利的婚禮上和他一起吃晚餐,還神奇地將水變成酒。實際上,他說他和耶穌基督是很好的朋友,他總是警告他不要太放蕩,不然他會死得很慘。令人奇怪的是,這些無恥的、有辱神靈的言論竟然能被人接受。過了幾天,就有人開始說,聖格美伯爵是在大洪災之後出生的,而且他會永生。

聖格美平時很世故,敢發表一些奇怪的言論。他並沒有刻意去否認這些故事,他在不同層次和教育程度不一的人交談時,總表現得很謙遜,他的看法似乎都是不經意地提出來的,事實上,這樣的效果更明顯,而他隻有在取得對方的完全信任後,才宣揚說自己已經活了300年。他在跟別人提到亨利八世時,就好像兩個人很熟似的,還有查理五世,好像國王都很願意和他交往似的。他會逼真地描繪他們之間的對話,對人物的打扮和外表刻畫最為詳細,甚至詳細地講到當時的天氣和屋裏的擺設,而總會有四分之三的人相信他所說的。常常會有一些老富婆來懇求他的長生不老藥以便恢複青春美好的麵容。好像他以這種方式賺了許多錢,對於那些他樂意稱為朋友的人,他說他的膳食和生活方式比一切靈丹妙藥都管用,隻要吃飯時不喝酒,而在別的時候偶爾喝點,誰都能活得很久。德·格雷申伯爵按著這一套方法,吃了很多番瀉葉,原本期望能活到200歲,結果沒到73歲就死了。公爵夫人德·喬叟(DE Chaucer)也想這麼做,被她的公爵丈夫嚴厲製止了,禁止她用聖格美伯爵這樣一個不明底細的人開出的藥方亂來。

都·霍塞夫人說她見過聖格美,還多次跟他談話。她覺得,他大約50歲,身材中等,五官端正,精神奕奕,著裝簡樸但卻很有品位。他總是戴著昂貴的鑽戒,他還將很多寶石裝飾在手表和鼻煙盒上。有一天,在都·龐帕德夫人的房裏,主要廷臣們都到了,聖格美也來了,他膝上、鞋帶上的鑽石十分耀眼。夫人看到了大為震驚,歎息著說就連國王也比不上他。在這一群人的極力懇求下,他隻好走進接待室,把這些寶石拿下來讓夫人仔細看看。當時在場的德·顧坦(DE GuTan)說這些寶石至少值20萬裏弗,或8000多英鎊。在男爵德·格裏申的《回憶錄》中講到,有一天伯爵向他展示了很多鑽石,那時他還以為自己見到了阿拉丁神燈是中古阿拉伯的一則故事,也稱為阿拉丁與神燈,出自《一千零一夜》。——譯者注裏的財富。他還說他對寶石頗有研究,因此他確信伯爵的那些寶石都是真的。還有一回,聖格美讓都·龐帕德夫人看了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黃玉、綠寶石、鑽石等價值50萬裏弗的物件。他裝成很不在乎的樣子,而且令人相信他可以像羅森克魯茲人一樣,唱魔歌從地裏呼喚出寶石。他還分給宮中女士們大量的珠寶,都·龐帕德夫人被他的大方行為打動了,為了表示她的關心就將一個裝飾華麗的鼻煙盒送給他作紀念。有一個惟妙惟肖的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譯者注或者別的什麼希臘哲人刻在盒蓋上,她將他比做這些哲人。聖格美不僅對夫人們很慷慨,對仆人也一樣。都·霍塞夫人說:“伯爵來看望生病了正在沙發上躺著的龐帕德夫人,他給她看的鑽石足以裝飾國王的金庫了。夫人要我去看這些寶石,我神情驚異地看著這一切,我向夫人示意這不是真的寶石。伯爵將一個比眼鏡盒大兩倍的東西從錢袋裏掏出來,最後又將兩三個小紙包掏出來,將它打開,拿出一顆高級紅寶石。他很不屑地將一個白綠寶石相間的小十字架扔到桌上,我瞥了一眼,說這個倒是可以,然後就戴上了,心裏很高興。伯爵要我收下,我沒有接受,他催促我收下,一直到最後他都極為熱情地竭力勸我接受。夫人看這個價值不過1000裏弗就示意我收下來,於是我就將十字架收下了,對伯爵的禮貌心存感激。”

對於這個冒險家是怎樣弄到這麼多財富的,一直沒人知曉,這麼大筆錢不可能全是靠他在德國賣長生不老藥得來的,盡管確實有一些是來自於這個。伏爾泰宣稱,他是被外國政府買通的。伏爾泰在1758年4月5日寫給普魯士國王的信裏,講到聖格美了解喬叟、康尼茲及匹特等人的所有秘密,至於他對這些大臣中的哪位有什麼作用,特別是對喬叟更是迷霧重重。

很明顯,他掌握了去除寶石瑕疵的神秘方法,他很可能以很低的價格買了有斑點的寶石,將斑點去掉之後又以百分之百純利再賣出去,這樣賺取暴利。根據這點,都·霍塞夫人講了下麵的一則軼事:“國王派人帶來一個中等大小的帶斑點的鑽石,稱重後,他對伯爵說,‘這塊有瑕疵的鑽石價值6000裏弗,要是沒有斑點,少說也值1萬裏弗,你願意將這4000裏弗讓我掙到嗎?’聖格美認真檢查了一遍說:‘可以,下個月我就給你拿來。’到了約好的時間,伯爵真的將一個沒有任何瑕疵的鑽石帶給了國王,還用石麻布包著。他將石麻布打開,國王現場稱重,發現幾乎沒有減輕一點重量。於是,陛下又將它送到珠寶商德·顧坦那裏,也沒對他說之前發生了什麼事。珠寶商給了他9600裏弗,但是國王又將鑽石要了回來,說是要將它保存為珍奇玩物。國王相當震驚地說,德·聖格美本身就價值幾百萬,特別是他有能夠將小鑽石變成大鑽石的本領。伯爵既沒說行也沒說不行,但是他卻肯定地說他知道如何變大珍珠,而且給它加上最好的光澤,變成最上乘的品質。國王十分關注,都·龐帕德夫人也是。都·昆斯諾曾經指責聖格美是個江湖騙子,卻遭到了國王的斥責,看來他真是被迷惑住了,一講到聖格美就好像他是偉大的人物。”

聖格美的仆人是個滑稽可笑的流浪漢,兩人總是配合默契,特別是在講幾百年前的奇事時。這個家夥也不是個沒用的人,總能和聖格美配合得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跡。有一次,他的主人在一個宴會上向一位紳士談到他在巴勒斯坦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的一些對話,他說理查一世是一個很特別的朋友,人們臉上馬上表現出驚奇和懷疑的表情。看到這些,聖格美相當鎮靜地扭頭詢問正站在他椅子後麵的仆人他說的是不是真的。“這很難回答,”仆人從容地說道,“先生,您忘了,我僅跟隨了您500年!”“噢,對了,”主人說,“我竟然忘了,和理查一世對話時你還沒有跟隨我,時間真是太久了。”

時不時地,也會遇上一些不好愚弄的人,這時,他就會說一些很輕蔑的話,來對他們的懷疑表示不屑。“這幫巴黎蠢驢,”他跟德·格雷申男爵說,“相信我少說也有500歲了,既然他們願意相信,對他們的想法我就不予駁斥了,但是我確實是比我表麵上看起來的歲數大多了。”

還有很多離奇的故事發生在這個奇怪的騙子身上,現在引用的這些就足以說明他的性格和謊言了。看來他是下定決心要找到點金石,但是他從沒吹噓說自己擁有點金石。幾年以前,他在德國結識了赫塞—卡塞勒的王子,給他寫信催他趕緊離開巴黎去他那裏,聖格美最終答應了。之後有關他的事業就杳無音信了,因為在赫塞—卡塞勒的宮廷裏沒有好事的傳記作家們來將他的言行記錄下來。在1784年,他在他的王子朋友的“屋簷下”——斯拉斯威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