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
“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道。
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停滯於2%,他們缺乏把事情做完美的自信。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有信心把標準提高到100%,不僅有這種信心,更要化信心為行動。
她拚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3周後就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宮川先生驚呆了,反過來向魏小娥請教問題。
“有幾個問題曾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日本衛浴產品的現場過於髒亂,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樣做到保持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經是合乎標準,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魏小娥的回答很簡單,即不僅要相信自己,還要敢於行動。
如此簡單的回答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
在工作中,隻有將信心轉化為行動,才是對企業有幫助的人。在行動與信心之間,後者可以無限多,但它終究是“0”,唯有在前麵加上行動這個“1”,這些“0”才會變得有意義。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信心百倍,更要勇於行動,讓我們的信心變成看得見的東西。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在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他明確指出要造一個有8個汽缸的引擎,並指示手下的工程師們馬上著手設計。但其中一個工程師認為,要在一個引擎中裝設8個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對福特說:“天啊,這種設計簡直是天方夜譚!以我多年的經驗來判斷,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我願意和您打賭,如果誰能設計出來,我寧願放棄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著答應了他的賭約。福特堅信自己的設想:“盡管現在世界上還沒有這種車,但無論如何,我想隻要多搜集一些資訊,並把它們的長處廣泛地加以分析和改進,是完全可以設計和生產出來的。”
後來,其他工程師通過對全世界範圍的汽車引擎資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設計,結果不但成功設計出8個汽缸的引擎,而且還正式生產出來了。
那個工程師對福特先生說:“我願意履行自己的賭約,放棄一年的薪水。”
此時,福特先生嚴肅地對他說:“不用了,你可以領走你的薪水,但看來你並不適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個工程師在其他方麵的表現很不錯,但他僅僅憑借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就妄下結論,而不是充滿信心地尋找方法。這樣的人對於企業來說,永遠是越少越好。
如果我們把福特也視為一名員工的話,我們就會在他身上發現許多優秀員工所具備的品質,而信心和行動無疑是最具亮點的兩方麵。它們就像夢想的兩翼一樣,相輔相成,帶領我們飛躍困難的高山,飛往成功的巔峰。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們尤其需要提倡這種實幹精神,主動做企業需要的事情,唯有如此,企業方能化險為夷,員工才能贏得職業的另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