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高效團隊的薪酬設計方法(3 / 3)

但是,員工與員工對福利的要求不同,不同年齡層次的員工對於福利的要求也不同。年輕的普通員工麵臨成家立業的壓力,往往會認為福利現金化是該時期最好的選擇;對於年齡較大的員工,吃、穿、住房都不再是問題,所以長期的激勵福利更受歡迎。

從穩定員工隊伍的方麵考慮,現金福利最大化也是不明智的選擇。延期支付是公認的防止員工流失的有效措施,其中各種福利計劃的設計就是重要的一個方麵。比如,在美國企業中應用廣泛的養老金計劃中,員工享受養老金的數額和比例要視為企業服務的年限而定;還有,許多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各種貸款其還款的比例和利率也與在企業的服務年限有關。例如,上海貝爾公司為了解決員工的購房置業問題,就曾為公司的員工提供了無息購房貸款的福利項目。而且規定在員工工作滿規定年限後,此項貸款可以減半償還。

如果企業將這部分福利都以現金的形式提前發放,挽留員工的效果可想而知。

企業從長遠計劃來說,應該創造企業文化環境,而福利現金化是比較短期化的,不能解決福利應起的作用。企業對員工的關懷,簡單的現金發放是體現不出來的;而簡單的發放現金更不能買來員工的忠誠。如果把每個員工的養老保險都變為現金,那麼員工的安全感就沒得到。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組織中,建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無疑是空中樓閣。

福利設計需滲透人性化

企業應當在親情化、人性化方麵講求福利創新,不可直接沿用傳統的福利方式,要從細微處下工夫。員工可能並不在乎福利項目所花費的金錢,但不會對公司的親情置之不理。在員工生日時送上生日蛋糕,增設球場等公共設施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專門為員工的家屬提供的特別福利,更容易使他們感受到公司的關懷。母親節時的一張賀卡、家屬一同參加的公司宴會、給員工妻子的一盒化妝品和孩子的一份禮物,常常可以使員工激動萬分。

股票期權製度

6

9000萬美元。下麵一起看一下,幾個著名公司具體股票期權製度:

微軟公司

10%的工資以八五折優惠價格購買公司的股票。

30多名副總裁中,有些人就有資格享受該項獎勵。

公司

1999年的股票期權計劃中開始實施不僅包括其主要高級管理人員的股票期權製度,並且開始進行全體員工的股票期權計劃。

摩托羅拉公司

elected

1 000股。

戴爾公司

1萬美元的賬麵收益。戴爾公司中國分公司的負責人相信,股票期權將會對員工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並將為公司引來更多的人才。

公司

IBM的股票期權計劃中,股票期權的行權價為授予日的市場平均價格,獲受人用現金或股票來行權。在股票增值權的行權中,合格獲受人不直接買相關的股票期權,而是直接接受現金或股票。該現金或股票的價值為行權當日股票的平均市場價格與股票期權的行權價的差價部分。

技術人員的“負債工作法”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開發新產品是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無疑,市場開發首先要做的就是產品開發。如何讓企業中的技術類員工保持高效率,創出好成果,就成為問題的關鍵。效率從何而來,海爾集團在摸索中得出了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負債工作法。

開始的時候,海爾從研究所所長開始,全部采用了項目承包製,月薪被取消了,開發人員的收入隻能與產品的銷售掛鉤,而平時的生活費隻算提前支取。這最終是讓開發人員按所開發的產品的市場效益拿錢。這辦法操作起來是很細的——設計的時間目標:是不是按時完成,有沒有拖期;設計的質量目標:一個是在開發過程中,生產中沒有不良反饋,並符合標準化通用化;另一個則是市場上對產品質量的反饋。產品上市以後產生了效益,按一定的比例,給從事開發的技術人員提取報酬。

這個辦法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海爾感到對於技術人員來說,設計之初沒有銷售額的目標,投產後賣多少算多少,收入隻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區別,工作壓力並不是太大。還得給他們加壓。改革又往前進了一步,海爾對技術人員包括項目開發人員和項目組織人員,采用了負債開發——企業給你這麼多資源,你要創造出相應的價值,你要按時開發出產品。開發出的產品還要有質量保證和銷售額的保證。

3\/5),這個人以後就必須用開發其他項目把這次的負債額補上。

這就最終把產品開發人員推上了市場。他們的收入隻能由市場說了算。所以他們在開發產品時一定要想著市場需要,同時他們還要時刻關注著市場的銷售情況。他們不再隻是坐在辦公室裏寫寫畫畫,市場上反饋了什麼技術問題或難題,馬上去幫助解決處理,因為他們非常怕銷售受影響。

1998年海爾的負氧離子健康空調先於日本一年麵世,從而帶動了整個空調市場向綠色環保產品轉型後,它的綠色產品不斷升級,始終走在市場的前麵。這正是技術人員“負債開發”帶來的。

現在,海爾提出的負債經營的思想已深入到整個集團,認為每一個人的工作都要或多或少地占用企業的資源,因此可以把企業將你管轄範圍內的所有資源提供給你作為你的負債,在外部市場效應內部化後,每一個員工都應該追求達到最好的效益,所以你必須通過經營使資源增值。如果達不到,就等於浪費了企業給你的資源,當然就應該自己掏錢索賠。

作為管理者,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的負債是多少,外部提供了多少資源你就有多少負債;其次,利用資源和信息共享形成外部創新的空間,讓負債人通過創新進行資源再增值,他的收入是增值的一部分;最後,用增值的資源作為完成更高的目標的基礎,為自己不斷地提供新的資源,激發自我創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