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康熙出生。
順治十二年(1655)冬,康熙出痘。
順治十八年二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順治駕崩。初九日,康熙繼位。
康熙元年(1662)
三月,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
五月,鄭成功逝。
康熙二年(1663)
二月,慈和皇太後佟佳氏逝。
五月,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康熙三年(1664)
四月,鼇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禦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
康熙四年(1665)
九月,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裏氏為皇後。
十月,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
三月,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
十二月,鼇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
六月,索尼病死。
九月,蘇克薩哈被議罪。
康熙七年(1668)
正月,加鼇拜、遏必隆太師。
康熙八年(1669)
四月,國子監祭拜孔子。
五月,擒拿鼇拜,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
康熙九年(1670)
十月,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複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
康熙十年(1671)
三月,設置日講官。
康熙十一年(1672)
二月,至先農壇首行耕籍禮。
十一月,幸南苑,建行宮。
康熙十二年(1673)
正月,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
三月,同意平南王尚可喜撤藩請求。
七月,吳三桂、耿精忠請求撤藩。
八月,廷議撤三藩。
十一月,吳三桂起兵反叛。
康熙十三年(1674)
二月,廣西將軍孫延齡叛。
三月,耿精忠叛。
五月,皇次子胤礽生,皇後崩於坤寧宮,諡仁孝皇後。
十二月,陝西提督王輔臣殺經略莫洛叛亂,“朱三太子”楊起隆起事。
康熙十四年(1675)
三月,察哈爾叛亂。
十一月,複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冊嫡子胤礽為皇太子,詔告天下。
康熙十五年(1676)
五月,王輔臣請降,陝甘平定。
十月,耿精忠投降,福建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
五月,尚之信投降,廣東平定。
十月,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康熙十七年(1678)
二月,皇後鈕祜祿氏崩,諡孝昭皇後。
三月,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吳三桂病死。
十月,皇四子胤禛出生。
康熙十八年(1679)
三月,禦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
七月,京師大地震。
康熙十九年(1680)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
康熙二十年(1681)
正月,增置講官。
二月,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十一月,清軍攻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康熙二十一年(1682)
三月,盛京祭祖並巡視吉林。
七月,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準備進攻台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
二月,初幸五台山。
六月,施琅率水師大敗台灣劉國軒部。
八月,台灣鄭克塽請降,台灣回歸。
康熙二十三年(1684)
正月,纂修《大清會典》。
四月,台灣設府,隸福建省。
九月,初次南巡。
十月,開放海禁。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五月,雅克薩之戰。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正月,俄重據雅克薩。
七月,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俄使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二月,孝莊太後逝。
康熙二十七年(1688)
二月,禦史郭琇參奏明珠、餘國柱等結黨,明珠之黨遭罷免。
九月,喀爾喀部為準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