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奏準移駐衡州練兵。

11 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 年 (鹹豐4 年)44 歲,2 月25 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

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 人,揮師北上。

5 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

7 月25 日,重整水陸各軍,出師攻陷嶽州。

10 月14 日取武昌。鹹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7 天後收回成命, 改賞兵部侍郎銜。

12 月2 日攻陷田家鎮。

1855 年 (鹹豐5 年)45 歲,2 月12 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 餘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 年 (鹹豐6 年)46 歲,7 月,坐困南昌。

9 月2 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元氣大傷。

10 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 年 (鹹豐7 年)47 歲,2 月27 日,其父去世,偕弟國華回籍奔喪。

7 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守孝,獲鹹豐帝準許,在家建造“思雲館”。

1858 年 (鹹豐8 年)48 歲,5 月19 日,李續賓、楊嶽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

曾國華進入李鴻章幕府。

7 月13 日,接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 日起程。

8 月5 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

11 月15 日,李續賓、曾國華死於三河之役。

12 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 年 (鹹豐9 年)49 歲,1 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

同月,曾國葆改名貞幹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

2 月,作《聖哲畫像記》。

11 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 年 (鹹豐10 年)50 歲,5 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 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

6 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

7 月,委授兩江總都,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10 月18 日與胡林翼、李續賓商籌北援之策。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 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 裏,“危險萬狀”。

1861 年 (鹹豐11 年)51 歲,8 月23 日,是《複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

9 月5 日,湘軍攻陷安慶。

25 日,移住安慶。

11 月20 日,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製。

12 月,在安關刨辦內軍械所。

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 年 (同治元年)52 歲,1 月31 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

2 月14 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

4 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

5 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

7 月18 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借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

9 月,為死於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 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

12 月,其弟曾國葆病死於雨花台湘軍大營。

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 年 (同治二年)53 歲,1 月28 日,安慶內軍械所造出的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喜而命名“黃鵠號”。

5 月7 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淩之心,而更授以可淩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由海軍上校指揮控製的船艦。

6 月13 日,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9 月,與容閎見麵,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

12 月3 日,交容閎68000 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 年 (同治三年)54 歲,1 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

5 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刊書章程,即於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