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煤炭集團永榮電廠的羅國洲,是一名有著30年工齡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員工,從燒鍋爐的工人到司爐長、班長、大班長,至今他仍深愛著陪伴他成長並成熟的鍋爐運行崗位。就是在這個崗位上,他當上了鍋爐技師,成為國內遠近聞名的“鍋爐點火大王”和鍋爐“找漏高手”;就是這個崗位,讓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師的榮耀和自豪。
羅國洲有一副聽漏的“神耳”,隻要圍著鍋爐轉上一圈,就能在爐內的風聲、水聲、燃燒聲和其他聲音中,準確地聽出鍋爐受熱麵是哪個部位管子有泄漏聲;往表盤前一坐,就能在各種參數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判斷出哪個部位有泄漏點。
除了找漏,羅國洲還練就了一手鍋爐點火、鍋爐燃燒調整的絕活,在用火、壓火、配風、啟停等多方麵,他都有獨到見解。鍋爐飛灰回燃不暢,他提出技術改造和加強投運管理建議,實施後使飛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鍋爐熱效率提高了4%,為企業年節約32萬元。針對鍋爐傳統運行除灰方式存在的問題,羅國洲提出“恒料層”運行,經實施,解決了負荷大起大落問題,使標煤耗下降0.4克/千瓦時,年節約200多萬元。
羅國洲學曆不高、工種一般、職務很低,卻成為社會公認的技術能手和創新能手。他的成長經曆給我們的啟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隻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就能夠幫助企業向前發展!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優秀的員工選擇的不是離開,而是留下來與企業同舟共濟,用自己的努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他們相信自己、熱愛工作,用辛勤的勞動提升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可以切切實實幫助企業、能使公司有所變化的人。這樣的員工永遠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是老板最為青睞的職場“紅人”。
做能夠改變公司“氣候”的人
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人?
有人說,是“有用”的人,但是關於它的界定紛爭不止。對於自信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則不難解答,因為他不僅要做一個能夠勝任工作的人,還要影響他人,做一個能夠改變公司“氣候”的人。每個公司都像一片小叢林,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氣候”,或表現為消極低迷,或表現為積極向上,或表現為派別林立,或表現為團結合作。自信的員工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影響他人,把整個公司的“氣候”往好的方向扭轉,而不僅僅是做個“獨行客”或者“職場擺設”。
曉月在學校時是有名的才女,她不但無所不通,論口才與文采也是無人可與之媲美的。大學畢業後,在學校的極力推薦下,她去了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
公司每周都要召開一次例會,討論公司計劃。每次開會很多人都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隻有她總是悄無聲息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她原本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創意,但是她有些顧慮,一是怕自己剛剛到這裏便“妄開言論”,會被人認為是張揚,是鋒芒畢露;二是怕自己的思路不合領導的口味,被人看做是幼稚。就這樣,在沉默中她度過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爭辯會。有一天,她突然發現,這裏的人們都在力陳自己的觀點,似乎已經把她遺忘了。於是她開始考慮要扭轉這種局麵,但一切為時已晚,沒有人再願意聽她的聲音了,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已經根深蒂固地成了一個沒有實力的花瓶人物。最後,她失去了這份工作。
可以說,曉月的失業完全是場悲劇,而這場悲劇的“導演”就是她自己。她才華橫溢,卻不懂得及時地將它予以轉化,而是任由自己變成一個眾人眼中的花瓶。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一名員工如果無法在日常的工作中發揮效用,那他便失去了雇傭的價值。當金融風暴襲來,公司這條船亟須“減負”的時候,這些人理所當然地成為第一批被拋棄的人。因此,你如果想避免被拋棄的命運,甚至成為職場的成功者,你首先就要相信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可以改變公司“氣候”的人。事實上,這種變化並不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