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信心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身處職場當中,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得到老板的賞識,進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但很多人認為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其實,從老板的角度來想這個問題,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啟發:老板最希望員工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解決問題。因此,員工隻有不斷提高技能,勇於挑戰自我,完成老板交代的事情,才能成為職場的常青樹。但是相應的問題也接踵而來:員工能勝任一切任務嗎?
有一次,拿破侖·希爾問PMA成功之道訓練班上的學員:“你們有多少人覺得我們可以在30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學員們顯得很困惑,懷疑自己聽錯了。一陣沉默過後,拿破侖·希爾又重複:“你們有多少人覺得我們可以在30年內廢除所有的監獄?”
確信拿破侖·希爾不是在開玩笑以後,馬上有人出來反駁:“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殺人犯、搶劫犯以及強奸犯全部釋放嗎?你知道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嗎?那樣我們就別想得到安寧了。不管怎樣,一定要有監獄。”
“社會秩序將會被破壞。”
“有的人生來就是壞坯子。”
“如有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監獄。”
拿破侖·希爾接著說:“你們說了各種不能廢除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假設可以廢除,我們該如何著手。”
大家有點勉強地把它當成實驗,沉靜了一會兒,才有人猶豫地說:“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動中心可以減少犯罪事件的發生。”
不久,這群在10分鍾以前持反對意見的人,開始熱心地參與討論。
“要清除貧窮,大部分的犯罪都源於低收入。”
“要能辨認、疏導有犯罪傾向的人。”
“借手術方法來治療某些罪犯。”
最後,總共提出了18種構想。
事實證明:當你相信某件事是不可能做到時,你的大腦便會為你提供種種做不到的理由,進而喪失對工作的激情,而懶於行動,即使行動也是毫無激情的、被動式的行動,其結果則可想而知。但是,倘若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確實是可以做到的時候,你的大腦便會幫你找出解決問題、做得到的各種方法,發掘你內在的激情,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力量,並在行動中釋放出來,最終取得勝利。
因此,員工能否勝任一切任務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關鍵在於你的信心大小。在自信的員工看來,工作中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會像拿破侖一樣說道:“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將麵臨更多的困境與挑戰,這時候,那些奮鬥不息、不畏懼困難的人便成為企業的主心骨了。
簡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因為所學專業與她的工作很不對口,看著同事出色的業績,她十分沮喪,公司各種各樣的瑣事讓她喘不過氣來。她感到對工作和生活都失去了激情,整天愁眉苦臉。
終於,簡無法忍受,找到老板要求調換工作,老板非常看重簡的聰明才智,也深信簡是位出色的業務員。於是,他很慎重地和簡談了一次,並把一個對公司非常重要的項目交給簡。那個項目的難度很高,即使老業務員也無法完全做好,但老板給了簡。
回到家後,簡思考、分析著老板的話,她的大腦在不停地思考著,在學校時的種種考試她都走過來了,難道……她感到自己對工作的激情就像一座將要爆發的火山,充滿力量和鬥誌。
老板交給她的項目雖然在別人眼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簡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她感覺自己的潛能被激發出來了,激情萬丈,創造力空前高漲,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簡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幾個月後,她相當漂亮地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簡就像前文實驗中的那些學員一樣,起先認為自己做不到,喪失了自信心,進而影響到自己工作的激情與潛能。但是隨著心態的調整,她的潛能也被激發出來了,終於做到了自己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於老板來說,他也知道任務有輕有重、困難有大有小,員工不可能事事都懂,但是那些充滿信心、奮鬥不息的人始終是企業最需要的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勇氣,都是企業不斷向前的動力所在。相反,那些不敢主動麵對新情況或困難的人,雖然沒犯什麼大錯,但是不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他們的結局隻能有兩種:離職走人,或即將離職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