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煉金術士(1)(3 / 3)

雷蒙德·盧利是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雖然他曾在晚年時吹牛說煉過那600萬的金子,但他在所有煉金術士中依然是最誠實的人。他的一生中著述相當多,有涉及語法、修辭學、倫理學、神學、民法、教規、物理學、玄學、星相學、醫學和化學方麵的著作將近500卷。

羅傑·培根羅傑·培根:英國方濟各會修士、哲學家、煉金術士。他學識淵博,著作涉及當時所知的各門類知識,並十分熟悉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進展。提倡經驗主義,主張通過實驗獲得知識。——譯者注

一個比雷蒙德·盧利更偉大的人也曾對煉金術十分著迷,這個人就是羅傑·培根。他堅信存在點金石並用了很長時間來發掘它。在他的模範帶頭作用下,他那個時代的學者更加相信存在煉金術了,因此對尋找點金石更加積極。羅傑·培根於1214年出生在薩默塞特郡薩默塞特郡(Somerset):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郡,北臨布裏斯托爾灣。薩默塞特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5個非都市區,占地3451平方千米。——譯者注的伊爾徹斯特。他曾經有一段時間在牛津大學學習,後來又到了巴黎大學,還獲得了那裏的神學博士學位。他1240年回到英格蘭,做了聖弗朗西斯修道院的修士。在那個時代他被稱為是最有學問的人,同時代的人都對他的才學感到詫異,認為他隻能是從魔鬼那裏學來的知識。

雖然有一層迷信的外殼包裹在他那聰明的大腦外,但是他天才的光芒並沒有因此被遮擋。在那個時代所有喜歡鑽研的人中,有關凹鏡和凸鏡的性質隻有他一個人懂,還有一種“幻燈”也是他發明的,到現在已經成為玩具。這個小玩意兒一方麵讓他贏得了聲譽,另一方麵又將痛苦帶進了他的生活。雖然煉金術在他眼裏比不上別的追求,但這位偉人的名字也不應該被煉金術的曆史忽略。由於各種知識他都喜歡,所以如果他或者社會沒有對某個學科發現任何錯誤,他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科的。而他耗費在煉金術上的時間,也被他的物理學知識和對天文學的精通彌補回來。他因為發明了望遠鏡、陽燧和槍藥等而聞名於世並被世代流傳,但是與此同時,也由於人們過於關注他的成就而忽視了他在煉金術上的愚蠢——這是他那個時代社會的普遍問題。1557年,他所著的《在點金石生成中藝術和自然的偉大力量》這篇論文被翻譯成法文在裏昂出版。同年,他的《煉金術的反思》這篇論文也在法國出版,又於1612年在巴黎出版了與雷蒙德·盧利著作參照後的增補本。

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拉丁語:Ioannes XXII,約1249—1334年12月4日):1316年至1334年12月4日在位。約翰二十二世在法國亞維農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互相衝突、對立,約翰把路易四世革出教門。——譯者注

據說,這位教皇在阿諾爾德·德·維爾諾這位朋友兼老師的指導下,煉金術的所有秘密都被他掌握了。根據傳統的說法,他煉了許許多多的金子,臨死前他已經跟大富翁克裏薩斯(Croesus)一樣富有了。他於1244年在吉訥(JiNe)省的卡奧爾卡奧爾(法語:Cahors):是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大區洛特省的一個鎮。——譯者注降生。作為一個布道者,他十分雄辯,因此在教堂中很快就升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他曾經寫過一本關於金屬間相互轉化的書,還在阿維尼翁阿維尼翁(法語:Avignon):是法國東南部城市,沃克呂茲省首府。在羅訥河畔,南距迪朗斯河和羅訥河彙合處4千米。市內有宮殿、教堂等,還有建於12世紀的阿維尼翁橋。——譯者注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室。就因為有眾多的煉金術士從基督教世界中湧現出來,於是他發出了兩個諭令來反對這個技藝,由此可以看出他當時並沒有被這種幻想迷惑住。但是,他卻被煉金術士們譽為這方麵最成功的專家,甚至認為他的諭令是為了對付那些濫竽充數的人,而不是針對真正的行家。他們解釋說:那些貧窮的煉金術士就是冒牌的,很明顯諭令是針對他們的。1344年他與世長辭,在下葬時他的棺材裏被放進了1800萬弗羅林弗羅林(florin):這是一種名為弗羅林的金幣,熱那亞和佛羅倫薩於1252年開始鑄造,這種金幣重35克左右,足金。弗羅林幣通過南歐日益重要的貿易線路進入西歐和北歐,成為後來大多數歐洲金幣的原型。——譯者注。人們都認為他的財富都是自己造的而不是積攢的。因此以此為證據,煉金術士們驕傲地認為這些就足以證明點金石並不是幻想。他們我行我素地認為那筆錢真的被約翰教皇留下了,還說他用別的辦法哪能得到這麼多錢啊?而後他們就得意地回答:“他從阿諾爾德·德·維爾諾和雷蒙德·盧利那裏學到了煉金術這件事,從他的著作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但他和所有其他的煉金術士一樣小心謹慎,由於教皇已經想盡辦法保密,所以任何人都沒辦法從那裏探知到這個秘密。”不幸的是,為了對他們自己的話負責,所有的煉金術士都陷入了同樣的窘境:這個偉大的秘密已經被他們發現,為了不讓它失去價值又不能告訴別人,隻能自己一個人研究。到後來,他們很可能會認為人們都去變金子了,結果這項技術都不值錢了,結果人們又不約而同地去變銅和鐵。要是他們真的這樣想,那麼他們的自製力將會得到全社會的感激。

讓·德·默尼格

那時候,探索這項技藝的人遍布各個階層。我們在上麵介紹的是一位教皇,接下來要講的這個人是一位詩人。讓·德·默尼格在1279年或1280年出生,以詩歌《玫瑰傳奇》而著稱,在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和腓力六世等人的朝中都曾任職過。那時流行的各種事物,尤其是他堅信煉金術這個技藝存在的態度,在他那首著名的詩中都談論到了。除此之外,兩首分別題為《大自然對煉金術士的規諫》和《煉金術士給大自然的答複》的短詩也是他寫的。他最喜歡詩歌和煉金術,然而他最討厭的是修士和女人。這裏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有關他和查理四世宮中女人的。他曾寫過一首誹謗婦女的詩:

每個人都曾經或將要,

被那些自願的妓女打擾;

我們都在尋找她們,

她們也在把我們尋找。

這顯然將她們觸怒了。有一天,一些等待覲見的婦女在王宮前堂看見了他,她們打算教訓他一頓。這群婦女大概有10或12人,每個人手裏都拿著棍棒,將這個不幸的詩人團團圍住。為了報複他,她們懇請在場的紳士們將他的衣服剝光,然後一邊拿鞭子抽他一邊遊街。其中一些貴族覺得很有趣,表示樂意懲罰他。但這種場麵並沒有把讓·德·默尼格嚇住,他鎮定地站在人群中,請求在場的人聽他解釋,要是他解釋完了他們還不滿意,他就任其懲罰。等局麵平靜下來,他就開始站在一個椅子上為自己辯護。他說他是寫了那首不討人喜歡的詩,但他解釋說那並不是針對全體人的。他隻不過是針對那些邪惡的、墮落的女人,根本不是在講他周圍這些如此善良、可愛、端莊堪稱典範的淑女們。要是在場的女士們哪位覺得受到了侵犯,他願意被剝光衣服,讓她抽打他,直到她打累為止。他正是用此舉躲過了一頓鞭打,而那些女人們也很快就消了氣。在場的紳士們卻都認為,因為這首詩,要是在場的所有婦女都發了脾氣真的把他打一頓,那他肯定會被打死。在他的一生中,他最討厭修士。他在那篇著名的詩中大篇幅地描寫修士貪婪、凶殘和卑鄙的品行。由於生前他過多地辱罵過那些修土,為了表示與他們和解,他將一個相當重的大箱子贈給他們了。人們都認為這個箱子裏一定裝滿了金銀,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曾施展過煉金術。這些修士們還以為發了一筆財,開始相互祝賀。然而,當他們打開箱子後,卻大吃一驚,發現裏麵隻放著一些刻著象形文字和神秘符號的大石板。他們很生氣,決定以他是一個巫師為托詞,不肯按基督教的儀式給他舉行葬禮。但是,最終他還是在巴黎被厚葬了,而且全體宮廷人員都出席了他的葬禮。

尼古拉斯·弗拉姆

傳說中有關這位煉金術士的故事相當離奇,這一故事也被珍藏在朗格萊·杜·弗雷奈(Lange du Nigeria\\u0027s Fred)的書中。13世紀末14世紀初,他出生在蓬圖瓦茲蓬圖瓦茲(法語:Pontoise):是位於法國北部法蘭西島大區瓦勒德瓦茲省的一個市鎮,瓦勒德瓦茲省的首府。——譯者注的家庭裏——一個貧窮但受人尊敬的家庭。因為祖上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家業,於是他很早就到巴黎謀生了,在那裏做了一個公共抄寫員。由於他有著很好的教育背景,對學術術語十分精通,而且書法也很好,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一個代人寫信和謄寫的職位。他常常在呂·德·馬裏韋克斯(Lu DE Mali wei cox)的一個角落裏工作著,但是日子過得很拮據。為了使收入多些,他試圖寫詩,但這個職業更加糟糕。他給別人抄些東西,還可以買到麵包和奶酪,可他寫的詩連個麵包皮都買不起。於是,他又嚐試畫畫,依然沒有效果。後來,又去給人算命和尋找點金石。這個辦法很不錯,很快他就賺了許多錢,他可以用這些錢很舒服地生活了。不久之後,他和彼德羅尼耶(Peter Ronnie)結婚了。婚後他開始攢錢了,但他依然穿得跟原來那樣寒酸。在這幾年中,他腦子裏隻有點金石、長生不老藥和萬能溶劑這些東西,其他的什麼都不顧,完全地沉浸在煉金術的研究中。就在125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花了兩弗羅林買了一本舊書,緊接著他就投入了專注的研究。那本書是用一種鋼器在樹皮上劃出來的,總共21頁,或用他的話說就是共3乘以7片。書中是很漂亮的拉丁文字,每7片裏就有一片是沒有文字的圖。第一幅圖上畫著一條蛇在吞一個柱子;第二幅畫的是一條蛇被釘在一個十字架上;第三幅畫的是在一個荒原中央的噴泉,在它旁邊爬著一條蛇。寫這本書的人號稱身份不低於“亞伯拉罕(Abraham)亞伯拉罕(希伯來文:,阿拉伯文:,英文:Abraham)或亞巴辣罕、易卜拉欣(Ibrahim)(多國之父的意思):原名亞伯蘭(希伯來文: )或亞巴郎(Abram)(意為崇高之父),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先知,是耶穌從地上眾生中所挑選出來並給予祝福的人。同時也是傳說中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譯者注、主教、猶太教猶太教(希伯來語:Yehudah):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猶太教的成年禮在12歲(女)與13歲(男)。猶太教崇拜單一的主神(一神信仰)(YHWH 希伯來語:“”),是希伯來人內部的民族宗教。——譯者注徒、國王、哲學家、牧師、萊維特和星相學家”。所有那些既非殉道者又非抄寫員的人看了都會咒罵它的。尼古拉斯·弗拉姆竟然認為亞伯拉罕懂拉丁文這件事一點也不稀奇,並且堅信他書上的那些字符就是這位大主教親筆刻出來的。當他知道書裏有咒語時,他都不敢看了。後來,當他想起雖然他不是一個殉道者但曾經是一名抄寫員時,就不再害怕了。他在讀這本書時是滿懷著敬意的,而且他發現這是一篇研究金屬間相互轉化相當不錯的論文。像容器、蒸餾器、混合物以及實驗的最佳時間和季節等這些過程中的細節,書中都清楚地講述了。但是它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困難,就是已經假定點金石或這個過程的原始材料已經存在,這就變得棘手了。這就像告訴一個饑餓的人烤牛排的方法卻不給他錢去買生牛排一樣。但尼古拉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針對書中大量的甲骨文和有寓意的圖畫開始著手研究。他很快推斷出這是一部耶路撒冷清真寺遭破壞後被台塔斯拿走的猶太人的聖書,但是有關這個結論的推理過程他並沒有提到。

他在研究論文時推斷出點金石的秘密就隱含在書的第四頁和第五頁上的圖畫中。這篇優美的拉丁文沒了它一點兒用都沒有。為了研究這些圖畫,巴黎所有的煉金術士和學者都被他邀請過來,但這些人一無所獲,從尼古拉斯的圖畫裏沒有人能發現什麼。甚至有人說他那寶貝書本來就什麼價值都沒有,他聽後覺得有點不可忍受。因此,尼古拉斯決定不再用那些哲學家們了,由自己來親自發掘這個秘密。他發現在第四頁的正麵畫著一個正在打莫丘利莫丘利(Mercurius):是羅馬神話中朱庇特與女神邁亞(Maia)生的兒子,擔任諸神的使者和傳譯,又是司畜牧、商業、交通旅遊和體育運動的神,還是小偷們所崇拜的神。他也是醫藥、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護神,西方藥店經常用他的纏繞兩條蛇的手杖作為標誌。——譯者注的老年人,他看上去就像時間老人或農神農神:薩圖努斯(saturnus)是宙斯的父親,希臘神話中的農業之神。土星(saturn)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譯者注。那老人頭戴沙漏,手拿大鐮刀,正瞄準了砍向莫丘利的腳。這一頁的背麵畫著一朵長在山頂上的花,正在風中劇烈地搖動著,它的莖稈是藍色的,花朵是紅白色的,葉子是金黃色的。有許多龍和獅身鷹頭獸圍繞在它周圍。在第五頁的正麵畫著一個漂亮的花園,花園中央有一根巨大的橡樹幹支撐著一棵盛開的玫瑰樹,有奶酪狀的泉水從它的腳下滴出,泉水彙成一條小溪,從花園中流過,然後又在沙地中消失。在這一頁的背麵是一個手持利劍的國王,完全不顧一群母親的哀求和恐懼,正在命令一隊士兵去殺害一群兒童。同時還有另外一隊士兵正在仔細地收集著這些兒童的血,並將它集中在一個大桶裏,象征太陽和月亮的兩個人在桶中洗澡。

可憐的尼古拉斯整整21年都在不知疲倦地研究著這些圖,但是一無所獲。最後他在妻子彼德羅尼耶的勸說下去找一位博學的老師,但是整個巴黎沒有一個人博學到能夠做他的老師。尼古拉斯·弗拉姆了解到法國人不歡迎猶太人,因而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住在西班牙,所以他決定去西班牙找他們。他擔心書會在路上被人劫走,於是就把它留在了巴黎,他還告訴鄰居他要去孔波斯特拉孔波斯特拉:它的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中國大陸的譯名為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是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的首府。是天主教朝聖勝地之一。相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雅各安葬於此。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於198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班牙境內和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分別於1993年和1998年被列為兩項單獨的世界文化遺產。——譯者注的聖房姆斯大教堂朝聖。隨後,他為了尋找一位老師,就步行著長途跋涉到馬德裏去了。他住在這個國家的兩年裏,和那些在卡佩王朝統治時被逐出法國的猶太人後裔混得很熟,下麵這一段奇遇就是那些相信點金石的人講述的。他在裏昂認識了一位名叫柯希斯的改教猶太人,是一位很出色的醫生。他將那本書的題目和內容告訴了這位醫生,這位醫生聽後馬上激動起來,決定即刻和尼古拉斯一起動身回巴黎,親眼目睹一番。於是,這兩個人一同起程。在路上這位醫生充滿熱情地對他的同伴講述那本書的曆史。若真的如他所想,那確實是亞伯拉罕的真跡,而且一直以來擁有它的都是像摩西(希伯來語:)摩西:(希伯來語:,阿拉伯語:(穆薩)),是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的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他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裏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就是他寫的。——譯者注、約書亞約書亞:聖經中的人物,是繼摩西後,以色列人的首領。他的主要事跡記載在舊約《申命記》、《約書亞記》等章節中。——譯者注、所羅門所羅門:古代以色列王國第三任國王,是大衛王朝的第二任國王、大衛王朝創始人大衛王的愛子,《聖經·舊約全書》中《箴言》、《傳道書》、《雅歌》的作者。——譯者注、埃斯德拉斯這樣傑出的人物。由於煉金術和其他科學的一切秘密都囊括在它之中,因此它被稱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有用的書。這位醫生也很擅長煉金術。在他們身穿朝聖者的衣服回巴黎的路上,尼古拉斯從醫生那裏學到了很多知識,並堅信他們能夠將巴黎城裏所有破舊的鐵鍬都變成純金。很不幸的是,這位醫生到達奧爾良時忽然染了重病,尼古拉斯既做大夫又做護士地在他床前伺候著,但是在幾天後這位醫生還是死去了,死之前他還在為沒能見到那本珍貴的書而感到心痛惋惜。伴著心中巨大的悲痛,尼古拉斯把他很體麵地埋葬了,然後一貧如洗地回家見他的妻子。回家後,他馬上再次投入對那些圖的研究之中。兩年過去了,依然什麼也沒發現。第三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有個靈感閃現在他腦海中,他回憶著他那位朋友的話,發現之前所有實驗的前提都是錯的。於是,他又重新開始,繼續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1382年1月13日,他成功地把水銀變成了上等的白銀,隨即又在4月25日把大量的水銀變成了純金。就這樣,這個偉大的秘密終於被他發現了。

雖然這時候尼古拉斯已經80歲的高齡了,但仍精神健旺,身體硬朗。他的朋友說,他就在這個時候還發現了長生不老藥,所以他又多活了25年。他在1415年去世,享年116歲。那時候,雖然他造出了很多的純金,但他從表麵上看起來仍然是窮困的樣子。在他剛開始變富有時,他和所有可敬的人一樣,同他上了年紀的妻子商量這些財富該如何合理利用。彼德羅尼耶說,很不幸的是,他們沒有後代,所以最應該拿這些錢來辦醫院和捐贈給教會。尼古拉斯很認同,尤其是他發現即使有了長生不老藥他也依然會死,而且死神正在漸漸逼近。於是,他捐建了很多錢給他一直生活的馬裏韋克斯(Mali wei cox)大街附近的聖雅克·德·拉·布謝教堂聖雅克·德·拉·布謝教堂(Saint Jacques DE LABS church shelter):也稱聖·雅克·德·拉布舍裏教堂,位於法國巴黎的尚帕涅·阿登地區。——譯者注。除此之外,他捐建了7個位於這個國家不同地方的教堂。同時,有14所醫院和3個自由教堂也是他創建的。

他因富有和慷慨的善行而聞名全國。當時著名的醫生讓·熱爾鬆、讓·德·庫特屈斯和皮埃爾·德·艾利都去拜訪過他。他們在拜訪時發現他衣衫襤褸,住的房子也很破舊,就連喝麥片粥用的飯盆都是土做的。當問他那個秘密時,他和之前所有煉金的先輩們一樣絕口不提。不久,國王查理六世也聽說了他,於是就派雷克爾茲主教德·克拉穆瓦西先生去打聽點金石是不是真的被尼古拉斯找到了。德·克拉穆瓦西先生絞盡腦汁想從尼古拉斯那裏盤問出秘密,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出來,隻得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回去複命。就在公元1414年,他妻子去世後不久,他也隨他妻子而去。為了感謝他的善舉,聖雅克·德·拉·布謝的教士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法國一些教堂和醫院的記錄都可證明尼古拉斯的確相當富有。而且從他留下的大量相關著作來看,他也確實研究過煉金術。那些很了解他卻不相信點金石的人,為了圓他們的觀點就對他的富有做了一個自認為合理的解釋。他們解釋說,一直以來他都是個守財奴並且還放高利貸。對於那次他去西班牙的目的的解釋也和煉金術士們的說法很不一樣,說他是為了從那裏的猶太人手中討回他們的兄弟在巴黎欠下的債才去的那裏。他甚至還索要了百分之百的傭金來彌補收錢的困難和路途的艱險。等他富有了之後,他隻需待在家裏享受就行了。他放債給那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以獲取高額利潤,成了法國最大的債主。

《玫瑰傳奇》第三卷的附錄是由尼古拉斯·弗拉姆寫的一篇名叫《哲學紀要》的詩,它出自於他寫的有關煉金術的1753年重印版的著作中。他還寫了三篇關於自然哲學的論文以及一篇有關煉金術的名叫《向往的願望》的寓言。他的手稿樣本以及亞伯拉罕那本書上的圖畫在薩爾蒙的《哲學家傳記》中都可以查閱到。《世界名人傳記》中講述弗拉姆這篇文章的作者說:“雖然弗拉姆已經去世100多年了,但是仍有許多煉金術士相信他還活著,而且還能活到600歲。常常會有相信他的人在參觀馬裏韋克斯角落的故居時,搜遍了那裏的每個角落,試圖找出金子來。在1816年以前,巴黎有一篇報道講到一些房客在屋頂發現了一些盛滿了黑色重物的罐子。有個人對所有關於尼古拉斯的神奇的故事都深信不疑,並在傳聞的誘惑下,將這座房子買下了。在他嚐試著從牆壁和護壁板中找出藏著的金子時,差點把房子弄塌了,也沒發現任何東西。後來,為了將這個破爛房子恢複原貌,他欠下了很多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