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煉金術士(2)(1 / 3)

《啟示錄》reference_book_ids\":[712805190862268314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喬治·裏普利

就在歐洲大陸的人們火熱地追求煉金術之時,也深深地影響到了不列顛群島。從羅傑·培根時代開始,就有很多熱情的英國人對煉金術很感興趣。但是,在1404年通過了一項法案,指出會將那些製造金、銀的人判重罪。因為那時候人們都害怕會有某位成功的煉金術士使用他的財富來幫助某位野心家來奴役國人,那樣會將這個國家毀掉。很快,人們就不再擔心了。1455年,在議會的建議下,國王享利六世亨利六世(Henry VI,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蘭開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1461年;1470—1471年)。因為他很軟弱,使得在亨利五世時代英格蘭取得的豐碩戰果都逐漸喪失了,最終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之中。——譯者注為了尋找點金石和長生不老藥連續四次授權給一些爵士、倫敦市民、化學家、修士、牧師還有一些其他人專利。專利證上寫著“一方麵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方麵還能用真正的金銀來幫助國王償還王室的債務”。普林在為他的一本書中的一段話作注時說,國王之所以將這項工作授權給牧師來做是這樣打算的,“既然他們在領聖餐時都能把麵包和酒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那怎麼就不能把金屬從不值錢變成值錢呢?”當然,這些人也沒有煉出金來。1456年,國王開始懷疑這是否可行了,為了判斷和驗證是否真的可以轉化金屬,他又挑選了10位學者和名人組建一個委員會來調查。很顯然,對於這個問題該委員會沒有研究出任何結果。

然而,就在接下來的一個王朝裏,有一個人聲稱他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就是約克郡布裏德林頓的牧師喬治·裏普利。他曾經在意大利的大學裏學習了20年,教皇英諾森八世十分寵愛他,還任命他做教皇的家庭牧師,在教皇家中主持一些儀式。1477年,他回到英國,將他的名著《複合煉金術——合成點金石的十二個竅門》獻給國王愛德華四世愛德華四世(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於1461年3月4日至1483年4月9日在位。是約克公爵理查之子。——譯者注,在這本書中分別講解了煆燒、熔解、分離、連接、腐爛、冷凝、攝食、提純、發酵、精煉、增殖和噴射這些方法。然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自尋煩惱。人們確信他能把鐵變成金是因為他相當富有。在《英國名人傳記》中富勒(Fuller)講到,據一位可靠的英國紳士報道,他去國外旅行到了馬耳他島時,發現那裏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每年裏普利都會資助該島和羅德島上的騎士們10萬英鎊去打土耳其人。等到裏普利老了後,他就隱居到了波士頓附近,還寫了25卷關於煉金術的著作。在他去世之前,他好像認識到了他研究的這些都沒有意義,並請求人們都不要相信他的書,看到就將它燒毀。因為那些書中描述的都是他個人的想法,而且沒有依據,人們後來也在實驗中證實那些方法是錯誤的和徒勞的。

希拉西爾·瓦倫丁

在15世紀的德國也湧現出了許多有名的煉金術士,其中主要有希拉西爾·瓦倫丁、特雷沃的貝爾納德(Bernard)及修道院長特裏特姆斯。希拉西爾·瓦倫丁出生在美因茨,大概在1414年被選做埃爾富特埃爾富特市(Erfurt):是圖林根州的首府,人口21萬。位於圖林根盆地的南部。市內有醫學科學院。1970年3月19日東西德政府首腦的首次接觸會談在此市舉行。——譯者注的聖彼得修道院院長。很顯然,他曾經孜孜不倦地尋求點金石,還就金屬轉化過程這一問題寫了許多相關著作,多少年來都被誤以為失傳了。但就在他去世後,人們很快就在修道院的一個石柱裏發現了這21本書。這件事被朗格萊記載在《煉金哲學史》中。煉金術士們說這些奇書被奉獻給世人是天意。因為據說是一道霹靂將那個石柱給劈開的,等取走手稿後,石柱自己又合上了。

特雷沃的貝爾納德

這位哲學家就是典型的將天才和耐性集為一體的錯誤化身。他對幻想的追求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的,同時,他的希望也不會被連續的挫折打擊磨滅。從14歲到85歲,一直以來,他都在實驗室裏與藥劑和熔爐打交道。對長壽的希望使他將自己的生命耗費,而對富有的渴望卻使他窮困潦倒。

1406年他在特雷沃或帕多瓦出生。有人說他父親是帕多瓦的醫生,還有人說是特雷沃馬爾謝斯的伯爵,是國內最富有的貴族之一。總之,不管他父親是醫生還是伯爵,都是個大富豪,留了大量的家產給他的兒子。貝爾納德在14歲的時候開始鍾情於煉金術,還為此找來原版的阿拉伯著作開始閱讀。對於自己的工作和旅行,他做了很有意思的記錄。我們主要從他的記錄中摘出了如下的內容。他讀的阿拉伯哲學家裏茲寫的那本書是他的讀的第一本書,讀完後他認為自己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將一塊金增加一百倍。因此,他拿著裏茲的書連續4年都在實驗室裏工作。後來,他發現自己除了火和煙之外一無所獲,還為了做那些實驗花掉了不少於800克朗挪威克朗(或瑞典克朗)(標誌:KR;代碼:NOK):是挪威和它屬地的貨幣。——譯者注。後來,他對裏茲失望了,又轉而研究賈比爾的書。為了研究賈比爾的著作,他又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由於他這個人既年輕、富有又很容易相信別人,因此所有城裏的煉金術士整天圍著他,好心地幫他花錢。當2000克朗——在那時候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都被他花光之後,他對賈比爾也失望了,同時也開始厭煩那些饑餓的助手了。

圍繞在他身邊的這些人中,和他一樣專注且無私的隻有一位。這個人是一名修士,來自聖弗朗西斯修道院。他和這個人形影不離,成為很要好的朋友。後來,一些魯佩西塞和薩克羅博斯卡寫的晦澀難懂的文章被他倆發現了。他們發現酒精在高度提純之後將可以溶解任何東西,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轉化工作。酒精被他們提純了30回,最後甚至把裝它的容器都炸裂了。就這樣,他們持續做了3年,光是買酒錢就花費了300克朗,最終才意識到他們的方向錯了。於是,他們又用明礬和綠礬做實驗,依然沒有破解這個秘密。後來他們又覺得所有的糞便都有奇效,特別是人的糞便,隨後他們竟然真的花了兩年的時間用糞便和水銀、鹽、熔鉛等做實驗。後來在他身邊聚集了許多來自各地的煉金“高手”,他們給他一些建議,他都友好地接受了,還大方地將他的財產贈與那些人。因此,他被這些人稱做“特雷沃的大善人”。煉金術方麵的相關書籍中這個稱呼常常被提到。在這12年中,他每天都在白天時拿新物質來做實驗,而到了夜裏和早上就向上帝禱告助他早些將轉化的秘密破解。

在這段時間裏,他的修士朋友離他而去。然而與此同時,特雷沃城中又有一名和他一樣鍾情於這項研究的官吏加入了他這一行。他的這位新同伴覺得既然海洋是金的母親,那麼可以用海鹽將鉛或鐵轉化成貴重的金屬。貝爾納德聽說後,下決心嚐試一下。因此,他將他的實驗室轉移到了波羅的海波羅的海(Baltic Sea):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它因芬蘭灣沿岸從什切青到的雷維爾的波羅的山脈而得名,波羅的海被西歐各國(如英國、丹麥、德國、荷蘭等)稱為東海,而被東歐的愛沙尼亞稱為西海。——譯者注海濱。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們一直用鹽做實驗。他們把鹽熔化、蒸餾、再結晶,有時候出於一些別的實驗需要,他甚至還喝一些。但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依舊一無所獲。這位奇怪的工作狂仍然沒有放棄,一次實驗的失敗隻能激發他做下一次實驗的決心。

這時,他已經快50歲了,也沒去過外麵開開眼界。於是,他決定去旅行,到德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這些國家走走。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詢問一下這裏有沒有煉金術士,每次他都會有所發現。要是遇上貧窮的,他就幫幫忙,要是富裕的,就鼓勵一下。他在斯德克斯時,結交了一位當地的修士,名叫若弗雷·盧維耶。他聽這位修士說蛋殼中的元素很有利用價值,便盡他所能地做了實驗。多虧佛蘭德公園貝赫姆的一位律師的觀點扭轉了他的錯誤,他才沒有為此而浪費一兩年的時間。那個律師說,秘密的關鍵在於醋和綠礬。然而,他按律師的意思去做,差點把自己毒死,這時,他才發覺這是個多麼荒謬的想法。在法國,他住了將近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點金石已經被一位給國王腓特烈三世做懺悔的亨利大主教發現了,他馬上啟程去德國拜訪這個人。這時,依然有一群食客圍在他身旁,還有幾個要跟他一起去,他不忍心拒絕,於是就帶了其中的5人到了維也納。貝爾納德很紳士地邀請了這位神父,熱情地款待了他以及維也納當地所有的煉金術士。亨利大主教坦率地講自己根本沒有發現點金石,但他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尋找它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要麼死,要麼找到它。這兩個誌同道合的人成了一生的朋友。而且在他們吃飯時,為了湊足42馬克,要求在場的所有煉金術士都奉獻出一些馬克馬克:古代歐洲的貨幣計量單位,最早時相當於8金衡盎司(249克)純銀,後來演變為半磅。“馬克”作為古代貨幣單位名稱,曾通用於古代的歐洲西部地區,包括英格蘭。——譯者注金幣來。亨利大主教信心滿滿地說,他的熔爐在5天之內就能製造出5倍的金來。首先,作為這裏最富裕的人,貝爾納德出了10馬克的金幣,占了總數的很大一部分,然後亨利大主教拿出了5馬克,別人各兩馬克。而跟隨貝爾納德來的那些人為了交他們的那部分,隻能從他們的資助人那裏借錢。人們立刻著手實驗,他們將金馬克和一些鹽、綠礬、濃硝酸、雞蛋皮、水銀、鉛和糞便一同放入一個坩堝。煉金術士們滿懷希望地看著這寶貴的雜燴,盼望著看到它們鍛造成一大塊純金。三個星期之後,由於坩堝不夠堅硬,還有就是少了一些必要的元素,他們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實驗。據說他們根本沒有放進42馬克,因為實驗結束後那裏還剩下16馬克的金幣,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小偷拿走了坩堝裏的錢。

在維也納,貝爾納德不僅沒能造出一點金子,而且還花掉了許多錢。由於這次損失,他又開始心疼錢了,下決心再也不去想該死的點金石。雖然他為這個明智的決定堅持了兩個月,但他自己卻感覺異常鬱悶。他就像個賭徒似的,在誘惑的驅使下,哪怕還剩一分錢,也會帶著挽回損失的念頭繼續嚐試,致使最終絕望到無法生存也在所不惜。於是他又下定決心,重整旗鼓,帶著“去尋找一個發現了這個偉大秘密並且和他有共同語言的哲學家”這樣的目的繼續他的旅行。他從維也納動身,先後到過羅馬、馬德裏,又從直布羅陀直布羅陀(Gibraltar):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城市和港口。在直布羅陀海峽西端的北岸,是大西洋同地中海的交通要道。——譯者注坐船去了摩西拿摩西拿(Messina):意大利西西裏島的港口城市。——譯者注,此後他還先後到過塞浦路斯塞浦路斯(the Republic of Cyprus):在地理上是個亞洲島國,隸屬歐洲,位於地中海東部,如今是地中海地區最熱門的旅遊地之一。——譯者注、希臘、君士坦丁堡、埃及、巴基斯坦和波斯波斯(Persia):伊朗在歐洲的舊稱譯音。曆史上在這一西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歐洲的馬其頓、色雷斯,西南至埃及。——譯者注。這樣,他在外漂蕩了8年之後,又從波斯回到摩西拿,然後又去了法國,再漂過英吉利海峽到了英國,這又耗費了兩年的時間,他始終沒有放棄那偉大的幻想。這時候他已經62歲了,為了生存,他不得已將大部分祖業都賣掉了,又窮又老。去波斯旅行那次,他就花掉了13萬克朗,其中有一半被耗費在煉金爐裏,而另一半則是被他大方地送給所到之處費力找出來的那些類似小人的趨炎附勢的煉金術士了。

等到他返回特雷沃後,他傷心地發現自己淪落到跟個乞丐差不多了。他被親戚們看成是一個瘋子,甚至都沒有人願意見他。他不肯求助於任何人,依然堅信未來的某一天他會變得很富有。為了不讓人看到他這落魄的樣子,他決定隱居到羅德島去。很不幸,他又遇到一個像他一樣瘋狂研究煉金術的修士。雖然他們都沒錢買做實驗的材料,但他們依然毫不氣餒地認真鑽研煉金哲學問題,並閱讀相關名著。

在羅德島居住了一年以後,貝爾納德得到了曾與他家交往過的商人資助他的共8000弗羅林,並用他們家以前大莊園僅存的最後一部分地產作為擔保。在別人的資助下,他如同個年輕人般熱情高漲地重操舊業。他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甚至都沒時間洗手、刮胡子,他就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下過了3年。令人惋惜的是,像這樣驚人的毅力竟浪費在這種徒勞的追求中,像這樣充沛的精力竟沒有發揮到有價值的領域中去。甚至在他老年時,就連最後一個金幣也被他熔完、連溫飽都不能解決時,他也依然堅信他終有一天會成功。雖然他已經是白發蒼蒼的80歲老者了,卻還在讀有關煉金術的書,從賈比爾時期一直讀到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認為,這樣一來就算是某些過程被他誤解了,他也還有機會重新開始。煉金術士們說,他終於在82歲時成功地發現了這一偉大的秘密,還說他人生的最後3年生活得很富裕。當然,他在將近83歲時確實有一個比金子和寶石更有價值的發現。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哲學上最大的發現,即知足常樂。他要是早一點發現這個秘密,就不會這麼老了還像乞丐一樣到處流浪。

1490年,他在羅德島去世,歐洲所有的煉金術士都不約而同地為他唱起挽歌,將他稱做“特雷沃的大善人”。針對他那個幻想,他還寫了幾篇論文,主要有《化學之本》和一個小品文《自然之卵》。

特裏特海姆斯

雖然他在煉金術上做得很少,但這位傑出的人物在煉金術史上名氣很大,這個有爭議的榮譽還是被他得到了。1462年,他出生在特雷沃領地一個叫特裏特海姆的村莊,約翰·海登博格是他的父親,從事葡萄種植工作。他父親在他7歲時去世,把他交給母親照顧。很快,母親就改嫁了,而且對他不管不顧。他在15歲時依然不會寫自己的名字,還總是挨餓,動不動就會遭到繼父的虐待。雖然他的童年生活如此不幸,可他心中卻十分熱愛知識。在鄰居家的房子裏,他學會了讀書。他白天在繼父的看管下在葡萄園裏幹活,但他可以自由支配晚上的時間。等全家都睡熟了,他經常偷跑到地裏趁著微弱的月光學習。他的初級拉丁語和希臘語就是這樣學會的。後來,他決心離開這個家,一方麵是由於他在家中總是被奴役,另一方麵是出於對學習的熱愛。於是,他拿著生父留給他的遺產到了特雷沃城,就連他的名字特裏特海姆斯也是根據那裏的村名起的。在那裏住了幾個月後,他接受了一些名師的指導,打算考大學。不過到了20歲時,他忽然打算去看望他的母親。於是,他離開了那所遠離家鄉的大學,徒步返回。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天氣陰冷,就在他接近斯班海姆時,飄起了大雪。由於他無法到達那個小鎮了,為了躲避風雪,就住進了附近的一個修道院。但在連續幾天的暴風雪之後,道路都被堵住了,而這裏的修士們也十分好客,不願讓他離開。因為他也很喜歡這些修士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他決定要永遠留在那裏。而修士們也都喜歡他,很樂意把他認做弟弟。兩年後,雖然他依然很年輕,但是大家都一致同意選他做院長。那時候財務沒人管理,這裏建築的牆也開始倒塌,局麵混亂不堪。在特裏特海姆斯精明的管理和規範下,每一項花銷都有了很大改進。在他的努力下,修道院被重新修繕,財政每年不僅不再虧空反而有盈餘,這一切充分證明他的勞累沒有白費。他發現修士們總是很閑,除了禱告便是下棋娛樂,他不願意看到他們這樣虛度年華,就給他們每人分一些名著來抄。就這樣,在他們的勤奮工作下,幾年時間裏原本隻有四十幾冊藏書的圖書館逐漸擁有了包括以前一些神父的手稿和當時一些知名曆史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以及一些經典的拉丁語著作在內的幾百本有價值的手稿。在這個院長的職位上,他一幹就是21年,最終,由於修士們實在無法忍受他那嚴格的戒律就開始反對他,並選出了另一個院長取而代之。離開這裏之後,他沒過多久就被任命為維爾茨堡維爾茨堡(Wurzburg):德國中南部城市。濱臨美因河。維爾茨堡大學就建在此地,德國物理學家倫琴1895年在此發現X射線。——譯者注的聖詹姆斯修道院(St James\\u0027 Abbey)院長,並於1516年在那裏去世。在斯班海姆時,他在閑暇之餘還寫了幾部關於神秘科學的著作。裏麵主要包括這樣的幾篇論文:一篇是關於泥土占卜術的,即在地上畫一些線和圈來占卜。第二篇是關於巫術的,第三篇是關於煉金術的,第四篇是關於天使對世界的統治的。

持轉化說的人認為,斯班海姆修道院的財產是從點金石上得來的而不是來自於精善的管理。和其他所有的煉金術士一樣,特裏特海姆斯也曾被以搞邪術的罪名而起訴過。有個故事說得很神奇,說他接受了國王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年3月22日生於維也納,1519年1月12日死於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1493—1519年),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之子。——譯者注的請求,從墓中將國王死去的妻子瑪麗·布貢蒂的人形變了出來。由於他在有關神秘文字的著作中宣揚魔法和邪術,有人去帕拉蒂諾伯爵弗雷德裏卡二世那裏將他告發了。他得知後索性從書架中抽出那本書燒了。對於魔鬼和福斯圖斯博士的故事,特裏特海姆斯都持相信的態度,而且他在所有的作者中是第一個將這個故事寫進書中的。他曾經還宣揚過一些奇怪荒誕的思想,講的是一個總是折磨他的名叫於德金的神。

德·雷斯元帥

吉拉·德·拉瓦爾(Gilardino DE rawalpindi)是雷斯伯爵和法國元帥,是最大限度地推動了15世紀煉金術的人之一。對於他的名字和事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他的罪行和錯誤則是史無前例的。在小說中,他幹過的事是最殘忍、最可怕的。要不是有確鑿的法律文件來證實這些細節的話,那些浪漫的人肯定不會認為這些是曆史上的真實故事,而是輕易地把它當做是那些富於幻想的人編造出來的。

1420年,他出生在一個位於布列塔尼最顯赫的家族中,吉拉的父親在他20歲時就去世了,留給他很大一筆財產。法國的統治者們都因此而忌妒他。他與蒙莫朗西蒙莫朗西公爵(法語:Duc de Montmorency):是法國的一個貴族稱號。它最早是蒙莫朗西家族的專屬頭銜,於1551年被授予法國陸軍總司令安尼·德·蒙莫朗西。1632年,由於蒙莫朗西家族卷入叛亂事件,爵位被剝奪。1633年,該爵位再次被頒發,接受者是蒙莫朗西家族的女婿亨利二世·德·波旁(第三代孔代親王)。此爵位於1689年改稱為昂基安公爵(Duc d\\u0027Enghien),從此成為孔代家族的世襲稱號。——譯者注、龍斯、克拉翁(Craon)等是近親,擁有15個領地,每年有將近30萬裏弗裏弗:也被稱做裏弗爾。它是法國古代貨幣單位之一。——譯者注的收入。除此之外,他還長相英俊、學問淵博、十分勇敢。他因在查理七世查理七世(法語: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又稱忠於職守的查理,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於1422年至1461年在位。他最後打贏百年戰爭,為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被稱為勝利者。——譯者注領導的戰鬥中表現突出,被封為法國元帥。由於他在年輕時習慣了任何欲望和要求都要滿足,所以他生活奢侈,而且開始不斷墮落,不斷犯罪,最終成為人類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

在尚托塞的城堡中,他過著一種像東方的君主那樣的生活。在他身旁有一支由200人組成的騎兵隊時刻保護著他。因此,每次他外出狩獵的場麵就成了當地一個奇觀。甚至連仆人和馬匹的裝束都相當華麗。他的城堡一年四季都全天開放來招呼所有來訪的人。他規定,就算是最貧窮的乞丐,也要用美酒來熱情招待。每天,他的廚房裏不僅有羊、豬、家禽等,還要烤一頭牛,這些東西足夠500人吃的了。他也投了很大一筆資金在宗教信仰上。他在尚托塞建了個全法國最漂亮的小教堂,像巴黎的聖母林苑、亞眠、博韋和盧昂的這些有豐厚捐資的教堂也遠遠比不上它,他甚至將金衣和貴重的天鵝絨掛在教堂裏。純金上鑲嵌著白銀製成了全部的枝形吊燈,祭壇上放著銀製的十字架,還有純金打造的聖餐杯和香爐。除此之外,他還有一架很好的風琴,他每次換住所時,都會找六個人抬著它跟著他一起搬走。他還擁有一個唱詩班,在當時最好的音樂師指導下由25個童男童女組成。有主教、主持牧師、副主教、牧師等這些職位設置在他的教堂中,都是待遇很豐厚的職位。主教年薪4萬克朗克朗:一個貨幣單位,名稱的意思是“王冠”,同英語的“crown”,在以下地區作為貨幣使用: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捷克、斯洛伐克。——譯者注,其他的人按比例發放。

他找來舞女和民謠歌手各10名,還有跳莫裏斯舞的、變魔術的以及各種各樣的江湖人士組建了一個戲班。還建了個豪華的戲院,每天晚上他攜帶自己的家眷和來這裏享受奢侈款待的陌生人一起看神話劇、莫裏斯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