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剛回到龍興宮,劉福祥就稟報說:\\\"皇上,燕王求見。\\\"

朱允熥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就到了文化殿。

朱棣開門見山說道:\\\"我前日說帶兵攻打阿魯台,你說了一大堆,什麼和為貴,什麼愛惜民力,一轉眼,就發十萬名攻打安南,安南比蒙古還要緊嗎?\\\"

朱允熥:\\\"四叔上歲數了,又是諸王之首,打個安南的小毛賊,派孫恪去就綽綽有餘了,哪裏用得上四叔出馬?\\\"

朱棣:\\\"少來。那打帖木兒總輪得到我了吧?聽說他已經帶領三十萬騎兵向哈密衛來了,朝廷不作好迎敵的準備嗎?\\\"

朱允熥:\\\"四叔老惦記帖木兒幹啥?那廝是兔子尾巴長不了,等不到他走到哈密衛,半路上就蹬腿了。\\\"

朱棣十分詫異:\\\"你怎麼知道?\\\"

朱允熥撚了撚手指:\\\"我會算。\\\"

朱棣皺起眉頭,\\\"軍國大事,豈是兒戲?\\\"

朱允熥兩手一攤,\\\"四叔不信,我也沒有辦法。\\\"

\\\"我馬上五十了,再不打仗,就打不動了。\\\"

\\\"四叔既然這麼想打仗,那就帶五萬兵去哈密衛,打著迎戰帖木兒的幌子,趁機滅掉察哈台汗國,切斷蒙古人西遁的後路。\\\"

朱棣不可置信,\\\"然後呢?\\\"

朱允熥:\\\"滅了察哈台汗國之後,我將那裏實封給四叔,一應軍政民生由四叔作主。四叔帶領將士墾荒實邊。察哈爾汗國人口不過四五十萬,二三十年後,漢人人口將遠超蒙古人口了,那裏就成了漢地了。\\\"

去東北隻是虛封,而去西北卻是實封。

這個條件,比去東北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朱棣眼睛都亮了。

\\\"打下察哈台汗國倒不難,但長期實控卻不容易。\\\"

朱允熥:\\\"不光是四叔,任何一個藩王,願意開疆拓土,朕都會鼎力支持,誰擴下的地盤,就封給誰,絕不吝惜。\\\"

\\\"朝廷怎麼支持?\\\"

\\\"朝廷出錢出糧出兵,攻下察合台汗國,然後大力移民。\\\"

曆朝曆代的皇帝,對皇室宗親都是防範極嚴的。朱棣實在想不通,朱允熥為什麼要這樣做。

朱允熥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道:

\\\"我朝共有6600萬人口,而田畝總數不過600萬頃。

倘若均分,一人可有近十畝地,似乎還很不錯。

但田畝大都集中在藩王、勳貴、官僚、地主、士紳手中了,豈能均分?誰敢均分?

別說一人10畝地,祖孫三代7口之家能有10畝地,就己經燒高香了。

立國四十年不到,土地己經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兼並。

連江淮這樣的富裕地方,也是貧民遍地。

再過幾十年,上百年,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

爺爺以農耕為立國之本,抑商,禁海,出發點是求穩,求安,似乎天經地義。

但是民以食為天,不解決耕者有其田的問題,求穩求安就是一句空話。

真到了妻兒老小連飯都吃不上的時候,換了我也會揭竿而起。

朝廷與其把人禁錮著,眼睜睜等著二三百年一次的改朝換代,還不如將套在脖子上的繩索徹底剪斷了!\\\"

朱棣上下打量著朱允熥,這些匪夷所思的話是他聞所未聞的。古往今來的皇帝,都把老百姓當作自己的私產,生怕老百姓脫離自己的控製,你倒好,反其道而行之。

朱棣問道:\\\"你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