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小猴種瓜
小猴很愛吃瓜,看到小熊種的瓜又大又好,就跟小熊要了一些種子,準備自己種瓜。小猴從小熊那裏拿到瓜子後,就在自家門前向陽的地方開墾了一塊地,按照小熊告訴它的方法種了下去。
小猴每天精心照顧它的瓜田,每天要為瓜田澆水、除草,雖然很累,但小猴覺得很有趣。
不久,在小猴的精心照顧下,瓜田裏的瓜苗逐漸長大、開花了。瓜苗上開出的花很多、很漂亮,小猴開心極了。
小猴瓜田裏的花引來了許多蜜蜂,它們在瓜田裏忙忙碌碌采集著香甜、可口的花蜜。小猴看到蜜蜂在自己的瓜田裏采蜜,非常生氣。它想:如果蜜蜂把花裏的蜜都采走了,自己的瓜肯定不甜了。於是它不時地驅趕著來自己瓜田采蜜的蜜蜂們。
蜜蜂們看到小猴不願意它們在自己的田裏采蜜,就紛紛離開瓜田去其他地方尋找蜜源了。
到了瓜成熟、收獲的季節,小熊的瓜又獲得了大豐收,而小猴的瓜田裏卻沒有幾個瓜。
我們都知道,蜜蜂在采蜜的同時也起著授粉的作用,它們在采走花蜜的時候,順便完成了植物授粉的任務。可以這樣說,蜜蜂在植物花朵上采蜜,對蜜蜂和植物來說是典型的“雙贏”。小猴因害怕蜜蜂采走花蜜後自己的瓜不甜了,於是把采蜜的蜜蜂趕走了,致使自己的瓜苗授粉不好,從而影響了瓜田的收成。
故事啟示
“雙贏”是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經常掛在嘴邊的名詞,在涉及企業與企業之間關係、企業與員工之間關係、企業與政府之間關係等的時候,“雙贏”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可“雙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往往因為自私心理的作祟,使本應該順利進行的合作破產,“雙贏”也便成了空談,關係各方各自應得的利益也就成了泡影。
營銷學這樣認為,“雙贏”是成雙的,對於客戶與企業來說,應是客戶先贏企業後贏;對於員工與企業之間來說,應是員工先贏企業後贏。“雙贏”強調的是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這是營銷中經常用的一種理論。多數人的所謂的雙贏就是大家都有好處,至少不會變得更壞。“雙贏”模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合”思想與西方市場競爭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有人強調“和諧高於一切”,有人提倡“競爭才能生存”,而實踐證明,和諧與競爭的統一才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協作經濟,是社會化專業協作的大生產,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運作中,競爭與協作不可分割地聯係在一起。近年來,很多學者提倡“合作競爭”,提出了“競合”概念、“雙贏”模式,旨在說明企業之間團結合作,在競爭中共同創造價值,才能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共同取得前所未有的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對企業來講,公共關係是一個行動的過程,是一個協調與組織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利益相關者長期關係的過程。企業利益群體包括內部的股東、管理者和員工;而外部利益群體則包括與企業組織直接相關者(顧客、中間商、零售商等)和間接相關者(如政府、媒體、協會、社區組織等)。因此有效的公共關係目標就是協調企業組織內外兩種關係,使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和諧相處,並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這種關係對維持企業的良好市場環境,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有重大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