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六)
轉圓法猛獸①。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②。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義無窮③。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凶,事類不同④。故聖人懷此之用,轉圓而求其合⑤。故與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⑥。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⑦。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⑧。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凶。聖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⑨。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⑩。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11。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12。
【注釋】
①轉圓法猛獸:轉圓生計要效法威勢無盡的猛獸。轉圓,就是讓計謀像圓體轉動那樣無窮盡地產生與轉動。“猛獸之威無盡,猶轉圓之勢無止。聖人心語順物,莫得而窮之,蓋猶是也。”
②原:追溯,探究。 不測:無法測量。 通心術:通於心與術之間。此指將不測之計儲存在腦子裏,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參驗。
③神道:神妙莫測的天地萬物之道。 變:同“遍”。 說義:申說物類之義。
④形容:形勢,形態,特點。 或圓或方:或圓轉靈活,或方正堅定。此指靈活性的“圓計”和規定性的“方計”。
⑤合:合於事機,合於時用。
⑥始:開端。此指一同存在。 包大道:包容大道。此指與天地之道相合。 神明之域:幽深隱蔽之處。
⑦類:類別,類分。
⑧終:終端,結果。
⑨轉圓而從方:從靈活的無窮之計轉化到確定可行的具休措施。
⑩合語:語言相合,指迎合對方心意。 錯事:處置事件,解決問題。錯,同“措”。
11接物:與事物接觸。此指接觸實際問題。
12會:彙聚處。此指各種問題的症結。 要結:關節,關鍵的聯結。
【譯文】
轉圓生計要效法威勢無盡的猛獸。轉圓,就是讓計謀像圓體轉動那樣無窮盡地產生。要產生無窮之計,必須具備聖人般的胸懷,去探究那些奇策妙計的特點,並且領會它,掌握它,運用它,從而與神秘難測的天地之道合而為一,去論遍萬類事物,去申說無窮事物的精微大義。不同的智略計謀,各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具有靈活性,有的具有規定性;有的運用在暗處,有的公開實施;有的可致吉祥,有的可招凶災,就像萬事萬類那樣各不相同。所以聖智之士掌握了計謀的特征和用法,像轉動圓體般地生發無窮無盡的計謀,以確定哪個可以合於事情,合於時機。所以聖人能夠與造化天地萬物的原氣合而為一,其動作行為中無不與天地之道相合,以此而能明察幽暗深微的事物環境。天遠地厚不可測知,人間事物形態無窮,各具類別,各有特征。觀察一個人的計謀特征,就可以測知其結果成敗。一般人轉圓出計,有的能導致計謀成功,有的卻導致事情失敗。聖智之士明曉大道,憑此可以預知成敗存亡,所以能從無窮計謀中選取最合事情、最合時宜的計謀來製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這裏所說的“圓”,是為了迎合別人需要而擺出的種種解決問題的計謀。這裏所說的“方”,是指其中最可圓滿解決這一具體問題的措施。所謂從圓到方的“轉化”,是為了考察哪種計謀最合用。所以要接觸實際問題,是為了觀測他人對待這一問題的真實態度。我們都探知了所有問題的症結所在,就要抓住關鍵環節,那麼他人所講的解決問題的真情實意就可以接引而盡了。
【原典】
(七)
損兌法靈蓍①。損兌者,機危之決也②。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③。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④。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辭也⑤。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誌不亂而意不邪⑥。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⑧。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決⑨。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谿,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⑩。
【注釋】
①損兌法靈蓍:善於損益者應效法那能預知物兆的靈蓍。蓍,筮占之草。兌,益。
②機危:事物的關鍵時機,緊要關頭。
③適然:偶然,有時發生。 動:萌發,發展。
④有德:有德者生,此指事情發展動態。
⑤不可:不合,不相適應。
⑥不以言失人之言:不因為自己的言論主張而排斥別人的言論主張。 煩:煩亂,複雜紛亂。 邪:邪僻,偏頗,不正確。
⑦當:判定。 實:實際。此指實際行動,實行措施。
⑧圓者……不止:尹知章注曰:“夫謀之妙者,必能轉禍為福,因敗成功,沮彼而成我也。彼用圓者,謀令不行;彼用方者,謀令不止。” 是謂大功:“圓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謀既發,彼不得守其常,豈非大功哉?”
⑨權:權術。 兌:有益的情況。 威:威懾。 危:同“微”,微小。
⑩決水於千仞之堤:挖開千仞高的大堤放水,以喻勢不可擋。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仞。 轉圓石於萬仞之谿:把圓石推下萬仞深的谿穀。以喻勢猛。
【譯文】
善於損益者應效法那預知物兆的靈蓍。損益,是在事物發展的關鍵時刻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事情都包含有偶然巧合,萬物都含有成敗的可能性,事物發展中關鍵時刻的動向,不可不慎重考察。所以,聖智之士都用無為而為之的態度對待事物發展,考察對方言辭,審視事態發展。所謂增益,必須在充分了解事態之後;所謂損減,必須在計謀實行中進行。損減也好,增益也好,必須適合事物實際。否則,聖智之士是不會隨便開口說話的。所以,智識之人不會因自己的主張而輕易否定別人的意見,因而能夠做到語言扼要而不煩瑣,心裏虛靜而不亂想,誌向堅定而不被擾亂,意念正當而不偏邪。遇到問題,必定審度難易程度,再進行謀劃決策,運用自然之道去製定實施措施。並且能使對手的良策不能付諸實踐,能使對方的錯誤決策繼續施行,因而大功在握。這也是用增益損減的辦法,設置言辭去迷惑對方。要善於運用分威散勢的權術,去掌握對方的損益變化,在事物發展的關鍵時刻給對方施加影響,使其實際上按照我們的決策行事。所以,善於運用損兌權術的人,就好比千丈高堤決口,又好比萬丈陡坡滾石,聲勢威猛,使對方不得不如此、不得不按照我們的心意行事。
【以史為鑒】
溫嶠圓轉自如逃魔掌
東晉時,朝廷偏安一隅,天下大勢波詭雲譎,變幻莫測。溫嶠此時正處於時代漩渦的中心,憑借其有膽有識、博學多聞而著稱於世。皇帝司馬紹見他文采風流,又善謀善斷,很是信任溫嶠,便讓他參與朝廷的機密大事。
當時掌握朝中軍事大權的將軍王敦,企圖伺機謀反。他看中了溫嶠的才幹,便請求皇上調他去給自己當左司馬,其實是想借此使皇上失去一條臂膀。
溫嶠被調到王敦那裏後,不久便覺察到王敦已有反心,便常常為他出謀劃策。王敦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常把一些很重要的事務交給溫嶠去辦。
溫嶠注意到錢鳳是王敦的心腹幹將,便積極熱心地同錢鳳交往,還經常在別人麵前誇讚錢鳳滿腹經綸,文韜武略天下無出其右者。錢鳳聽說後,非常高興,也把溫嶠引為知己。
(80 高逸圖)
公元324年,宰相去世後,相位空了出來,朝廷讓王敦指定。溫嶠得知後,認為這是一個逃回京城的極佳時機。為了不讓王敦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溫嶠故意接連幾天不上將軍府,在家喝酒玩樂。
王敦知道後,便去征求溫嶠的意見。溫嶠醉醺醺地說:“非錢鳳莫屬!”
王敦覺得有理,又去征求錢鳳的意見。錢鳳原本就和溫嶠要好,又聽說是溫嶠介紹自己,便感激地說:“溫嶠比我強,還是讓他去吧!”
王敦又回到溫嶠那裏,溫嶠故意再三推辭。可他越是推辭,王敦就越覺得溫嶠對自己忠誠,便非讓他去不可。於是王敦立即上表,說人選已定,三日內即可到任。他還叮囑溫嶠要替自己嚴密監視朝廷的一舉一動。
溫嶠如願以償後,高興之餘又想到了錢鳳。因為此人詭計多端,心機周密而又多疑,若一旦被他識破,突然橫加阻擋,豈不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於是在餞行會上,溫嶠故意裝出喝得酩酊大醉的瘋樣,走到錢鳳麵前,趁他喝自己敬上的酒時灑出一滴,就尋釁把他的帽子打落在地,並大罵道:“什麼東西,溫大爺給你敬酒,竟敢倒掉!”
王敦一見溫嶠醉了,趕緊命人把兩人分開。
臨行前,溫嶠淚流滿麵,對王敦依依不舍。溫嶠剛走,錢鳳果然趕來對王敦說:“溫嶠曾做過太子庶子,和當今皇上司馬紹關係十分密切。這個人未必靠得住!”
王敦聽了哈哈大笑:“看來你的胸襟也太狹窄了吧!他昨日隻是喝多了,雖然對你有些失禮,但從前他對你也是讚賞有加啊!”並沒有把錢鳳的話放在心上。
溫嶠回去後,立即將王敦的大逆不道一五一十告訴了皇上,司馬紹便命人剿滅了王敦。
溫嶠在此之所以能成功逃脫王敦的魔掌,便得力於他對“轉圓”術的巧妙運用。縱觀全程,溫嶠策劃謀略的速度和高明程度實在讓人歎服。轉圓雖有成凶者,但隻要善於把握要領與時機,便能像溫嶠這樣轉圓成吉。而且使用計謀時,如果不能於直中取,便要轉向曲中求。溫嶠對付王敦之法,稱得上是智謀中的經典。他先為王敦出謀劃策,再反過來曲意協助王敦造反,並注意拉攏關係,然後相機脫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他脫身在望時,溫嶠並未得意忘形,而是小心謹慎,再三揣度,抓住機會預先消除隱患。以上種種,皆可看出溫嶠真正把轉圓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運轉自如的境界。
狄仁傑隱忍以行、以退為進
當你處於弱勢時,一定要記得忍住急於求成的心態,不要過早暴露自己,而要憑借著各方條件與有利形勢,善加利用,暗中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力量與威勢。當然,在保持和發展自己強勢的同時,還要學會韜光養晦甚至裝瘋賣傻,盡量掩飾自己表麵的聲威,隱忍以行,以退為進。這就是所謂的“分威伏熊法”的靈活運用。
唐代武則天專權時,為了掃清自己當皇帝的前進道路,先後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來俊臣、周興等一批酷吏。
這一次,酷吏來俊臣竟憑空誣陷平章事狄仁傑等人有謀反行為,並出其不意地先將狄仁傑逮捕入獄,然後上書武則天,建議武則天降旨誘供,還說如果罪犯承認謀反,可以減刑免死。
狄仁傑突遭此難,被監禁於大牢裏,既來不及與家裏人通氣,也沒有機會麵奏武後說明事實,心中不由得焦急萬分。審訊的日期到了,來俊臣剛在大堂上宣讀完武後誘供的詔書,就見狄仁傑已伏地告饒。他趴在地上一個勁兒地磕頭,嘴裏還不停地說道:“罪臣該死,罪臣該死!大周革命使得萬象更新,我卻仍堅持做唐室的舊臣,理應受誅。”狄仁傑來了這麼一手不打自招,反倒使來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在唱哪一出了。但既然狄仁傑已然招供了,來俊臣將計就計,判了他個“謀反是實”,免去死罪,聽候發落。
來俊臣退堂離去後,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壽悄悄地對狄仁傑說:“你可以再誣告幾個人,如把平章事楊執柔等幾個人也都牽扯進來的話,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罪行了。”狄仁傑聽後,感慨萬分地說道:“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自己既沒有幹這樣的事,更與別人無關,怎能再無故加害他人?”說完便一頭向大堂中央的頂柱撞去,頓時血流滿麵。王德壽見狀,嚇得心膽皆裂,急忙趕上前將狄仁傑扶起,送到旁邊的廂房裏休息,又跑出去趕緊處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漬。狄仁傑一見王德壽出去了,急忙從袖中抽出手絹,蘸著身上的血,將自己的冤屈都寫在了上麵。寫好後,又把棉衣的裏子撕開,把狀子細心地藏了進去。不一會兒,王德壽就進來了,見狄仁傑一切正常,這才放下心來。
狄仁傑便對王德壽說:“天氣這麼熱了,煩請您將我的這件棉衣帶去,交給我家裏人,讓他們將棉絮拆了洗洗,再給我送來吧。”王德壽答應了他的要求。
狄仁傑的兒子接到棉衣,還聽說父親要他將棉絮拆了洗,就感到這裏麵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壽後,立即將棉衣拆開,看到了血書,這才知道父親遭人誣陷已入大獄。他幾經周折,最後終於托人將狀子遞到了武則天手裏,武則天看後,弄不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派人把來俊臣召來詢問。來俊臣做賊心虛,一聽說太後要召見他,知道事情不妙,急忙找人偽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謝死表”奏上,並編造了一大堆謊話,將武則天應付過去了。
(81 武則天無字碑)
又過了一段時間,曾被來俊臣妄殺的平章事樂思晦的兒子也出來替父伸冤,並得到武則天的召見。他在回答武則天的詢問後說:“現在我父親已經冤死了,人死不能複生,但可惜的是,太後的法令卻被來俊臣等人給玩弄了。如果太後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吩咐一個忠厚清廉、深得您信賴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謀反的狀子,交給來俊臣處理,我敢擔保,在他酷虐的刑訊下,沒有不承認的。”武則天聽了這話,稍稍有些醒悟,不由得想起了狄仁傑一案,忙把狄仁傑召來,不解地問道:“你既然有冤,為何又承認謀反呢?”狄仁傑回答說:“我若不承認,可能早就死於嚴刑酷法了。”武則天又問:“那你為什麼又寫‘謝死表’上奏呢?”狄仁傑斷然否認說:“根本沒有這回事,請太後明察。”武則天拿出“謝死表”核對狄仁傑的筆跡,發覺完全不同,這才徹底明白過來是來俊臣從中做了手腳,於是便下令將狄仁傑無罪釋放了。
狄仁傑忍耐住剛強直率的性格與對手周旋,終於使自己得到昭雪。在人生複雜莫測的競技場中,若遭受到了一些不公待遇,也不妨先忍一忍,這是鬥爭中的良策。相反,如若隻知一味以硬碰硬,不是大聲疾呼,便是惱羞成怒,最終隻會讓自己吃大虧。所以,不妨認真體悟一下“分威伏熊法”,定能從中有所獲益。
【商界活用】
一鳴驚人話“野狼”
台灣的三陽工業公司是一家摩托車製造廠商,不論在生產規模、機器設備、員工技術、售後服務等任何一方麵,它均不輸於同島的12家同行中的任何一家。但其銷售情況卻始終落後,難以取得勝過別家的市場地位。1974年,三陽準備推出一種新型摩托車,為了能一舉成功,它選中了台廣公司作為它的廣告代理。
台廣公司在做了周密的市場調查之後,發現三陽公司推出的摩托車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本身又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但與其他廠商相比,三陽公司的實際地位與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卻相去甚遠,甚至被認為是“劣等品”製造商。為了扭轉這種不公平的境遇,台廣公司決心以強有力的廣告創新戰術,來促使新產品上市後能一鳴驚人。
首先要進行的是為新產品命名。經過數次商談,廣告代理業的策劃與設計專案小組一共想出了近700個名稱,然後進行淘汰。淘汰到隻剩下15個時,再進行投票。投票時,還邀請了多位消費者參加。結果,“野狼”這一名稱,由於被證明勝過了其他科學性、動物性名稱而得以采用。
接下來是編印摩托車正確使用方法手冊,供消費者索閱以及作適當的分發,並編印了新推出的摩托車掛圖,懸掛在各地經銷店。並通過經銷店的推銷人員與受過廣告技術訓練的修理人員,告知消費者在這方麵的許多常識,且特別強調,不能購用假機油,以免損傷車子。
於此同時,他們編印了一套大型海報,共三張(均為全開),分送各地經銷店張貼。這三張海報,足以布滿每一家經銷店的牆壁,且具有POP作用。一時之間,這500家左右的經銷店均變為三陽摩托的專賣店,聲勢甚強。
而他們最重要的廣告戰術,還是在新產品正式上市前,造成全省消費者停止購買六天,這著棋下得頗為轟動、驚人。
1974年3月26日,台灣兩張主要的日報上,都刊出了一則沒有注明廠商的摩托車廣告,麵積是8欄50行,四周是寬闊的網線邊,中間保留成一塊空白,空白上端有一則漫畫式的摩托車插圖,圖的下麵有六行字,內容是:“今天不要買摩托車,請您稍候六天。買摩托車您必須慎重地考慮。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車,就要來了”。
次日繼續刊出這則廣告,內容隻換了一個字:“請您稍候五天。”這天的廣告開始引起了廣泛的反應。同行們打聽到了是三陽的廣告,紛紛向三陽發牢騷,詢問“為什麼這兩天叫消費者不要買摩托車?”因為每一家摩托車店的營業額都減少了。
第三天,繼續刊出這則廣告,內容重點仍隻換了一個字,變為“請您再稍候四天”。這天的廣告又引起了更大的反應,連廣告主本身的各地經銷店都抱怨銷售減少了。
第四天,廣告內容取消了“今天不要買摩托車”一句,而改為“請再稍候三天。要買摩托車,您必須考慮到外型、耗油量、馬力、耐用度等。有一部與眾不同的好車就要來了。”這天的廣告引起的反應,使得廣告主所屬的推銷員們大叫“受不了”,因為這幾天來的廣告已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推銷量。這三天中,裏裏外外的反應,使得廣告主自己也有頂不住的感覺,幾乎想中止這套預告性廣告了。廣告代理業方麵的專案小組負責人,則苦苦勸住廣告主:要忍耐,要支持。
第五天的廣告,內容稍改為“讓您久候的這部無論外型、衝力、耐用度、省油等都能令您心滿意足的野狼125摩托車,就要來了,麻煩您再稍候兩天”。
第六天的廣告內容又稍改為“對不起,讓您久候的三陽野狼125摩托車,明天就要來了。”
第七天,這種新產品正式上市並刊出全頁麵積的大幅廣告,果然造成極大的轟動。廣告主發送各地的第一批貨共有幾百部,立即全部售完。以後,連續不斷的暢銷,累得若幹地區的經銷商幹脆自己派人到工廠去爭著取車,以應付買主的需要。“野狼”一下子成為市場中的熱門貨,經銷商信心大增。廣告主在市場的聲譽亦隨之大大改觀,其以往所出產的其他型號摩托,銷路亦連帶地趨好。
新產品打響後,廣告代理業繼續為廣告主推出了組織類廣告,以配合產品類廣告,加強消費者的購買信心。組織類廣告在報紙媒體上共推出三則,均為全頁的大麵積廣告。第一則以“老伴”兩字為大標題,用的是桃園市的一位魚販做模特兒,說明他所購用的一部三陽摩托車,已足足騎了十年零四個月,還是完好無損的。第二則以“我明天又要去受訓”為大標題,用廣告主公司一位姓黃的設計師為模特兒,說明在技術方麵三陽有不斷研究創新的精神,不僅在國內受到重視,更受到日本同業的重視。第三則以“馬上出貨”為大標題,用成興工業公司負責人為模特兒,這一家公司專門製造摩托車的強鋼後叉,是廣告主的衛星工廠,這說明廣告主驗收各衛星廠所製造的零件非常嚴格。以上每—則的畫麵都是巨幅寫真照片,並以疊影方式表現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