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員工必是自信之人
“危機”這個詞很奇妙,因為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危”,即困境、挫折,另一個則是“機”,即機會、機遇。物有兩麵,相反相成。對待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充滿信心,樂觀看待,一定可以找到有利於事情發展的一麵。
南宋紹興十年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陷入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在那條街。火勢越來越猛,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惑不解。
然後他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毛竹、磚瓦、石灰等建築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不相幹。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後被撲滅了,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經是牆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是銷售建築用材者一律免稅。於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築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戴高樂說過:“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麵對挫折,我們不妨問一下自己:我努力嚐試過了嗎?我不止一次地努力了嗎?我真的用心去思考過這些問題嗎?隻試一次是絕對不夠的,更不用說從未思考、從未嚐試過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困境,正如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失敗者一樣。隻要肯動腦筋、肯下苦功,你一定可以在困難中尋找到機遇。對於自信的人來說,成功的機會從不缺乏。
有一位法律學校的畢業生,家在一個小縣城裏。畢業時,很多同學利用關係千方百計想留在大城市裏,他沒有任何關係隻好回縣城。
一開始,他有些沮喪,但很快就意識到,回到偏僻地方也許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當一個好律師,必須有很多實踐機會。他發現整個縣城沒有一個律師,他是唯一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人,領導十分器重他,把很多案子交給他來辦。由於他潛心學習,很愛動腦子,辦了不少大案子甚至是棘手案子,他很快嶄露頭角。後來,有一個考取正式律師的名額,自然非他莫屬,他26歲就成了一名正式律師,並當上了律師事務所的重要合夥人。
相反,與他同期畢業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由於城市裏人才濟濟,實習的機會少,幾年之後有的還沒有單獨辦過案子,還是見習律師,有的還在當文書,做助手。彼此見麵的時候,同學們用羨慕的眼光看他,說他是幸運兒、機遇好。其實,應該說這是環境給了他磨煉提高的好機會,使他很快成才。
如果說危機是場大火,那麼危機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唯恐避之不及地往“出口”跑,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反而因為擁堵成了最危險的地方。這時候,如果有人懂得另辟蹊徑,從“進口”跑出來,得救的希望反而更大一些。這位法律學校的畢業生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當大家都往大城市這些“出口”跑的時候,他卻與眾不同地跑向了“進口”——一向不被人們看好的小縣城,憑著堅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取得了成功。同學們羨慕他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但若是他沒有這種信心,機會再多也是徒然。
同樣,金融危機是對企業和員工一次的考驗。對於員工而言,也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有信心的員工把握住了機會,既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也給自己贏得了提升的機會。我們說自信的人擁有更多成功機會,是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的。
羅萍是一家連鎖餐飲集團公司的普通營業員,因為平時工作表現好曾多次被評為最佳店員。有一次,這家連鎖店裏突然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一位食客在進餐時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唾沫。眾人一時紛紛懷疑是食品中毒,甚至有人拿出電話通知報社和電視台。現場亂成了一片,眼看著公司就要陷入一場公關危機當中。
在這關鍵時刻,羅萍鎮定自若,一方麵指揮其他店員打急救電話,一方麵竭力安撫顧客,保證不是食物中毒。她告訴大家,食物絕對沒有毒,並冒險當場吃下很多飯菜。為了防止謠言擴散,她還請求大家等待急救車的到來,由醫生評判。
不久,急救車來了,經驗豐富的醫生告訴大家,所謂“中毒”顧客實際上是羊角風發作,不過湊巧趕在這樣一個場合,大家盡可放心。一場危機就這樣過去了,餐飲公司反而因為對顧客認真負責受到了廣泛好評,到這裏吃飯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