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特》reference_book_ids\":[70255028717895219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32,\"start_container_index\":2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26},\"quote_content\":\"《荷馬史詩》reference_book_ids\":[6998078842367642631]}],\"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68,\"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63},\"quote_content\":\"《創世記》reference_book_ids\":[7261441005780470839]}],\"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06,\"start_container_index\":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01},\"quote_content\":\"《中國史》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4089315638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汞(開始講話):那些所謂的想在藝術上創造奇跡的人像賈比爾(Jabir)賈比爾(,721—815年):阿布·穆薩·賈比爾·伊本·哈揚,阿拉伯煉金術士、藥劑師、哲學家、天文學家、占星家和物理學家,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他在煉金學說中提出金屬都是由硫、汞兩元素按不同比例而組成的;是一位具有熟練技巧的實驗家;曾最早引用堿、銻等化學術語;並且記載過硝酸、王水、硝酸銀、氯化銨、升汞的製法,金屬的冶煉方法以及染色方法等。——譯者注、阿諾爾德(Arnold)、盧利(Lully)或喜歡吹噓的霍思海姆,他們除了將木炭耗盡,把威士忌都喝光了之外,沒有發現任何秘密,他們唯一在做的就是背叛自然!看那樣子就好像能從熔爐裏煉出一個榮耀的哲學家頭銜似的。我一會兒被稱為是他們的粗製品,一會兒又成了淨化品;我一會兒被稱為是男的,一會兒又成了女的,有時候甚至還被稱為是雙性的。一個端莊的婦人被他們放在火裏燒,等她被燒成灰燼時,就會從中走出來一個像鳳凰一樣新豔的少女;他們會像熏腸、熏魚那樣把一個老臣放到炭上燒烤,烤到一定火候,再拿鼓風機吹,這樣靈魂就會進入他的體內。瞧,他們又聚到一塊兒了!他們要向我施威了!天才們啊,快來救救我吧!
——本·約翰遜(Ben Johnson)的《假麵劇》中煉金術士手下汞的申訴
永不滿足現狀是全人類共有的特性,人類正是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得以擺脫野獸的生存條件並開始自身進化的。雖然這種不滿足於現狀的心態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人類進步,然而,同樣是這種不滿曾經使人類走向過愚蠢和荒謬,寫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對後者的追憶和反思。為了使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同時不乏教育性和娛樂性,我們從大量的事例中精挑細選了一部分來介紹。
人類的不滿是由三個原因激起的。
它們分別是死亡、勞累和對未來的無知——即命運注定每個人都是要死的(由於人們都熱愛生命因而憎惡死亡),對富有的渴望和對未來強烈的好奇心。很多人在第一個原因的驅使下試圖找到長生不老的辦法,即使做不到,也想要不能隻活幾十年,至少也要活上幾十個世紀。人類就是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開始尋找長生不老藥的,而且從此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宣稱自己找到了它,相信它存在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人們又在第二個原因的驅使下開始尋找點金石,幻想著各種金屬都能被自己變成金子。又是由於第三個原因才產生了星相學和神學,他們通過利用一些自成體係的符號和咒語創造了招魂術、手足相學和占卜術等。
我們用野心勃勃的騙子來形容那些不僅誤導還騙取人們信任的哲學家更為合適。為了簡明地開展這項研究,我們將他們分成了3類:第一類是那些為了尋找點金石和長生不老藥耗盡一生心血的煉金家;第二類包括所有妄圖預知未來的相學家、巫師、術士等;最後一類包括念咒語的、畫護身符的、賣春藥和萬能藥的、驅邪的、順勢療法專家、動物磁性說專家,還有亂七八糟的江湖騙子等。
我們在介紹這些人的職業時,實際上很容易發現他們會同時從事上述的幾個或全部職業。例如,煉金術士同時是一個算命的或巫師——自稱利用觸摸或魔力能夠治好很多疾病,而且能化解各種災難等。在歐洲黑暗的早期時代,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些職業甚至到了近代的時期也很難區分,很少會有煉金術士把自己僅僅局限在他們對外宣稱的“科學”事業中,就連巫師、術士、江湖郎中等也是這樣。現在,我們先從煉金術開始講起,開始時難免會有些混亂,但越往後就越清晰。
當我在介紹前人所犯的錯誤時,請各位不要因為有了更高級的知識而嘲笑和輕視他們。對於前人在追求真理時所犯錯誤的研究我們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這就像一個人在回憶他的青少年時代,他肯定會為那個時候隻是因為一個奇怪的想法,一個錯誤的選擇而做了不該做的事覺得不可思議。我們對社會的曆史進行反思也是這個樣子。隻有“淺薄的思想家”才會隻因為某件事是荒謬的就輕蔑地拒絕聽一下,聰明人會從曾經的錯誤思想和行動中吸取教訓。同樣的道理,社會隻有不斷地反思之前走過的彎路才能進步。我們所做的這項研究不單單起到教育作用,它不僅會讓那些隻想圖個消遣而隨便翻翻這本書的人發現人類思想史上更多的趣事,而且它還展現給大家一個虛幻的領域——在這裏有著各種形式的原始的、怪誕的、神奇的“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卻被人想象成是存在”的東西。
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裏,很多傑出的人物沉迷於煉金術,也有更多的人相信它存在,但人們並不知道它是從何而來。一些為它獻身的人宣稱它是和人類同時代產生的,其他一些人認為不會比諾亞方舟時代晚。文森特·德·博韋(Vincent DE Bove)稱在大洪水之前所有人都知道煉金術方麵的知識,特別是還有人提出諾亞肯定對長生不老藥很熟悉,否則他不會活那麼長,甚至到500歲了還能生兒育女。朗格萊·杜·弗雷奈在他的《煉金哲學史》一書中說道:“大多數的煉金術士認為諾亞的兒子Shem或Chem是煉金術的專家,並認為化學和煉金術這個名詞都是來自於他的名字。”另外,有人認為煉金術這門技術是由赫耳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創立的,源自於埃及。而摩西(Mose)則被稱做是一流的煉金術士。他就是從埃及人那裏學來的這些知識,但他一直保守這個秘密。雖然他喜歡引用“金櫝的故事”出自《出埃及記》第32章。——譯者注來證明製定法典的人是個煉金專家,因為他可以把金子隨意地變出來再變回去,然而他從來不向希伯來兒童傳授這些。據記載,摩西在希伯來人中是一個很值得崇拜的偶像,“他先在火裏燒他們已經做好的牛櫝,再將它磨成粉末,放到水裏,然後讓希伯來兒童喝掉。”煉金術士們在看待這件事時說,如果用一般的方法是不可能讓金粉漂在水麵上的,摩西要是沒有點金石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即便真的發生過這麼一回事,我們也必須擺脫這個惑人的問題而來看一下距今更近的曆史。在《中國史》中,耶穌會教士馬蒂尼(Martin)神父寫道:“中國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多年時就有了這門技術。”但他的論斷由於查無實據而毫無用處。而在公元1世紀時的羅馬,就有人宣稱可以煉出金、銀,但是一旦被發現,這些人就會被當成騙子而受到懲罰。公元4世紀,在君士坦丁堡,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金屬間可以相互轉化這一說法,甚至有很多的希臘傳教士為此大做文章。這些人的一些論文在朗格萊·杜·西富奈的《煉金哲學史》第三冊中被不指名地提到了。在他們看來,所有的金屬都由兩種物質構成:一種叫做金屬泥,而另一種是被他們稱為硫黃的紅色易燃物。金是由這兩種純物質構成的,而其他金屬則是被各種其他雜質汙染了的。點金石的作用就是為了把鉛、鐵、銅等金屬變成金子,而將所有這些雜質溶解和中和。許多博學而聰明的人耗盡了他們的心血隻為了這個徒勞的追求。但是,人們在幾個世紀之中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此之後,這門虛幻的技藝就好像是從曆史中消失了似的,直到公元8世紀才在阿拉伯人那裏又出現了。在這之後,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關於它的曆史記載。與此同時,一位偉人出現在了這個時期。他長期以來被稱做“科學之父”,但他的名字和煉金術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賈比爾
我們對於這位哲學家除了知道其一生都與煉金術有關之外,別的都不了解。據推測,他生活在公元730年前後,真名叫阿布·穆薩·賈比爾(ABU musab jaber),人們經常會在他的名字前加上“AL Sofi”,意思是“智者智者:公元前5至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公元前5世紀前,智者泛指聰明並具有某種知識技能的人,後來自然科學家、詩人、音樂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稱為智者。——譯者注”。他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在中東兩河流域,是一片位於底格裏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衝積平原,在現今的伊拉克境內,那裏是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所在,有高度發達的文明。——譯者注的胡蘭出生。人們對於他的身份眾說紛紜,有的說他是希臘人,有的說他是西班牙人,還有的說他是印度斯坦的王子。在這裏,施普倫格《醫學史》的法文譯者所做的推論是這些錯誤推斷中最可笑的。他從賈比爾名字的發音推斷說他是一個德國人,甚至還把他的名字翻譯成Donateur或Giver。我們完全不清楚他的生活細節,隻是聽說他在點金石和長生不老藥方麵寫了500多本著作。他在對待這個技藝時十分狂熱。他認為那些不相信這個技藝的人就像是關在一個封閉小屋裏的孩子,隻因為看不見,就認為這個世界不存在。他認為,從人到低等動植物,它們身上的所有疾病都可以用金製成的藥劑治好。他還想象當軀體裏含有各種金屬時就會生病,而隻有用金這種金屬才會十分健康。他聲稱,那些古人和當代智者不隻一次地發現點金石的秘密,由於他們認為普通人不相信也不配知道這個秘密,所以不肯把它傳授給這些人。雖然賈比爾為了追求這些毫無意義的虛幻東西而窮盡一生,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價值的。許多他本不想要的東西被他無意中發現了,如他在科學史上對氯化汞氯化汞(Mercuric chloride):俗稱升汞。化學式HgCl2。白色晶體、顆粒或粉末;熔點276℃,沸點302℃,密度544克\/厘米3(25℃);有劇毒;溶於水、醇、醚和醋酸。——譯者注、汞的紅色氧化物、硝酸硝酸(nitric acid):分子式HNO3,是一種有強氧化性、強腐蝕性的無機酸,酸酐為五氧化二氮。——譯者注、銀硝化等做了首次描述。
阿爾法拉比
在公元10世紀初,人們稱阿爾法拉比為那個時代最有學識的人,那個時候也是他的輝煌時期。他為了便於搜集不同的哲學家關注自然之謎的觀點,一生都在周遊世界。他為了實現自己一生最大的目標,即發現一種能造出大量金子,並能一直流傳下去的技藝,無論是危險還是勞累都被他克服了,就連旅途中很多國王要留他在宮廷裏,都被他拒絕了。因此,他的一生都在過著這種遊蕩的生活。他曾經為了哲學去過聖地麥加麥加: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克爾白和禁寺。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部分宗教聖地非穆斯林不得進入。——譯者注,而不是因為宗教信仰。在回來的路上,經過敘利亞時,他停在了被譽為“知識庇護神”的蘇丹——塞義夫·杜拉的宮廷裏。他仍然穿著旅行時的服裝就出現在了這位君主和他的朝臣麵前。他在沒有接到邀請的情況下,就冷冷地坐在了這位國王身旁的沙發上。朝臣們被激怒了,而且蘇丹從沒見過這位不知來曆的人,因此他們打算按這裏的規矩來處置這個人。他命令一位官員把這個膽大妄為的外來者逐出宮廷。但阿爾法拉比卻擺出一副“諒你們也不敢把我怎麼樣”的姿勢動都不動,然後鎮定地轉頭對國王說,國王還不了解他,應該對他以禮相待而不應該用使用暴力。這位蘇丹很欽佩這個外來人的鎮定,也沒有像別的統治者那樣表現得更加惱怒。於是蘇丹授意他坐近點兒,又跟他聊了很久的科學和神學,就是這麼個陌生人將卻將宮廷裏的所有人都鎮住了。他將討論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從而展現出了他那淵博的學識。最後,敢和他辯論的人都折服了。當在場的人聽到他滔滔不絕地談起煉金術時,立即認為他是僅次於偉大的賈比爾的人。在場的一位禦醫問他:“既然你懂得那麼多科學,是不是也懂點音樂呢?”阿爾法拉比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讓人取來一把魯特琴魯特琴,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弦樂器。一般這個詞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譯者注,隨手就彈了一曲婉轉淒美的樂曲,將宮廷裏的所有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然後,他又換了一首旋律活潑的曲子,就連蘇丹和那些儒雅的哲學家們都伴著這旋律歡快地跳起舞來。然後他又演奏了一首悲傷的曲子令他們開始傷心地抽泣和歎息,以此來讓這些人鎮定下來。蘇丹非常賞識他的能力,懇求他能留下來,這位煉金家仍堅決地拒絕了所有誘惑他的金錢、權力、地位等。他說,隻要他一天沒找到點金石,他就一天都不會停下來休息。當天夜裏他就從這出發了,但是,他最終被一群強盜殺死在敘利亞的沙漠裏。這件事發生在公元954年。給他寫傳記的作者們隻提到了一些他寫過的重要的技術論文,但這些論文在很久以前就失傳了。
阿維森納
埃本·西納是阿維森納的真名,他出生在公元980年的布哈拉布哈拉(bukhara):是烏茲別克斯坦第三大城市,約25萬人口,位於澤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庫德運河從城中穿過,有2500多年曆史,是中亞最古老城市之一。——譯者注,是一個有名的煉金術士。由於他早就作為一名醫生和訓練有素的科學工作者而遠近聞名,所以他決定要試試自己在統治國家方麵的能力。於是,蘇丹馬吉德·杜拉任命他為首相,並賜予他一些特權去管理這個國家。但實踐管理這門科學並沒有他想象的那般容易,在這方麵他是徹底地失敗了。他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過著終日飲酒作樂這樣可恥且放蕩的生活。然而,他竟然能夠在追求商業、享樂等亂七八糟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寫出7篇有關點金石的論文,並且還被業內人士大力稱讚。很少有像阿維森納這樣有名的醫生終日沉溺於感官享樂的。幾年後,他已經完全沉迷在這種生活方式之中,卻從那個顯赫的位置上突然被趕了下來。由於他之前的放蕩生活使得他過早地衰老,同時還引發了幾種疾病,所以沒過多久,在1036年他就去世了。自從他的那個時代過去以後,阿拉伯世界的記載中就很少還有熱衷於研究煉金術的哲學家了。然而,不久後煉金術卻又在歐洲吸引了很多人。一些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著名學者曾經都聲稱他們相信存在這樣一門科學,甚至還有許多人為此而獻身。特別是在12、13世紀,人們開始大張旗鼓地研究這門技術。而煉金術就和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名字聯係在一起。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和托馬斯·阿奎奈(Thomas Aquinas)是他們之中最傑出的人物。
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約1200年—1280年11月15日):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即大阿爾伯特,是一位中世紀歐洲重要的哲學家和神學,被稱為大阿爾伯特,他是多明我會的神父,由於他因博學而著稱,他提倡神學與科學和平並存。他被稱做是中世紀時期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他也是第一位將亞裏士多德的學說與基督教哲學綜合到一起的中世紀學者。羅馬天主教將他列入33位教會聖師之一。——譯者注和托馬斯·阿奎奈托馬斯·阿奎奈: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約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他將理性引入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聖”說。他是最早提倡自然神學的人之一,也是托馬斯哲學學派的創立者,成為天主教長期以來研究哲學的重要根據。死後也被封為天使博士(天使聖師)或全能博士。《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是他所撰寫的最知名的著作。他被天主教教會稱做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並被評為33位教會聖師之一。——譯者注
在1193年,第一位哲學家誕生在多瑙河多瑙河(the Danube):它是歐洲第二長河,僅次於伏爾加河。它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長2850千米(1770哩),流域麵積817萬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立方米。——譯者注畔諾伊貝格公園的一個貴族家庭中。他在30歲以前表現得非常遲鈍和愚蠢,人們都對他不報以任何希望。他在小的時候加入了一個聖多明尼克(Dominican)教派的修道院,但是學習不好,甚至有好幾次都要放棄。但是,由於他天生有著令人震驚的堅強毅力,在中年以後,學習成績大為提高,並且任何他想學的東西都能以驚人的能力學成。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種巨大的轉變隻能被理解為奇跡。傳說聖母馬利亞知道了他立下雄心壯誌要有所成就,又因為他的能力差而可憐他,於是就在他絕望地坐在修道院回廊裏時出現在他麵前,問他打算在哲學上還是神學上成名。聖母很不高興他選擇了哲學,她用哀婉的語氣對他說這個選擇不是很好,但是她依然答應了他的要求,把他變成當時最優秀的哲學家。然而不幸的是,他卻在成功之後又回到了原來蠢笨的樣子。阿爾貝圖斯無視這些流言,仍堅持認真從事他的研究工作。他的名聲很快便傳遍了歐洲,著名的托馬斯·阿奎奈在公元1244年拜他為師。關於這對師徒有很多離奇的傳說。他們不僅花費適當精力在科學的其他分支上,而且還一直孜孜不倦地堅持研究點金石和長生不老藥。雖然他們沒發現任何東西,人們還是相信生命的部分秘密已經被阿爾貝特掌握了,甚至認為他可以在特定的星相條件下變活銅塑像。他在這項研究上花費了很多時間,最終這一工作被他和托馬斯·阿奎奈合作完成了。他們使這個銅人可以說話,還讓它做一些仆人做的事。雖然它的這種功能很實用,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整天嘮叨著,將兩位哲學家吵得無法忍受。對於這種嘮叨病,他們絞盡腦汁來治療,卻沒見到任何作用。終於有一天,正在進行數學計算的托馬斯·阿奎奈被它激怒了,隨即抄起一個重鐵錘將它砸了個粉碎。托馬斯在做過這事之後又開始後悔了,他的老師也責備他說哲學家不應該這樣發脾氣。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不想再把這個塑像重新變活。
時代精神都是通過這樣一些故事反映出來的。人們把所有致力於研究自然奧秘的偉人都看做是有魔力的人。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公眾在聽了哲學家宣稱發現了長生不老藥或可以創造許許多多財富的紅石頭時,這種言論就會被進一步誇大其詞,甚至說他們掌握了更神奇的力量。當時很多人傳言說阿爾貝圖斯·馬格努斯能變換季節,他們覺得相對於發現最重要的長生不老藥來說,這要容易得多。阿爾貝圖斯打算建一座修道院,他選中了科倫附近的一塊土地。荷蘭的威廉公爵和羅馬國王是這塊地的主人,他們由於某種原因堅持不賣這塊地。據說,阿爾貝圖斯是用了一種奇特的辦法得到這塊地的。他專門準備一個宴會來邀請正路過科倫的國王和他所有的大臣們參加。國王和眾多達官貴人一起來到了這位哲人的住處。那時正趕上嚴寒的冬天,萊茵河全部都被凍住了。這麼冷的天,騎士們為了避免腳趾被凍掉,隻得紛紛跳下馬來。等到了阿爾貝圖斯的家,他們驚訝地發現宴席被擺在了有幾寸厚積雪的花園裏。國王很生氣,要離開,但是最終還是被阿爾貝圖斯勸服入了席。就在這時,天空中烏雲翻滾著不見了,大地被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刺骨的北風也突然消失了,輕柔的南風取代了它,積雪和小溪都融化了,嫩綠的葉子從樹枝上長出來,還結出了果實,花兒也從花骨朵中鑽了出來,所有會唱歌的鳥兒,像百靈鳥、夜鶯、烏鴉、布穀鳥、畫眉等都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起來。國王和他的隨從們都驚呆了。就這樣,他們在晚餐過後,為了回報阿爾貝圖斯,將那塊土地賣給了他,讓他成功地在上麵修了座女修道院。不過,此時的阿爾貝圖斯還沒有完全將他的法力展示給他們。他在宴會結束時,又念了幾句咒語,太陽又重新被烏雲遮住,鵝毛大雪又飄落下來,正歡快鳴叫著的小鳥全都被凍死了,樹葉也紛紛落下,又刮起了刺骨的寒風,客人們趕緊裹緊衣服躲進阿爾貝圖斯的廚房裏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