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堅定信心,每個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變化(2)(1 / 3)

嚴玉是一名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他到一家鋼鐵公司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就發現很多煉鐵的礦石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冶煉,一些礦石中還殘留著沒有被冶煉充分的鐵。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公司會遭受很大的損失。於是,他找到了負責這項工作的工人,跟他說明了問題。

不料,這位工人說道:“如果技術出了問題,工程師一定會跟我說,現在還沒有哪一位工程師向我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說現在沒有問題。”

嚴玉又找到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對工程師說明了他看到的問題。工程師很自負地說:“我們的技術是世界上一流的,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工程師並沒有把他說的看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暗自認為,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能明白多少,不會是因為想博得別人的好感而表現自己吧。

但是嚴玉認為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於是拿著沒有冶煉充分的礦石找到了公司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他說:“先生,我認為這是一塊沒有冶煉充分的礦石,您認為呢?”

總工程師看了一眼,說:“沒錯,年輕人你說得對。哪來的礦石?”

嚴玉說:“是我們公司的。”

“怎麼會,我們公司的技術是一流的,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總工程師很詫異。

“工程師也這麼說,但事實確實如此。” 嚴玉堅持道。

“看來是出問題了。怎麼沒有人向我反映?”總工程師有些生氣了。

總工程師召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果然發現了一些冶煉並不充分的礦石。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監測機器的某個零件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冶煉的不充分。

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不但獎勵了嚴玉,而且還晉升他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總經理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但缺少的是認真負責的人,這麼多的工程師就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並且有人提出了問題,他們還不以為然。我發現,咱們公司彌漫著一股極為消極懈怠的氣氛。對於一個公司來講,人才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整體氛圍不好的話,人才就無法形成一個團隊,就無法為公司創造業績。嚴玉雖然剛來公司不久,但他有股較真的勁兒,我希望他能夠成為一條鯰魚,徹底激活公司這潭死水。”

嚴玉從一名普通的職場新人變成職場“紅人”,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從不小看自己,而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認真負責,用自己的努力去影響乃至改變整個公司的工作氛圍。在任何一家企業裏,最受老板歡迎的永遠是那些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這種價值不僅包括他自身的工作,還包括他對其他員工的影響。管理學家認為,老板在升職和加薪時考慮最多的,往往並不是一位員工的本職工作做得多好,甚至也不是員工曾經取得的成績,而是考慮一位員工對於企業的未來有沒有幫助。所以,努力成為能夠改變公司“氣候”的員工,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提升機會。

相信自己,你也可以拉著企業奔跑

在工作中,也有不少人想與公司共同進退、協同作戰,可是他們又覺得沒有信心:我真的有那麼強的能力嗎?其實,他們隻是還不習慣正視自己的力量與潛能罷了。

在企業中,員工可以分為三種:不勝任自己工作的人、將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優秀,還能帶動周圍人為企業創造無限價值的人。第一種人終將被企業淘汰,第二種人是受企業歡迎的人,第三種人是拉著企業奔跑的人。要知道,隻要有信心,隻要肯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能使公司有所變化。我們不但要受企業歡迎,更要拉著企業奔跑。

曾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的鄭裕彤集“珠寶大王”、“地產大鱷”、“酒店巨子”等頭銜於一身,是香港金行龍頭老大“周大福”的掌門人。

20世紀50年代,他涉足房地產,收獲頗豐。他興建、收購、管理的酒店有百餘家之多,形成了一個環球酒店王國。在商界,他因敢作敢為,決策大膽,被稱為“鯊膽大亨”。

鄭裕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充滿自信地拚搏、努力,也正是因為這種自信和努力讓他有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1925年8月26日,鄭裕彤出生於一戶貧寒的家庭。為了養家糊口,小學畢業後,鄭裕彤就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1940年,15歲的鄭裕彤便到父親的朋友周至元所開的“周大福金鋪”去當學徒。他從雜役做起,每日早早趕到金鋪掃地、抹灰、倒痰盂、洗廁所。等弄停當了,其他夥計才姍姍而來,開鋪門做生意。那時,在店裏做事的夥計都希望自己將來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鄭裕彤也不例外。但鄭裕彤與一般的夥計不一樣,他特別愛動腦筋,想事情總比別人想得更多,什麼事情到他手裏總會給人出乎意料的結果。他相信,隻要自己肯用心,一定可以讓金鋪快速發展起來,從而為自己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