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reference_book_ids\":[722485939734262886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8,\"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4},\"quote_content\":\"《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08547575297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83 任自然)
【本篇提要】
“持”,把握;“樞”,是門扉的轉軸,主管門的開關。“持樞”即把持樞機、掌握關鍵。本篇與全書各篇不同,言簡意賅,讓人懷疑是否是殘留下來的某個自然段,道藏本也在其注解的末尾這樣說:“此持樞之術,恨太簡促,暢理不盡,或篇簡脫爛,本不能全也。”今讀其文,意不連屬。由此殘篇看,本文似乎說到人君治世要效法天道,天之道崇尚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時而行,有自己的固有規律。人君治世亦應如此,要善於掌握社會自身規律,把握社會運轉關鍵,順應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來治國安邦,以推動社會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轉。其中所提到的諸如順民生以治世,調動人民的積極性等等,都對為君者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而從另一側麵剖析,此篇還蘊含著某些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自然與社會規律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暗示君王治國時要合乎民情、民意,如此才能國泰民安。此話雖是站在維護統治的立場上說的,但客觀上又有些民主的氛圍,這對與民休養生息、推動社會穩定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原典】
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①。逆之者,雖成必敗②。③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複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盛必衰④。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⑤。
【注釋】
①按文意,此句以上有缺文。缺文似提出何為“天樞”,此句即是解說“天樞”,講敘自然界的基本運轉規律。 生:萬物萌長,比喻使百姓繁庶。 養:養育,比喻使百姓安居樂業。成:比喻通過教育使其成才。 藏:保藏,比喻保護民力,不過度使用民力。 正:規律,準則。 幹,幹擾,幹犯,觸犯。 逆:違反。
②逆之者,雖成必敗:尹知章注曰:“若乃幹其時令,逆其氣候,成者猶敗,況未成者乎?”
③據文意,以上有缺文。缺文似述天人相通之論。故此句言人君治世應依天人相通原理,效法天道自然運行,按民意民生治世。
④盛:興盛。 衰:衰亡。
⑤天道:這裏是指順應自然的為政之道。 大綱:基本綱領。
【譯文】
所謂“持樞”,便是講的掌握自然之道。春天萬物萌生,夏日萬物長成,秋時萬物收獲,冬季萬物儲藏,這是自然界運行的正常規律。不可以擾亂和違背的;誰違背了它,即使一時成功,終歸也會失敗。所以說,人間君主治世也有應該把握的自然之道,那就是使百姓生息,使百姓安居樂業,把百姓教養成才,並愛護民力,不可使用過度。這種順應自然的為政之道也是不可擾亂和違背的,違背了它,雖一時強盛,終究會走向衰亡。這種順應自然的為政之道,是人間君主治國的基本綱領。
【以史為鑒】
漢朝明君善治國
三皇五帝時代在中國各朝代讀書人心中被目為黃金時代、大同世界,它之所以被中國曆代人們賦予如此崇高的向往,其原因可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治國方略。他們依照自然的法則有理有據地治國,他們崇敬美德並使百姓深受教化,他們的治國方針順應民意,賞罰製度公正嚴明,於是天下大治,所以三皇五帝的聲名才會流芳百世,被世人推為治世仁君之楷模。一代之興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朝領導者的治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