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將信心化為責任,融入工作的點點滴滴(2)(3 / 3)

許三多是個普通的士兵,沒有多麼遠大的理想,也沒有多麼高尚的信念,隻知道奉命行事。但他又是不平凡的兵,因為凡是交給他的任務,他都能負責到底、盡量完成。在他看來,“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恰是這種極樸素的理念幫他減少了外界的誘惑與幹擾,取得了別人難以企及的成就。許多人之所以無法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太“聰明”了,太會投機取巧了,缺乏許三多精神。

無論是在平穩過渡的階段,還是危機來臨的今天,員工所需要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它要發展、要壯大,始終離不開一群負責任的人。站在老板角度來看,一個能力一般但擁有強烈責任感的人遠比一個能力非凡但不願負責任的人強得多。職場中有些“聰明人”看似能力一流、自信滿滿,但每天不是在為多承擔責任而斤斤計較,就是在為少承擔責任而得意忘形,甚至嘲笑那些負責任的同事。企業或老板怎麼可能指望和這種人共渡難關呢?

對工作不負責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看似有點“傻”氣的苦幹人員才是真正的人才,才能解決問題、辦成大事。一名自信的員工不僅要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還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這是任何一個有理想的員工都需要學習的“傻子”精神,也是我們度過這個冬天急需的“精神內衣”。

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億萬富翁。16歲時,他為了得到一份“對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開克利夫蘭全城的工商企業名錄,仔細尋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他離開住處,身穿黑色衣褲和高高的硬領西服,戴上黑領帶,去赴每一個預約麵試。他不怕被人拒之門外,日複一日地前往,一連堅持了6個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門外的情況下,他並沒有像很多人那樣選擇放棄,而是“敲開一個月前訪問過的第一家公司”,從頭再來。有些公司他甚至去了兩三次,但誰也不想雇傭太年輕的人。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決心反而越堅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進一家從事農產品運輸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細看了他寫的字,然後說:“留下來試試吧。”洛克菲勒脫下外衣馬上投入工作,工資的事隻字未提。他過了三個月才收到第一筆補發的微薄的報酬。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記不清被拒絕多少次後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當做“就業日”來慶祝,那熱情,勝過對待他自己的生日。

科學家錢學森說:“不要失去信心,隻要堅持不懈,終會有成果的。”洛克菲勒的成功絕非偶然,因為他身上有著不同於常人的信心與毅力。他像許三多一樣,不計較工作中有多少麻煩,不在乎別人的懷疑與嘲諷,隻是告訴自己,要有信心,再堅持一會兒。哪怕工作中碰到了再大的困難,他也絕不允許自己輕易放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正是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自信讓他摘到了別人摘不到的成功果實。因此,我們不僅要充滿信心,還要通過各種方式來鍛煉我們的毅力,培養負責到底、堅持到底的精神。

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甚至一碰到困難就畏縮不前,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個人不僅要有夢想,要有信心,還要能夠堅持下去。要知道,誰能堅持到底,誰就能看到勝利的曙光,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