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煉金術士(1)(2 / 3)

和老師一樣,托馬斯·阿奎奈也會施展魔法。傳說他曾經在科倫的某條大街上住,那條街上整天都有一隊馬夫在遛馬,他被不停的馬蹄聲攪得煩躁急了。於是他去懇求馬夫換個地方遛馬,不要再打擾他了,可馬夫根本不聽。實在迫於無奈,他不得不使用魔法了。於是,半夜裏,他將一個刻有一些神秘字符的小銅馬埋在馬路中央,等到了第二天,這隊馬隊依然像平時那樣沿這條路走來,當走到埋神馬的地方時,那些馬突然驚慌起來,不是仰天嘶鳴,就是猛烈地向後踢著——由於驚恐,大張著鼻孔,鬃毛也豎了起來,汗流浹背。馬夫們想盡辦法都無濟於事,那些牲口就是不願走過那裏,此後一天還是這樣。最後這些馬夫也沒辦法了,隻得換一個地方遛馬了,托馬斯·阿奎奈也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在1259年,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成為雷根斯堡雷根斯堡(Regensburg):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直轄市,是上普法爾茨行政區和雷根斯堡縣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區主教的駐地。在2006年,雷根斯堡老城入選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世界文化遺產。這裏是德國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區之一,739年起隸屬於羅馬主教,即使在1542年成為帝國自由城市開始信仰新教時,這裏也依舊保持天主教主教駐地的身份。——譯者注的主教。因為他不想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事務性工作上而是打算研究哲學,所以這份工作他隻幹了4年就辭職了。1280年,他以87歲的高齡在科倫去世了,聖多明尼克教派的作家們認為他從沒有研究過點金石,但他寫的一些有關礦物的論文可以充分證明他這樣做過。

阿裏塔弗斯

根據煉金術曆史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阿裏塔弗斯是在12世紀早期出生的。他寫過兩篇很著名的論文:一篇是有關點金石的,另一篇是有關怎樣延長人類壽命的。他在後一篇文章中吹牛說他那時已經1025歲了,因此自認為最有資格指導別人如何延長壽命。有許多他的弟子都相信他真的有這麼長的壽命,而且為了證明他就是蒂亞納的阿波羅尼,他想盡了辦法。這個人是在耶穌降臨不久後出生的,菲洛斯特格特斯曾經詳細地描述過他的生活和事跡。這個說法使阿裏塔弗斯在他同行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所以他為了使自己避免露出馬腳而絞盡腦汁。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大肆吹噓一把。因為他有著非凡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充足的曆史知識,所以當人們在問有關各位古代偉人的外表、做事方式、性格等方麵的問題時,他從來沒有被問倒過。他對外聲稱點金石已經被他找到了,還說在找它的時候,他曾下過地獄,還看到了坐在金製禦椅上被眾多魔鬼簇擁著的撒旦。有關他煉金術方麵的著作曾經被翻譯成法文,於1609年或1610年在巴黎出版。

阿蘭·德·利勒

住在佛蘭德的阿蘭·德·利勒和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因為有著淵博的知識而被人們譽為“神醫”。人們認為他不僅將所有的科學知識都融會貫通,而且還跟阿裏塔弗斯一樣也發現了長生不老藥。後來,他在斯德克斯修道院成了一名修道士,於1298年去世,享年110歲。有傳言說,他在50歲時就應該死去了,令人慶幸的是他後來發現了長生不老藥,於是他又多活了60年。他還曾經為《梅林梅林(merllin):他存在於亞瑟王朝的傳說中,是以一位謀士和預言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麵前的。Merlin英文中的意思“隼”。——譯者注預言》作過注。

阿諾爾德·德·維爾諾

這是位曾經留下了很高聲譽的哲學家。他於1245年出生,曾經在巴黎大學研究過醫藥學並在這方麵樹業頗多。之後的20年時間裏,他一直在意大利和德國旅行,還在那裏結識了彼得羅·德·阿波恩,這兩個人在性格和追求上很相似。他在那個時代被人們稱為是最高明的醫生。他也和其他同時代的哲人一樣,在星相學和煉金術方麵有所研究,據說他曾經用鉛和銅造出了許多金子。就在彼得羅·德·阿波恩在意大利被逮捕並以耍弄邪術的罪名被審判時,阿諾爾德也受到相同的起訴。幸好他想辦法及時逃離了那個國家,從而躲過了他朋友那樣的厄運。他曾經因為預言世界末日導致全天下人都不信任他了,但是後來他的信譽又恢複了。雖然人們不知道他具體是哪天去世的,但能肯定是在1311年之前。因為教皇克萊門特五世教皇克萊門特五世(Pope Clement V):他是一個戛斯坎尼人,在教會裏一直代表著法蘭西派,在他當教皇的任期中他從沒有去過意大利。他在裏昂接受加冕禮﹐並在公元1309年在阿維農定居﹐在這之後教皇繼續在這裏住了約70年之久。——譯者注曾經在那一年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在他管理下的歐洲神父們,請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尋找阿諾爾德著名的論文《醫藥學實踐》,因為作者曾經在活著的時候承諾將這篇著作贈送給羅馬教廷,但一直到死都沒有這麼做。

有一部非常特別的著作是由蒙舍爾·隆威爾·阿爾古寫的,題目是《長壽並且能夠返老還童之人的曆史》。這裏麵就有一條是引用阿諾爾德·德·維爾諾的方法,人們用它至少可再活幾百年。阿諾爾德和蒙舍爾·阿爾古最先解釋說:要是想長壽必須先學會自我按摩,每周加肉桂汁或者骨髓按摩兩到三次。有一種由東方的藏紅花、紅玫瑰葉、檀香木、蘆苓和琥珀等成分溶於玫瑰花油和上乘的白蠟特製而成的藥膏,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貼在左胸前,到第二天早晨時必須揭下來,放在一個鉛盒中密封好,到了第二天晚上再將它貼上。除此之外,還要在一個水和空氣都很清新的院子裏養些雞。要是樂觀的人,就養16隻;要是冷漠無情的人,就養25隻;要是個抑鬱寡歡的人,就需要養30隻。這些雞是專門用來吃的,每天吃一隻,但是必須先用特殊的方法將這些雞喂肥,這樣才能有助於食用者的長壽。先將這些雞餓一段時間,然後再用一種特製的湯來喂養那些被餓得半死的雞,這種湯由蛇和醋做成,再加入小麥和糠讓它變得黏稠。而且,在做這個湯之前還需要很多複雜的儀式,如果有人對此感到好奇可以查閱蒙舍爾·阿爾古寫的書。這些雞要這樣被養上兩個月才可以宰殺,然後再用上等的白酒和葡萄酒衝洗。這種辦法需要7年重複一次,按這種辦法去做,所有人都可以活瑪士撒拉瑪士撒拉(Methuselah):《聖經·創世紀》中的人物,他是以諾之子,在《創世記》中他是亞當與夏娃歸隱之後所生的賽特的後裔。他活了969歲,是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人。築方舟保存了地球各類動物的諾亞就是他的孫子。(參見聖經舊約創世紀第五章21—32)。——譯者注那麼久!事實上,M阿爾古把這個配方歸功於阿諾爾德·德·維爾諾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因為這個配方在這位哲學家的文集中並沒有被提到。而在16世紀初,一位叫普瓦裏亞的先生首次公開聲稱這個配方毫無疑問被證實確實是在阿諾爾德的手稿裏。

彼得羅·德·阿波恩是一位很不幸的哲人,他於1250年在帕多瓦附近的阿波恩出生,他和他的朋友阿諾爾德·德·維爾諾一樣,一方麵是位著名的醫生,另一方麵又研究星相學和煉金術。他在巴黎做了很多年的醫生,而且他通過給別人做手術、治療和算命大賺了一筆。後來,他作為一名著名的巫師,在一個對他來說很可怕的日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人們都認為他在7個水晶花瓶裏藏了7個從地獄裏捉來的鬼魂。他會在有需要時把它們放出來。這些鬼魂中,第1個擅長哲學,第2個擅長煉金術,第3個擅長星相學,第4個擅長物理學,第5個擅長詩歌,第6個擅長音樂,第7個擅長繪畫。在相關的這些藝術上,彼得羅一有需要就會把相應的鬼魂放出來。而鬼魂會馬上把那方麵的秘密完全展示給他看。要是他願意,在詩歌上他可以超越荷馬荷馬:古希臘盲詩人。公元前873年生。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代表作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代表作《荷馬史詩》。——譯者注,在繪畫上他可以超越阿佩利斯,在哲學上他可以超越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公元前572—公元前497):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譯者注。傳言說,他雖然可以把銅變成金,但卻很少這樣做,而是使用別的不正當方法來得到金錢。而且,他會在用完金子時念一個隻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咒語,於是第二天早晨他就再次擁有了金子。和他進行交易的商人箱子不管鎖多堅固,或者派重兵看守,一旦金子聽了咒語就會飛回到它上一任主人那裏去。金子就是被埋到地裏或是扔進大海,也還是會在第二天清早回到彼得羅的口袋裏。因此,很少有人喜歡和他交往,尤其是有關金子的事。另外有一些膽大的人覺得他可能無法對銀子施展這樣的魔法,但嚐試過後,發現銀子也同樣鎖不住,它會突然從你手中不見了,迅速地從空中穿梭回到這位巫師的錢包裏。因此,他難免會養成一些壞習慣。這時他還發表了一些有違宗教正統的言論,並因此被當做異教徒和玩弄邪術者而傳訊到宗教法庭上。即使是受了非人的折磨之後,他依然在答問台上高呼他是無辜的。所以,他還沒等到正式宣判,就死在了獄中。後來,他被證實有罪,當局命令掘出他的屍骨當眾焚燒。同樣地,他的畫像也在帕多瓦的街道上遭受著同等對待。

雷蒙德·盧利

就在阿諾爾德·德·維爾諾和彼得羅·德·阿波恩分別在法國和意大利聲名大噪時,一位比他們更有名氣的行家在西班牙出現了,這就是雷蒙德·盧利,一個一流的煉金術士。與其他煉金術士前輩們不同,他不研究星相學或巫術。他從不利用咒語、咒符等所有愚蠢的儀式,而是效仿賈比爾,隻做涉及金屬的本質和合成方麵的研究。然而,他很晚才開始研究這項技術,所過的一生都相當浪漫。他於1235年誕生於馬略爾卡島上一個著名的家庭裏。他出生的這個島是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在1230年從撒拉遜人撒拉遜人(從613年開始):撒拉遜的原來意義,指從今天的敘利亞到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沙漠牧民,廣義上則指中古時代所有的阿拉伯人。——譯者注手中奪回的,於是,雷蒙德的父親就從加泰羅尼亞搬到了這裏定居,而且他和王室交往很密切。雷蒙德很早就結婚了。他為貪圖享樂,帶著新娘從這個孤島上離開了,乘船到了西班牙,還做了詹姆斯國王的宮廷大管家,逍遙自在了幾年。他對妻子不忠,總是喜新厭舊,十分好色,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安布羅西亞·德·卡斯洛的出現並完全占據了他的心,她是一個很可愛但對他並不友好的女人。和崇拜他的人一樣,這位女人也是已婚的。但這位女人和他不一樣,她恪守婚誓,並且十分蔑視他的追求。雷蒙德非常愛慕她,她的拒絕反而點燃了他的熱情。他會在她的窗下整夜地徘徊,為了讚美她還寫過許多滿懷激情的詩,為了做這些,他甚至耽誤了本職工作,成為宮廷裏的笑柄。有一天,就在她的窗下,他正朝上麵張望著,忽然那女人的圍巾被一陣風吹開,她的胸部被他看到了。於是,他突發靈感,馬上坐下來就著這幕情景寫了一段充滿柔情的詩送給這位美女。漂亮的安布羅西亞之前從來沒有屈尊回過他的信,但這次回複了他。她在信中說對於他的追求,她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還說他這樣的聰明人應該把心思放在上帝身上,同時懇求他不要浪費精力在沒有意義的激情上,而應該獻身於宗教生活。雖然是這樣,要是他很渴望她那“美”胸,她還是會答應的。看完信後,雷蒙德很高興,誤以為雖然她給了他很多建議,但最終還是可憐他,願意滿足他的心願。於是他寸步不離地跟著安布羅西亞,懇求她履行諾言。可她依然是那麼冷漠,還哭求他不要再糾纏了,哪怕是她明天就離婚了,她不可能,也不願意和他在一起。“那你給我寫的信是什麼意思?”這位求愛者絕望地問道。“給你看!”說著,安布羅西亞露出了她的胸部。看著那擴散到她雙乳上的大腫瘤,她的崇拜者滿臉驚恐。見他被震住了,安布羅西亞就過去擁抱了他,又一次懇求他皈依宗教,把他的心從萬物身上轉移到萬物之主上。他回到家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第二天一早,他便到宮廷裏將那份待遇優厚的工作辭掉了。他給妻子和兒女們留了一半的財產,然後將剩下的一半財產分發給了窮人。做完這些之後他投到了耶穌腳下,獻身於上帝。他發誓要在剩下的人生教化穆斯林穆斯林(英:Muslim):順服伊斯蘭教的神阿拉的人。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泛指伊斯蘭教徒。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現今的伊斯蘭國家或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譯者注為了贖罪皈依基督。他曾三次夢見耶穌對他講:“雷蒙德!雷蒙德!跟我來吧!”他確信這是上天的旨意。等他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後,就動身到孔波斯特拉的聖詹姆斯教堂去朝聖了,之後的10年他又來到了阿蘭達山中隱居。為了完成轉化穆斯林的使命,他在那裏學會了阿拉伯語。一些東方哲人的著作中所介紹的不同類別的科學,他都有所涉獵。賈比爾的著作是他最早研究的,這也對他後來的生活有著很大影響。

他40歲時結束了這段見習期,從此結束了隱居生活,開始參加到更積極的社會生活中來。由於他積累的財富在他離開時仍有剩餘,於是他在教堂的支持下創建了一所教阿拉伯語的學院,他的熱情和虔誠受到了教皇的讚揚和獎賞。幸運的是,他還得以躲過了他那年輕的阿拉伯仆人在這期間對他的暗殺。在他對宗教異常狂熱的那段時間裏,他曾在對上帝禱告時說,他願意為神聖的目的而殉道。然而,他的禱告被他的仆人偷聽到了,這位奴仆和他的主人一樣狂熱。為了滿足他主人的心願,同時,也為了懲罰他的主人總是不斷地咒罵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複興者,也是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先知。按傳統的穆斯林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麥加,632年6月8日逝世於麥地那。——譯者注和他的追隨者們,他決心暗殺自己的主人。有一天,趁主人坐在桌邊時,這位奴仆突然對他暗下殺手。但由於雷蒙德自我保護的本能比殉道的願望更強烈,很快就將他的仆人抓住並把他摔倒在地,盡管他咒罵著要親手把這個仆人殺掉,但後來還是將他送交官府。最終,這位仆人死在獄中。

雷蒙德在經曆了這次危險之後,就到了巴黎旅行,他在那裏停留時認識了阿諾爾德·德·維爾諾,還在他的鼓舞下開始尋找點金石。從此以後,他就開始研究煉金術因而很少關注宗教上的事了。然而,教化穆斯林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他從來沒有忘記過,於是,他又到羅馬和教皇約翰二十一世教宗若望二十一世,又譯約翰二十一世(1215年—1277年5月20日):原名Pedro Juliào,在位時期:1276年9月13日—1277年5月20日)。他是曆屆教宗中唯一的葡萄牙人。——譯者注探討如何達到那個目標的最佳方案。盡管教皇在口頭上對他進行了鼓勵,可是並沒有指派具體的人幫助他完成這個他苦苦追求的事業。因此,雷蒙德孤身一人到了突尼斯。在了解到他是煉金術方麵的行家後,阿拉伯的很多哲學家盛情款待了他。當時,如果他就在這兒踏踏實實地研究煉金術,那麼以後的事就都不會發生了。可是他竟然在這裏公開咒罵穆罕默德並因此惹了很大麻煩。有一次,由於他在突尼斯最繁華的地區宣講基督教義被逮捕入獄,沒過多久就被判死罪。他那些在哲學上誌同道合的朋友都想盡辦法為他求情。最終,他得以逃脫死罪,但前提是馬上從非洲離開,再也不許回來。要是他還在那裏出現,不管什麼理由,不管待多久,都要處死他。雖然他在安全時十分熱切地渴望殉道,但他還是會在生死關頭選擇活下來。他很樂於接受這些條件,於是打算離開突尼斯去羅馬。後來計劃又改變了,到米蘭米蘭(Milano):城市名,位於南歐,意大利的西北方大城,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它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曆史悠久,以旅遊觀光、時尚、建築聞名。——譯者注停留了一段時間,專門研究煉金術,也有人說是研究星相學,而且很成功。

大多數相信煉金術的作家在寫雷蒙德·盧利時會提到:他在米蘭時,英王愛德華曾經給他寫信邀請他到英格蘭定居,而且還說其愉快地接受了邀請。英王在倫敦塔附近提供了一套專供他使用的房子,他在那兒一邊精煉了許多金子,一邊又監督製造玫瑰金幣。他曾經利用鐵、汞、鉛和鉑鉑:是一種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它的化學符號是Pt,它的原子序數是78。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礦狀態存在,極為分散。由西班牙人烏羅阿(Ulloa)和武德(Wood)分別於1935年和1941年發現。——譯者注來煉金將近600萬。在著作世界名人傳記方麵相當權威的作家們認為雷蒙德不曾到英格蘭居住過,並認為所有關於他是一個全能煉金術士的這些傳說是被另一個叫雷蒙德的塔拉戈納猶太人搞混了。在諾代(Nodet)寫的《辯護》中,作者簡要地說:“愛德華國王確實從雷蒙德那得到600萬來用於和土耳其人等異教徒的戰爭,”但他之所以弄到這麼多錢,是因為他建議愛德華國王對羊毛收稅,而不是真的把那麼多金屬變成了金子。但是他寫的一部名叫《金屬的轉化》的著作經常被他的追隨者們用來證明他確實到過英格蘭。他明確地在這部書中提到是英王勸說他才來到了英格蘭,但是具體是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一世(Edward I):生於1239年,他於1272年大概三十多歲時即位為英王。——譯者注還是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二世(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07—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員。他的一生都被寵信的臣子和叛亂的貴族主宰,最後也因此悲慘地死去。被葬在格洛斯特大教堂。——譯者注邀請他的,那些寫煉金術的人並不確定。但是看他旅行的日期是1312年,那時候應該是愛德華二世。埃德蒙·迪肯森(Edmund dickinson)在著作《哲人精英》中提到雷蒙德曾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erminster Abbey):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年,1045年進行了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在1540年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前,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即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的教堂,1540年之後,一直是倫敦的國家級聖公會教堂。——譯者注(Westerminster Abbey)工作過。發現在他離開那裏很久以後有大量的金渣在他的密室中,因此那裏的建築師們在這裏得到了很多好處。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院長是約翰·克裏默(John LiMo),朗格萊在寫有關他的傳記中講到,是這位院長幫助雷蒙德來到英格蘭的。克裏默本人已經研究30年試金石了,但什麼也沒得到。後來在意大利他偶然間遇到了雷蒙德,於是他想盡辦法誘導雷蒙德將這個偉大的秘密告訴他。但是雷蒙德卻跟他說,先輩們都是自己去尋求的,因此他也必須自己去發掘。回到英格蘭後,克裏默就在愛德華國王麵前大力誇讚雷蒙德在這方麵很有成就,於是雷蒙德很快就收到一封邀請函。在1515年出版的由羅伯特·康斯坦丁(Robert Constantine)所寫的《送學經典術語》一書中講到,大量研究表明雷蒙德·盧利的確在倫敦住過一段時間,還在倫敦塔中利用點金石煉金。他鑄造的金幣作者本人也親眼見過,它在現在的英國仍被叫做雷蒙德金幣或玫瑰金幣。他自己也吹牛說他曾經煉過金。在那篇著名的《遺囑》中他說,至少有5萬磅磅(pound):英美製重量單位,1磅\\u003d045359237公斤。是英國和美國使用的英製質量單位。——譯者注重的汞、鉛、鉑等曾經被他變做純金。看來事實很可能是,英王相信他是一個具有超人能力的煉金家,於是就把他邀請到英格蘭來親眼看看。因此,國王就將他雇來指導精煉黃金和鑄幣。卡姆登(Camden)雖然一點也不信那些關於煉金的傳說,但對於有關鑄幣的說法他表示認同。他認為一個掌握了很多金屬學知識的人被雇來鑄幣是很平常的事,並不稀奇。這時已經77歲高齡的雷蒙德,到了人生的遲暮之年,他巴望著人們能夠相信這個偉大的秘密已經被他發現了。因此,他不僅沒有揭穿謠言,相反地還助長了它的聲勢。為了回到羅馬去進行那個比煉金術更讓他掛念的工作,他沒有在英國多做停留。他曾經向曆代的教皇提議了幾個計劃,都沒被采納。他的第一個計劃是將東方語言引入歐洲所有的修道院。第二個是為了更有效地抗擊撒拉遜人,要將所有的軍事教團縮編成一個,統一領導。最後一個計劃是由於阿威羅伊斯(Ibn Rushd Averroes)阿威羅伊斯(Ibn Rushd Averroes,1126—1198年):西班牙的穆斯林。為亞裏士多德注釋,更像一個亞裏士多德主義者,盡管其注釋主要依據希臘作者,其中一些不過是借題發揮,闡述新柏拉圖主義。——譯者注的書在穆斯林中比在基督教徒中更受歡迎,因此教皇應該下令禁止在學校中學習此書。但是對於他的計劃教皇根本沒興趣,因此他隻在羅馬待了兩年,就在什麼保護都沒有的情況下又一個人去非洲傳播基督的福音書。在1314年,他到達博納(Beaune)。由於穆斯林的先知在他的攻擊下被惹怒了,拿石頭對他一頓毒打後,又將他扔到海邊自生自滅。在幾小時後,一隊路過那裏的熱那亞(Genoa)熱那亞(Genoa):是個海港城市,意大利最大的商港,也是地中海沿岸僅次於馬賽的第二大港,位於意大利北部。——譯者注商人發現了他,將他帶到了船上,開往馬略爾卡島(Mallorca)馬略爾卡島(Mallorca):位於地中海,馬略爾卡島上到處是砂質的海灘、陡峭的懸崖、種植著橄欖或是杏樹的田野等自然風光。——譯者注。這位不幸的人雖然還活著但是已經不能說話了。他就這樣活了幾天,當船開到能看到他家鄉海岸線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人們將他的屍體送到了帕爾馬帕爾馬:意大利北部城市。建於公元前183年,位於波河平原南緣,緊挨著帕爾馬河,東南距博洛尼亞89公裏。19世紀初為奧地利控製下的公國。——譯者注的聖歐拉利亞教堂(Saint Holy euler leah church),還在那為他隆重地舉行了葬禮。後來,據說他的墓中經常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