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信心(3)(2 / 2)

從螞蟻撲火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個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可以實現個人難以達到的目標。在巨大的危機麵前,螞蟻會由原先的一盤散沙、驚恐萬分變成冷靜沉著,團結一致。為了生存,它們別無選擇!

同樣,作為公司裏的一員,我們也經常會麵臨類似的困境。這時候,我們要從團隊的角度出發,樹立起對團隊工作認真負責的信念。每一個公司都類似於一個大家庭,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僅僅是其中的一分子,隻有每一個人都具備了團隊精神後,才能對團隊的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負責。

1999年4月5日下午2點,一個德國的經銷商打來電話,要求海爾必須在兩天內發貨,否則訂單自動失效。而兩天內發貨意味著當天下午所要的貨物就必須裝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點,如果按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下午5點下班來計算的話,時間隻有3個小時,按照一般程序,做到這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巨大的挑戰麵前,如何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此時,海爾人優良的團隊精神發揮出了巨大的能量。他們采取齊頭並進的方式,調貨的調貨、報關的報關、聯係船期的聯係船期,所有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抓緊每一分鍾,使每一個環節都順利通過。當天下午5點半,這位經銷商接到了海爾貨物發出的消息,他非常吃驚,繼而轉為感激,還破例向海爾寫了感謝信。

動物也好,人也罷,危機都會讓我們變得團結起來,並激發出每個個體最大的潛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協同作戰。這次金融危機的到來,便是一場空前的考驗,每個人都無處遁形。在這場考驗麵前,我們唯有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充滿信心,才能渡過難關。

美國記者布萊斯有一次去日本訪問,回程的時候路過一家大百貨公司,看中一部小巧的索尼隨身聽。索尼是國際性大型企業,出於信任,再加上當時時間緊迫,布萊斯就沒有試聽。

等到布萊斯乘飛機回到美國,拆開包裝後,發現裏麵裝的隻是一個隨身聽的空殼。布萊斯大為惱怒,當夜寫了一篇新聞稿,名為《一個世界知名企業的騙局》,準備隔天在《華盛頓郵報》上刊出。

不難想象,這篇文章一旦刊登,對索尼公司在美國市場的聲譽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索尼公司在美國的業務拓展也一定會步履維艱。想徹底消除這一事件的影響,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金錢和精力。

可是就在次日淩晨2點,布萊斯接到了索尼公司從日本打來的加急越洋電話。電話中,一位索尼公司負責人連聲向布萊斯道歉,原來當時因為售貨員的疏忽,把作為展示用的樣品賣給了布萊斯,公司知道情況後馬上想方設法找到布萊斯的聯係方式,然後致電道歉,並許諾盡快為布萊斯更換。

布萊斯大為感動,他不解地問這位主管:“我當時隻是匆匆路過,並沒有留下任何聯係方式,也沒有說我是誰,你們是怎麼得知我在美國住處的電話的?”

原來,為了尋找布萊斯的聯係方式,索尼公司東京辦事處專門抽調了20多個人手,查訪了上百人,連續打了39個加急電話,一直忙碌到淩晨,才找到了布萊斯的聯係方式。

布萊斯完全被索尼公司的負責精神感動了,他當即表示,隻是一點小的疏忽,沒必要勞師動眾地更換了。那位主管嚴肅地說:“對我們的企業來說,信譽就是生命,為了維護企業的信譽,不管耗費多少都是值得的。”

僅隔一天,布萊斯就收到了索尼公司派專人送來的正品機和一封懇切的道歉信。當晚他把那篇寫好的批評文章扔進了垃圾桶,重新起草了一篇文章,叫做《39個加急電話——一個優秀企業對信譽的挽救與維護》。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當一個公司上下同心時,公司才能擰成一股繩,才能克服一切困難,進而產生最大效益。在一次巨大的信譽危機麵前,索尼人煥發出其他企業少有的團結合作的精神,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了問題,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這實在值得所有人學習和借鑒!

相比之下,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又何止是信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團結起來呢?退一步,哪怕現在沒有金融危機,現代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經濟競爭猶如軍事競爭,公司的每一個員工如果都能與公司榮辱與共,滿懷信心地與公司共同攻克難關,公司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無往而不勝,就能在嚴峻的考驗麵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