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吹噓須有度
風度的準確定義就是在適當的場合講適當的話。
——斯威夫特
一次,小郝約了幾個朋友到家裏聚餐,這些朋友彼此都很熟悉。小郝約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排解一下朋友小蘇的苦悶,幫他早日擺脫目前的心情。
小蘇不久前因經營不善,關閉了自己的公司,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外交迫,他實在痛苦極了。
邀請來的朋友平時來往就多,關係不錯,大家也都知道小蘇目前的遭遇,所以都抱著與小郝一樣的心情來參加這次聚會。在聚會中,大家都想方設法尋找開心的話題,製造快樂的氣氛,也都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的小吳因為目前手氣很好,炒股連連得手,發了不少財。得意容易忘形,幾杯酒下肚,小吳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炒股“心經”和花錢功夫了,表露出來的小人得意的神情,連小郝看了都有些不舒服。
小蘇聽著小吳的話,低頭不語,臉色灰暗,非常難看。小吳借著酒勁,越說越興奮,有點忘乎所以,別人給他眼色,旁邊的人用腳踹他,他都沒有反應過來,有朋友想岔開話題,都被他擋到了回去。小蘇越聽越不是滋味,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實在耐不住了,猛喝了一杯酒,起身向小郝和大家告辭,也不等大家回應,就離席而去。主人趕緊追送他出去,在巷口,小蘇憤憤地說:“老吳會炒股,也不必那麼神氣地吹噓自己啊!”
小郝非常理解小蘇的心情,因為多年前他也遇到過眼前的情景。當時他也因為生意連連受挫,內心極度苦悶,而正春風得意的親戚卻在他麵前大肆吹噓他的薪水、年終獎金,那種感受,就如同用針刺自己的心髒一般,說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他深有體會,所以就組織了這次聚會,卻因小吳的借酒吹噓,不但掃了大家聚會的興致,而且更加深了小蘇的痛苦,結果適得其反。
故事啟示
人生得意須盡歡,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談論不太容易,哪一個意氣風發的人不是如此?所以這種人也沒什麼好責怪的。但是談論你的得意時要看場合和對象,因此當我們與別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切記不要在失意的朋友麵前談論你的得意。你可以在演說的公開場合談,對你的員工談,享受他們投給你欽佩的目光,更可以對路邊的陌生人談,讓人把你當成神經病,就是不要對失意的人談,因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談論在他聽來都充滿了諷刺與嘲弄的味道,讓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當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說你的,他聽他的,但這麼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談論的得意,對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種傷害,這種滋味也隻有經過的人才知道。不在失意者麵前談論你的得意,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考慮,也是人際關係上的考慮。不過有一點你必須注意,就算在座沒有正失意的人,但總也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讓他們起反感的。人總是有嫉妒心的,這一點你必須承認。你說得口沫橫飛,滿麵紅光,殊不知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顆炸彈,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爆炸。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對你造成多大的損失,至少這是你人際關係上的危機,對你絕對是沒有好處的。
好朋友相見,應多談對方關心和得意的事,竭盡所能地安慰失意的朋友,幫其早日脫離痛苦的心境。一番話,既能增強彼此間的認同感,也能增加彼此的感情。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英國諺語
)第二節 點燈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村民們在漆黑的街道上絡繹不絕地默默地你來我往。
苦行僧轉過一條巷道,他看見有一團昏黃的燈從巷道的深處靜靜地亮過來。身旁的一位村民說:
“瞎子過來了。”
“瞎子?”苦行僧愣了,他問身旁的一位村民。
“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令人可笑?
那燈籠漸漸近了,昏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遊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問:
“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者說:“現在是黑夜,我聽說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緩緩向僧人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還不小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