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論不是一個為人和人或人和工作進行配對的方式。它預測了,如果兩個人屬於同一類型,他們可能更加了解彼此那一部分的行為。在生活中,相同類型的人或明顯相反類型的人可能彼此相厭或相愛,雖然每個類型都有特定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利用溝通技巧,來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第一節 有效地交流
每個公司的雇員都需要掌握有效進行交流的能力。對於在不同行業從事不同職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普通雇員、職業經理以及協助人員來說,交流能力都是決定他們事業成敗的關鍵。我們進行交流的目的不外乎清楚地表達自己,被人理解接受;但是現實情況卻是經常無法實現這個目標,有時甚至最高明的交流者也會被人誤解,因此我們有必要改善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一、工作中信息的失真
在某些情況下你說的話是否曾經遭人誤解呢?又或者,在聽完別人的講話後,你是否曾經感覺到自己並沒有真正聽進去呢?上麵這兩種情況,事實上都是基於“九型人格”的信息失真在起作用。我們講話時,自身人格類型所特有的談話方式、身體語言以及盲區就會自動使我們所要說的話失真;在聆聽時,我們仍然通過“九型人格”選擇過濾所聽到的內容。
我們不可能總是了解與自己交流的對方究竟屬於哪種人格類型,但是如果確定了自己的人格類型,我們就能盡量改善自己這一方交流能力。知道如何進行交流,這是第一個步驟,然後才能決定自己需要改變些什麼。
當我們向別人傳達信息時,有三種失真會在中間發揮作用:談活方式、身體語言以及盲區。談話方式指的是我們講話以及講話內容的總體模式。有的人語速緩慢,別人容易抓住重點;有人甜言蜜語,有人講話則像機關槍一樣;有人愛講故事,有人愛分派任務;有人隻淡論自己的感受,有人卻隻就事論事;還有一些人沉默寡言,幾乎什麼都不講。
1.談話方式
馬林,一個屬於實踐型的律師,談話方式簡明、直接。他原本覺得這樣會給人誠實、坦率的印象,沒想到卻被人解讀為生硬、盛氣淩人。馬林覺得自己在和別人談話時清楚明白、重點突出、誠實可信,然而他的一些同事卻認為他的談話方式匆忙急促、非常粗魯,感覺就像要盡快結束談話、趕緊回去繼續工作。究竟誰的感覺才是正確的呢?馬林,還是那些認為他比較粗魯的同事呢?
2.身體語言
李磊,屬於忠誠型,一個成功的管理谘詢師。李磊正在給一個生產企業的高級雇員做關於他們機構效率的調查報告。其中一個經理認為這個描述性的報告包含太多對該企業的嚴厲批評,於是李磊開始為自己辯護。這時聽眾中突然有一個人說:“我覺得他開始發火了。”李磊連續地用拳頭拍打桌子,皺著眉頭,大聲說:“我沒有生氣。”聽眾開始盡量控製自己不發出笑聲,因為李磊的身體語言已經表明了他的真實感覺。
3.盲區
屬於指導型的王輝總是不得不被推到領導崗位,盡管他已經一再表示更願意做一個默默奉獻的職員。王輝非常有條理、聰明、有戰略目標,能夠出色地培訓缺乏經驗的員工,因此公司總希望他能夠晉升到一個更高的領導崗位。王輝對此感到驚慌,他覺得自己易怒的個性肯定會把一切搞砸。王輝參加了一項管理培訓,過後自己的問題不在易怒上麵,而是由於自己人格類型所具有的盲區——易受攻擊的個性和隨後過於強烈的反應。培訓師發現在工作過程中,有兩種談話內容總會引起王輝過度的反應:一是對他本人的不真實的描述或者誹謗,另一個就是對其關心的人的負麵評價。即使培訓師提前告訴他這種談話內容即將發生,王輝還是會忍不住發怒,感到受挫和傷心。因此對於王輝來說,認真研究一下這個盲區對其成長和未來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身體語言包括我們的姿勢、麵部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精神狀態以及其他數不勝數的無需語言表示的外在表現。談話方式和身體語言結合起來可以透漏出80%甚至更多我們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而另外20%才來自於我們真正說出來的內容。
盡管身體語言對交流來講非常重要,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卻不了解自己的身體語言,因為它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基本上都是無意識的表現。即使我們整天都在呼吸,也很少會去留意。
盲區所包含的信息對我們自身來講不是很明顯,而他人卻很容易察覺到,我們不知不覺地通過談話方式、身體語言以及其他可推斷的表現泄漏出我們的盲區。是否有人指出你在講話時的小習慣,比如經常清嗓子、拉頭發、站著的時候交疊雙腿、或者不斷地“嗯嗯啊啊”。初次聽到這些時你肯定還會很驚訝,而這些都是盲區所泄漏出的信息。每個特定的“九型人格”類型都有自己獨特的盲區,無心地向他人不斷傳遞著一些無意識的信息。
接收者也會通過失真的濾鏡來過濾發送者所說的內容,而這種過濾過程也是無意識的,不同的人格類型所關注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如果你比較關注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像給予型一樣)或者擔心對方是否要占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觀察型經常如此),那麼你就不可能擁有足夠清晰的頭腦來正確判斷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很多幫助人們提高交流能力的課程都會教授一項技巧——“積極地聆聽”,即在對方講話時先認真地聽,然後再向對方解釋自己的理解,看是否正確。即便我們努力正確聽取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錯過一些信息或者誤解對方的意思。這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作為人類總是不自覺地選擇我們所聽到的內容。
★二、不同人格類型的溝通模式
每種“九型人格”類型都有自己特定的談話方式、身體語言、盲區以及失真的濾鏡。下麵我們將分別介紹。
(一)完美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精確的、直接的、振奮人心的、清晰的、詳細的;
2.和別人分享關於工作任務的想法;
3.思維反應快速;
4.在被批評時開始自我防禦。
身體語言——
1.腰板挺直;
2.肌肉緊繃;
3.目光直視;
4.身體語言可能泄露出自己否定的態度;
5.衣著講究,經過仔細整理和熨燙。
盲區——
1.看起來有些挑剔、不耐煩,或者生氣;
2.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失真的濾鏡——
1.被他人批評;
2.專心於自己的想法;
3.關注他人的表現是否正確以及可靠。
(二)給予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詢問問題;
2.給予讚美;
3.關注他人是否滿足;
4.很少提到自己;
5.聲音溫柔;
6.聽到不喜歡的話時會感到生氣或者開始抱怨。
身體語言——
1.微笑的、輕鬆自在的;
2.放鬆的麵部表情;
3.坦誠的、優雅的身體動作;
4.激動時眉頭腎皺,麵部緊張。
盲區——
1.他們慷慨、友好、樂於助人的表現後麵可能包含著隱藏的目的;
2.如果時對方不感興趣,就會迅速逃離。
失真的濾鏡——
1.他人是否喜歡自己;
2.自己是否喜歡對方;
3.自己是否願意幫助對方;
4.對方的影響力有多大;
5.對方是否準備傷害自己想要保護的人。
(三)實踐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清晰的、有效率的、邏輯嚴謹的、經過良好構思的;
2.語速快;
3.避免自己所知甚少的話題;
4.避免顯示自己消極一麵的話題;
5.列舉具體的例子;
6.對長時間的談話表現不耐煩。
身體語言——
1.看起來有條理的;
2.看起來有自信的;
3.從胸腔處深深地呼吸;
4.肩膀聳起;
5.為引起影響而故意做出某種行為;
6.經常四處張望觀察別人的反應;
7.讓對方知道是時候該結束了。
盲區——
1.認為對方沒有能力時會變得不耐煩;
2.避免討論自己的失敗經曆;
3.表現得很有緊迫感;
4.表現得非常著急或者看起來不太理會他人;
5.可能看起來有些粗魯,虛偽。
失真的濾鏡——
1.信息對自己是否有用;
2.信息是否會影響自己目標的順利速成;
3.對方是否表現出自信和能力。
(四)浪漫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經常掛在嘴邊的詞包括“我”、“我的”;
2.討論自已;
3.談論感受;
4.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5.詢問一些私人問題;
6.深思熟慮地選擇措辭。
身體語言——
1.緊張的;
2.急迫的;
3.關注內心的想法,好像要解釋自己說的每一個字;
4.專心進行交流,不願意被打擾;
5.眼睛濕潤或者看起來有些哀傷。
盲區——
1.使用一些動作將談話內容重新拉回到自己身上;
2.即使對方不願意繼續話題,仍然要把話說完;
3.看起來具有戲劇性,或者做作。
失真的濾鏡——
1.針對個人的拒絕;
2.被蔑視或者貶低;
3.不願意顯得有缺點;
4.被誤解。
(五)觀察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講話要麼簡單扼要,要麼長篇大論;
2.精心選擇用詞;
3.很少分享個人信息;
4.分享思想而不是感受。
身體語言——
1.表達想法時很少涉及感情內容;
2.顯得獨立、自製,沒有太多身體語言。
盲區——
1.不會表現出熱情;
2.顯得冷淡、疏遠;
3.有時說的太多,可能會失去聽眾;
4.有時說的太少,可能就無法被別人理解;
5.有時顯得謙遜,有時顯得很優秀。
失真的濾鏡——
1.要求和期望;
2.感覺不適當;
3.他人帶來的情緒壓力;
4.信任他人以保留隱私;
5.覺得身體接觸太過親密。
(六)忠誠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開始是分析性的評論;
2.講話要麼斷斷續續,顯得很猶豫,要麼大膽、自信;
3.討論煩惱、令人關心的事以及進行假設分析。
身體語言——
1.眼神大膽、直接;
2.顯得興奮、迷人、投入;
3.有時眼神又會水平地來回移動,像在掃描危險;
4.麵部表情擔憂;
5.感覺到威脅時快速的無聲反應。
盲區-——
1.進行最差後果的預想會給人留下消極、悲觀、什麼也做不成的印象;
2.自我懷疑和擔憂會讓別人質疑自己的能力;
3.無論如何努力掩飾自己,擔心的表現還是很明顯。
失真的濾鏡——
1.別人運用權力是否正當;
2.將自己的想法、感覺歸因到他人身上;
3.他人是否值得信任。
(七)享樂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話快速、自然;
2.講述動人的故事;
3.從一個話題轉移到另一個話題;
4.樂觀的、有魅力的;
5.避免談論關於自己的負麵話題
6.重新組織負麵信息。
身體語言——
1.微笑、眼睛明亮;
2.生氣時嗓音比較尖銳;
3.麵容活潑,手勢或者胳膊的動作很多;
4.講話時可能繞著什麼走或者來回踱步;
5.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盲區——
1.可能並沒有完全吸收自認為已經掌握的信息和知識;
2.沒有認識到正是由於自己的行為才導致沒被認真對待;
3.經常變換的想法以及活躍的身體語言會造成別人的不安。
失真的濾鏡——
1.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貶低;
2.覺得知道對方要說些什麼內容,就不再認真聆聽;
3.別人可能要對自己進行限製;
4.被迫承擔一個長時間的責任。
(八)指導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大膽的、命令的;
2.描繪大的、戰略性的藍圖;
3.為了構建或者控製形勢進行說明;
4.對細節表現得不耐煩;
5.言辭強烈直到對方給予回應;
6.可能會直接表達憤怒;
7.可能講述粗俗的或者關於身體的笑話;
8.可能說得很少;
9.覺得自己被批評時開始責難他人。
身體語言——
1.即使沉默時,身體語言也很明顯;
2.調整聲音的音量以達到最大的影響力;
3.強烈的無言暗示。
盲區——
1.一些並不膽小的人也會被他們嚇到;
2.他們的精力比自己預想的還要旺盛,即使在盡量抑製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3.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第8型那樣迅速抓住機會;
4.有時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第8型可能會顯露出自己的缺點。
失真的濾鏡——
1.幫助那些自己認為應該幫助的人;別人的軟弱;
2.控製;
3.誠實;
4.被人責備。
(九)調停型的溝通模式
談話方式——
1.按照順序提供細節信息;
2.盡量公平,照顧到方方麵麵;
3.表麵讚同而實質上內心反對;
4.使用的表示同意的詞常是“是”、“啊哈”。
身體語言——
1.隨和的、放鬆的;
2.微笑;
3.很少顯露強烈的情緒,尤其是負麵的感受;
4.通過麵容而不是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
盲區——
1.長時間的解釋導致聽眾喪失興趣;
2.列出多種觀點,導致自己的真正看法缺少影響力或者可信性;
3.別人不能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
失真的濾鏡——
1.要求他們改變或者做某些事情;
2.被批評、忽視或者輕視;
3.別人擁有相反的觀點;
4.害怕別人對自己生氣。
為了避免被人誤解,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我們談話的方式。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交流模式,然後努力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樣,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正確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就要盡量減少失真的濾鏡所起的作用。在確定了自己人格類型的失真內容後,應該努力降低甚至刪除它的功能。
★三、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
每個“九型人格”類型的交流方式都是自然形成的,這已經成為我們各自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通過努力,這些交流方式仍然可以改變。下麵羅列了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我們去除失真濾鏡的影響,改善自己的交流能力,從而正確地理解他人,同時也被他人理解。
1.一次改變一個行為。一次隻需改變一個行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一次想要改變一切的想法不太可能實現;另外,每個特定行為的改變都會導致其他方麵的改善。建議大家按照下麵的順序改善自己的交流方式:
(1)談話方式
(2)身體語言
(3)盲區
(4)失真的濾鏡
最簡單的方法是首先改變自己已經意識到的行為。上麵的這四個方麵就是按照我們的意識程度排列的,從最明顯的到最無意識的。
2.增強自己的意識。進一步了解自己在發送和接收信息時是如何使相關內容失真的。
(1)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花15分鍾總結一下當天與他人進行的所有交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人格類型對我和他人的交流究竟有什麼影響?寫下自己的答案以防忘記。
(2)接著上一步的下一星期,閱讀自己記下的內容,盡量找自己交流方式的特征。
(3)再一個星期,隻是觀察自己是否像步驟(2)中發現的那樣進行交流。
(4)在步驟(3)的那個星期的最後,選擇一個決定改變的行為,然後,再花一個星期,觀察自己究竟在什麼時候又開始實施這種行為。如果有可能,就在行為過程中把它記錄下來。
(5)最後,開始改變這個行為。花費一個星期,隻改變一個行為。你可以在準備實施該行為之前改變自己,或者在實施過程中停止該行為,兩種方法都是有效的。
(6)重新回到步驟(4),選擇一個新的決定改變的行為;重複需要的步驟,記住一次隻改變一個行為。
3.獲得反饋。征求別人,包括同事,對自己交流方式的反饋意見。選擇那些了解你的人或者你尊敬的人。
4.錄音或者錄像。將自己與別人的電話交流進行錄音,反複地聽幾次,然後放給別的人聽,征求他們聽後的印象。在開會時或者演講對進行錄像,反複播放幾次,觀察自己人格類型所具有的行為方式。
5.積極地聆聽。積極地聆聽可以降低接收時失真濾鏡的作用,將自己對別人講話的內容以及感情的理解講給對方聽,從而確認自己聆聽技巧的正確率。
▲第二節 建設性反饋意見
“反饋”涉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行為的直接、客觀、簡單、禮貌的看法。缺乏反饋能力、缺乏成果預測能力和缺乏技巧被視為有效實現工作目標的三個最大障礙。遺憾的是,絕大多數公司和個人不願意進行反饋。很多人要麼沒有認識到反饋的重要性,要麼對自己提供反饋的能力沒有自信。有些人則是由於自己的原因——比如說害怕反饋會傷害對方的感情或者使形勢更加惡化。
★一、不同人格類型的反饋提示
每種“九型人格”類型當中都有一些人善於傳遞反饋意見,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總會犯一些錯誤,而這些錯誤則是與我們人格類型所表現出的行為趨向聯係在一起的。
盡管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但是每種人格類型都有自己中意的傳遞信息的方式,通常就是自己喜歡的接受信息的方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善良的本意並不代表我們就能有效地傳達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