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天京城一天不破,太平天國一天不滅,清朝統治者就一天不能安心,於是為了加速攻下天京城,清政府決定花重金從清政府經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手中,購買7 艘英國戰艦組成阿思本艦隊,幫助湘軍從水上攻打天京城。

從加速攻陷天京城的角度來說,這是件好事。曾氏兄弟可沒這麼傻,他們很清楚,這支艦隊來者不善,這分明是清政府派來搶功的軍艦!是來瓜分天京財富的軍艦!他們決定不能讓這樣一支艦隊開到天京城附近。

他們要堅決拒絕這支外援軍。

曾氏兄弟這麼做是不是太霸道了?再說了攻打天京本來就不是湘軍自己家的事,而是清政府應該考慮的事情,讓誰來攻打,還不是清政府說了算?曾氏兄弟有什麼權利幹涉朝廷的決定呢?

可是,對於一個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後盾的政府來說,它的決定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分量。在這戰亂不斷的年月,誰手裏有兵,誰能砍死別人,誰就有發言權。所以,曾國藩得知清政府的意向以後,立即上書兩宮太後,這些戰艦絕對不能自行接近天京,就算要派他們來助攻也得絕對服從我的調遣,否則就不能讓他們來。原因有二:

一、攻陷天京城,剿滅太平軍是咱們的家事,如果讓外國人自行來助剿,那就顯得我大清也太無能了,連家事都要靠洋人來擺平,這要是傳出去,咱大清的臉往哪兒擱呀,到時候,各國外侵就會覺得大清更好欺負,就會更加猖狂,所以就算讓他們來,也要聽從咱們的指揮。

二、洋人來中國的目的就是獲取經濟利益,現在聽說天京城內金銀如山,他們更是垂涎三尺,要是讓他們來攻打天京,那麼天京城光複以後,誰能保障他們會安分守己呢?而且,從外侵助攻蘇州、杭州等地可以看出,他們的目的遠遠不隻是在上海等沿海各地發財,他們還想把手伸到大清腹地。所以不能調他們前來助攻。

從曾國藩的分析來看,的確很有道理,隻是他的這番道理說得更加冠冕堂皇,掩蓋了自己的私心。事實上,曾國藩千方百計地阻撓助攻,更大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湘軍攻陷天京城的決定首功地位和獨吞天京財富,而清政府在作這項決定的時候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曾國藩陳述的理由,清政府都很清楚。但是他們都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他們要從維護自己的利益出發來作決定。

首先,現在天京城岌岌可危,攻下天京是早晚的事。可是,天京攻下以後,十幾萬參與攻打天京的民兵(湘軍)怎麼辦?讓曾國藩繼續帶領嗎?擁有這麼多漢人的軍隊會死心塌地地聽從清政府的調遣嗎?萬一他們趁機造反怎麼辦?

如果派購置的軍艦鎮守在長江上,就是湘軍造反,至少他們也可以抵擋一會兒,如果他們不造反,又不願自行解散,也可以依仗這些軍艦震懾他們,強令他們解散。否則,清政府靠什麼養活這麼大一支軍隊?

其次,如果清政府不加幹涉繼續靠湘軍攻打天京,那麼看現在的形式,湘軍一時半會兒還打不下天京,這要等到什麼時候?等天京城的人都餓死嗎?就算湘軍能在短時間內攻下天京,那麼誰能保障,湘軍會乖乖地把天京的財富全部上交給朝廷呢?

這些都是清政府要考慮的事情,所以清政府並沒有因為曾國藩提議而要改變決定,而且私下裏已經同李泰國達成協議,如果阿思本艦隊能夠單獨攻下天京,天京財富70% 犒賞洋人,其餘30% 歸清政府。如果阿思本艦隊同湘軍聯合攻下天京,那麼,清政府的30% 不變,他們雙方各得35%。

協議達成以後,很快曾國藩就得到了消息,針對清政府的這個分贓協議曾國藩更是大為惱火,這是什麼協議!憑什麼要這麼抬舉外國人,而犧牲中國人的利益?再說了就是湘軍最終沒能攻下天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怎能如此無視湘軍的存在呢?

這就更堅定了曾國藩要踢走阿思本艦隊的決心。可是清政府並沒有因為曾國藩的反對而停止跟李泰國的交易。但是這場交易並沒有像清政府想象的那麼順利。

原本清政府隻是想通過李泰國的手購買7 艘軍艦,同時招募一些技術和訓練水兵的教練。讓清政府生氣的是,李泰國竟然擅自做主,和英國海軍上將阿思本簽訂了4 年合約。在這4 年裏,整個艦隊由阿思本全權指揮,阿思本隻聽從李泰國傳達的清政府的命令,同時,他還讓阿思本招募了600 英國士兵充當艦隊水手。

李泰國的背信棄義讓清政府十分氣憤,這樣一來,阿思本艦隊就徹徹底底地成了洋人的艦隊了,隻是這艦隊是大清掏錢買的罷了。

收到這樣的消息曾國藩立馬上書恭親王,表示洋人欺人太甚,如果接受了李泰國這麼不可理喻的做法,那麼大清海軍的權力就等於拱手讓給了洋人,這就更方便洋人對中國的侵略,所以寧可選擇扔掉購買軍艦的銀子,也不能接受這樣的艦隊。

權衡利弊之後,清政府決定退回阿思本艦隊,結果隻得到了50 萬兩銀子的退艦費,而當時剛好又趕上湘軍鬧饑荒,於是,清政府就把這些退款撥給了湘軍。

然而,清政府這麼做也是有深意的,不是平白無故就讓湘軍撿了個大便宜。

因為,同治三年初,李鴻章的淮軍聯合英國“常勝軍”已經攻下蘇州、常州,左宗棠的左係湘軍也已聯合法國“常捷軍”攻下了杭州。天京周邊的地區也已經被攻下,各軍已經對天京形成了合圍之勢,所以,清政府撥50 萬兩退款給湘軍,就是讓他們迅速攻下天京不要拖拖拉拉。

可是,站著的人說話不腰疼,湘軍又何嚐不想盡快攻下天京城,再說了,老拖著攻城不下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更何況,現在各地戰事已經基本平息,誰不知道天京城內金銀如山,有手有腳的誰不想撈點好處呢?

好處都讓別人撈去了,難道要讓湘軍將士們去喝西北風嗎?憑什麼!所以,為了獨吞天京財富,為了大功獨占,湘軍將士們,衝啊!

淮軍來了

隨著阿思本艦隊被遣退,天京周圍各地戰事平息,天京城很快成了全國人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同樣也成了各路軍進軍的焦點。

其中,第一個向天京伸手的正是曾國藩的心腹李鴻章;打下常州以後,江蘇各地基本平定,杭州也差不多在左宗棠的控製之內。

反正淮軍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李鴻章就向自己的老師請示,我們淮軍現在天天閑著沒事幹,有人說,我不顧師生情誼,看著老師久攻天京不下,還不去幫忙,是不是太薄情了!老師,您看我現在帶兵過去合適嗎?

曾國藩一看李鴻章的信就明白了十分,李鴻章雖然把話說得很客氣,而且也為自己出師找了一個十分仁義的理由,可是,他心裏想什麼的那點事,能瞞得住曾國藩嗎?

不過想想也情有可原,眼看著太平天國這隻老虎壽終正寢,誰不想過來揩點油呢?可是,這李家二公子做人實在太滑了,想當初曾國藩滿懷著希望把他調去上海,可是,到了上海以後,他都幹了什麼事?湘軍餓肚子的時候,找他借點米都那麼小氣,現在,看著湘軍守著一堆金銀財寶眼紅了,也想來點沾光,真是癡心妄想!

可是,這話曾國藩隻能自己在心裏想想罷了,畢竟咱是讀書人,讀書人講究情義,講究體麵。於是曾國藩就回複李鴻章說:“小李呀,你看這事,是不是應該先請示一下太後呀。假如你帶大軍跑我這兒來了,太後萬一要派你去幹別的事怎麼辦呀?你還是先問問太後的意見吧。”

給李鴻章寫完書信,曾國藩迅速趕往曾國荃的大營,告訴曾國荃把雨花台大營看好了,凡是李鴻章的人,統統攔在外麵,不要讓他們接近天京城。李老二想搶咱哥倆即將到手的財寶?門兒都不能讓他找到!

但是,李鴻章也不是吃素的,不讓我的湘軍過來,那我就鼓動英軍過去,看你們姓曾的怎麼收拾。遺憾的是,曾家兄弟就是夠強悍,英軍跑到了天京卻被事先埋伏好的湘軍給截在了雨花台以外。曾家兄弟夠狠!夠強悍!

可是等曾國藩回到安慶英王府以後,又後悔了。現在全國都在盯著天京,就算現在李鴻章不來,以後誰也保不住會有什麼王鴻章、趙鴻章跑來天京“助攻”。

李鴻章雖然可氣,不過多少他也算是自己人,與其以後讓別人占了便宜,不如賣個人情給他。再說了,曾國荃圍了天京兩三年了,也早已心力交瘁,萬一他再累出個什麼病來,自己怎麼向死去的雙親交代呀?不如讓李鴻章調兵過來。

於是,曾國藩又急電曾國荃,商量一下是否有必要讓李鴻章過來分一杯羹呢?

曾國荃是什麼人?那是個看見了金銀財寶就眼紅的人!他表示,一定要單獨拿下天京,天京城的財寶他誌在必得,誰也別想惦念!

李鴻章,一個愛耍小聰明的老滑頭,曾國荃想起陳米的事就來氣,真想當麵囉唆他一頓,可是現在他還不想看見李鴻章。

在曾國荃的強烈建議下,曾國藩又給李鴻章去了一封書信說:“小李呀,這些天還算清閑吧,你要在上海待著實在沒什麼事做的話,就來天京吧,咱們一起攻打天京。不過我們湘軍這邊糧食還是不夠吃呀,你能不能從淮軍的糧餉裏分一半給我們呢?如果你能慷慨解囊,那我們就太歡迎你過來了。”

這封信分明是在戲弄李鴻章,雖然淮軍糧餉充足,但是平分糧餉的條件李鴻章是不會答應的。再說了,李鴻章真要去天京也不是你們曾家兄弟說了算,畢竟現在的天下還沒姓曾。

可是,學生怎麼能向老師說出這樣的話呢?不去就不去吧,待在上海不是很好嗎?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幹嘛非要去趟那渾水呢?於是,李鴻章回了曾國藩一封信說:“恩師呀,學生近來瑣事纏身走不開,什麼時候有時間一定抽身過去。”

這下曾氏兄弟放心了,李鴻章委婉地表示他的淮軍不會去天京“助攻”。淮軍這支虎視眈眈的“惡獸”算是擺平了。

可是,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輿論的壓力是可怕的。現在李鴻章是靠邊站了,全國輿論又熱鬧起來了,有人說,曾氏兄弟這麼霸道地把持天京明擺著要獨占頭功;有人說,湘軍和淮軍本是一家人,現在湘軍久圍天京,淮軍卻不來助陣,這湘淮兩軍是不是有什麼過節?還有人說,朝廷看來真是無人可用了,天京已被圍困兩年多了,不僅早已斷糧,而且人心也開始渙散,如果清政府現在發兵一定能夠攻克天京……

對於這麼無聊之人的閑言碎語,曾國藩是不會太在意。可是有人會在意,而這些人又決定著曾國藩和湘軍的命運,他們就是清城府的掌權者。等到他們發話的時候,估計曾國藩就吃不了兜著走了。所以曾國藩必須盡早想出辦法來應對朝廷的可能下達的命令。

於是曾國藩采用主動出擊的辦法,五月二十二日,上書太後派李鴻章率湘軍前來天京助攻。六月十五日,曾國荃就接到了李鴻章發兵天京的信函。

淮軍就要來了!於是,曾國荃立馬召集全營湘軍將士,將信函一一傳閱,之後大聲質問將士們:“湘軍來了!咱們忍饑挨餓爭取來的肥肉,難道就這樣等著他們來瓜分嗎?!”

絕對不能!兄弟們,勒緊了褲腰,火速出擊,我們必須在淮軍趕到之前拿下天京!是該決戰的時候了!

攻破天京城

然而,天京城是勒緊褲腰帶就能輕易拿下的嗎?別說是勒緊褲腰帶了,就算是你拚上了老命,天京的城牆也不會為你撕心裂肺的悲情而感動絲毫,要拿下天京隻能用作戰實力來說話。

上文我們已經介紹過了,天京城三麵傍水,一麵臨山,易守難攻。所以,湘軍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沒能取得太大的進展。後來湘軍認識到,軍事上的投機取巧最多隻能算是一些小聰明,要想獲得作戰的勝利,就得有點大智慧,就要首先找到對方的弱點,向敵軍最薄弱的地方進攻,才可能加大勝算的把握。

從天京城的地理位置來看,天京城最薄弱的地方應該是東麵的陸地。

東麵雖然山巒起伏,但是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有湘軍落腳的地方了,總比從其他三進攻要強得多。在這些山巒中,鍾山靠城牆最近,鍾山有三座最高峰,最初為了預防湘軍從這裏偷襲,太平軍在鍾山最高峰上建了一座大碉堡,取名為天堡城。

天堡城的地理位置高於天京城牆,從天堡城上可以俯瞰天京城,在這裏進行偵察工作再合適不過了,湘軍稍有異動就能很快被太平軍發現。而對於湘軍來說,天堡城靠近天京城的太平門,奪取天堡城不僅意味著戳瞎了天京城防的眼睛,還容易攻進太平門。

所以,一直以來湘軍都把天堡城作為湘軍必奪的一個製高點,無奈太平軍在天堡城安置了數十門大炮,湘軍很難靠近天堡城。

更讓湘軍為難的是在城堡和天京城牆之間還有一段峽穀,令湘軍無法接近城門,難道湘軍就隻能這樣遙望天京城,而望洋興歎了嗎?

上帝總是仁慈的,他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就在鍾山最低處,有一條小道可以進入天京城,如果湘軍走這條道很容易就可以攻進天京城。隻可惜,太平軍也不是傻子,他們在這條道附近也建了一座碉堡,名叫地堡城,牢牢地把湘軍攔在了天京城外。

難道天京城就真的無懈可擊了嗎?任何事物都會有薄弱的地方,天京城也不例外,關鍵要看你是否用心去找。然而,天京城最薄弱的地方在究竟在哪兒呢?

我們不妨先從天堡城俯瞰一下天京城東麵的全況。

兩個碉堡,一個高於天京城牆,一個低於城牆,就在二者之間,有一個點和天京城牆等高,無疑這裏就是轟炸天京城的最佳位置。然而找到了這個最佳位置,湘軍是不是就可以很快攻破天京城了呢?

這裏就是被人們稱為龍脖子的地方。從它的名字來看,我們就能猜出,這裏一定相當險要,事實也確實如此。這裏不僅樹木茂密、山坡陡峭,而且長年陰氣逼人,就算是大白天走在這裏都會讓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可是,對於經常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這些危險根本微不足道。所以湘軍選擇在這裏架上上百門大炮,狠狠地轟炸天京城牆,可是,這裏又和城牆隔著一段山穀,湘軍不可能直接從山腰跳進天京城。所以即使城牆被炸倒了,也沒有多大用呀!看來還得從下麵的地堡城入手。

可是地堡城一直以來都有太平軍重兵把守,不是輕易就能攻破的,可是除了這裏其他地方更不好攻克。那麼攻克天京就隻能從這裏下手。

最佳地點選好了,接下來要考慮的事情就是怎麼攻克地堡城,如果硬碰硬,估計也能攻克,隻是耗時更長,人力消耗更多。可現如今各地軍隊都對天京城虎視眈眈,湘軍哪有那麼多時間用來消耗呢?看來智取才是上策,怎麼智取?

湘軍的策略依然是挖地道,雖然這一招不算新鮮,而且太平軍也有一套對付這個策略的方法。但是,當下湘軍別無選擇,隻能繼續挖地道。可是如果夜深人靜的時候挖地道動靜一定不小,所以為了掩蓋挖地道的聲音,湘軍就得另想別的辦法了。

這個辦法就是首先在龍脖子處布置重炮轟炸,並大量地在龍脖子下麵的山穀裏投屍體或是柴火,做出一副要從這裏攻城的架勢,從而將太平軍的注意力引開,然後,往地道裏填放炸藥,炸倒城牆。

作個設想雖然實施起來有些麻煩,卻很刁鑽。特別是五月三十日湘軍攻占地堡城以後,這個策略就更具有實施的條件了。

六月十五日,湘軍大營得知淮軍將來援攻的時候,立馬加劇了龍脖子處對天京城的轟炸和從地堡城附近開挖地道的速度,中途雖然太平軍也曾發現湘軍在往地道口大量運輸炸藥,但是由於湘軍堅決抵抗,太平軍未能破壞已經挖好的地道。

六月十六日,龍脖子處的湘軍繼續接連不斷地轟炸天京城,地堡城附近地道內的炸藥已經布置妥當,就等一根火柴引燃導火索。然而,就在天京城即將被攻克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打頭陣,為什麼呢?

難道是怕城內的太平軍太厲害嗎?這不可能,因為到同治三年二月(1864年3 月)初,天京城內隻要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已經被吃光了,而且不少人已經餓死了,沒有餓死的也活得沒有人樣了。

因為,天京斷糧以後,為了不被餓死,天王洪秀全下令全城軍民吃野草團,並美名其曰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甜露”。

“甜露”?!真的是“甜露”嗎?隻要是個人就不會相信草團會是什麼甜露。

可是沒有東西吃怎麼辦呢?大家隻能到處拔草來吃,以至於到後來,全城的草都被吃光了,還依然活著的人隻能等死。

試問,像這樣一幫人還有多大戰鬥力呢?湘軍怎麼可能會怕這些餓得摔倒了都爬不起來的“長毛”(湘軍對太平軍的稱呼)呢?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湘軍將士們都不願意打頭陣呢?很顯然是因為怕死。

自從湘軍起兵以來也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兄弟,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為什麼從來不怕死的湘軍將士們突然都開始怕死了呢?

人的感情真是複雜,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在同時麵對死亡的時候,感覺肯定是不同的。死對於窮人來說,可能還算是一種解脫。而對於富人來說呢?他還有很多財富,他還可以享受許多以前沒能享受過的快樂,他不想死,也不願死,所以他會很怕死。

現在湘軍將士們就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打頭陣就意味著“犧牲”。試想身經百戰之後,還能活到現在容易嗎?湘軍為什麼要忍饑挨餓地守在天京?不就是為了等到攻下天京搶點好處嗎?現在,眼看天京城就要被攻破,金銀財寶無疑已經開始向他們招手了,誰會願意在這個時候死去呢?再說了,就算打頭陣有幸活了下來,可是,打頭陣就會首先遇到反抗的太平軍,在自己和敵人拚命的時候,後邊的人可就衝到前麵搶錢去了,到時候,自己隻會落得徒勞無功。

所以,沒有人願意打頭陣一點都不奇怪。可是,總得有人打頭陣吧,湘軍也是軍呀,是軍隊就要有軍隊的規矩吧,大家都不願打頭陣,難道要大家一起攻進城去嗎?這可能嗎?首先,炸開的城牆口子不會太大;其次,湘軍將士一字排開,很容易被太平軍找到破綻趁機逃跑。所以,必須有人打頭陣。

選誰去呢?當時,曾國荃身邊職位高的將領有:朱洪章、蕭孚泗、劉連捷、李臣典等人,大家都不願打頭陣,總不能讓主帥曾國荃上吧,這也太荒唐了!

看著大家個個東張西望的樣子,於是,朱洪章憋不住了,就問蕭孚泗,誰知老蕭奸詐,低頭裝作沒聽著;又問李臣典,李臣典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說,讓我去可以呀,你先給我調一兩千人。朱洪章一聽這話立馬來氣了,給你調一兩千人?

那還不如我自己去打頭陣呢!

好啊,好啊,那就你打頭陣吧。此話一說出口,估計朱洪章後悔得真想咬斷自己的舌頭。不過想想,隻要我不死,我就可以第一個攻進天京城,這樣也好。於是,湘軍由朱洪章帶隊打頭陣,劉連捷帶第二隊,其他人為第三隊,依次進攻天京城。

六月十六,中午,隨著一聲巨響,天京城一段城牆應聲而倒,虎狼一樣的湘軍穿過滾滾濃煙,一擁而上,攻進了天京城。

至此太平軍占據了10 來年的天京城,在被湘軍包圍了兩年以後,被攻破了。

李秀成率幾千兵馬護送幼主突圍,在突圍中,李秀成將自己的好馬讓給了幼主,自己則因“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東南的方山被湘軍擒獲。幼主洪天貴福也在幾個月後被清軍捕獲。

不愧為天王的兒子,連名字都要比別人個性,洪天貴福多牛呀,又是貴,又是福的。可是,他這個牛氣衝天的名字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福分,這是後話,咱們還是先言歸正傳。

隨著天京的淪陷,天平天國覆滅了。一場聲勢浩大、曆時14 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就此失敗,接下來等待天京城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

虎狼一樣貪婪凶殘的湘軍,會在天京城內展開怎樣的一場酣暢淋漓的殺、搶、燒呢?早已奄奄一息的天京城隻能無能為力地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然而,當一切塵埃落定,湘軍又將麵臨著什麼樣的命運呢?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