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的建議,提示了其中一個答案。對指導型來說,給予型的“與他人保持融洽關係”,是扭轉不利局麵的正確方向。但是,如果浪漫型也朝這個方向變化,那就是在與他人交往中的逃避行為。因此,各種類型要想向好的方向變化,就必須克服由“誤區”帶來的弊端,進而發揮與相反方向類型的能力。
我們有時接受他人的忠告,有時向他人提出建議,我們的建議大多來自自己的人生教訓。但是,通過學習九型人格理論我們了解到,不根據各人的特性而試圖引導人們朝向正確的方向,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各人的特性、各種類型人的本質本來就各不相同。一項建議對某個人來說可能是最好的,對另一個人來說則可能是最糟糕的。要想朝好的方向轉變,就應該先了解自己的本質,以此為前提朝著正確的方向行動。
▲第三節 根據自己的性格類型塑造完美自我
九型人格理論追求的目標是,無論人們是處於何種類型,都能展示出自身好的一麵。為達到這個理想的境界,必須徹底了解各種類型的本質和陷阱,從根本上改變自我。為此,我們將提出各種類型如何改變自我的綜合性建議。隻要接受這些建議,哪怕隻是一點一點地與內在的自我進行對話,從小處做起,點滴地積累細微變化,就能擺脫陷阱,發揮各人原有的魅力。而且還能恰到好處地汲取並發揮其他類型的長處。
★一、完美型的自我完美訣竅
■一位完美型的改變:
通過學習九型人格理論,我理解了日常事務和重要事務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前誤以為通過自己體驗和理解而形成的價值標準是絕對正確的,後來終於認識到人各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不同的偏愛。以前一直不願承認這一點,現在的確感受到價值多樣性帶來的益處。我也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雖然是微小的,但自我的存在卻是十分重要的。最難得的是我從此能夠坦率地表達意見,不加挑剔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和行為。
此外,通過控製追求完美的欲望,焦躁的情緒得到緩解,生活變得更輕鬆了。■
(一)試著讚美自己也讚美他人
完美型固執地認為,世界要麼是完美的,要麼有致命的缺陷,兩者必居其一。而且認為隻要自己做得完美無缺,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同,所以他們反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看法。完美型要想改變自我,應先承認自己對完美的追求脫離現實,並且放棄這種追求。也就是說,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標準是否一定正確,要看到他人價值觀中卓越的部分。隻有這樣,才能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絕對正確,才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價值觀。
對自我價值觀過於執著的完美型,既不善讚美自己也不善讚譽他人,總是以嚴格的標準待人待己。一旦發現錯誤便一味自責:“為什麼沒能及早發現錯誤呢?”對他人的錯失也很惱火。如果他們能放棄絕對觀念,誇讚他人的話,就能得到自我解放的快感,人際關係也會有戲劇性的好轉。
完美型追求盡善盡美,本身是很了不起的。但由於主觀性太強,難以認識真正的完美。所謂真正的完美,必須在正麵因素和負麵因素之間達到最佳的平衡,單單積累正麵因素並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因為完美不是不接受批判,而應該是在充分接受批評的前提下逐漸磨練而成。所以,完美型應該知道:連續的失敗正是通向真正完美不可或缺的過程,沒有必要害怕,失敗絲毫不能損害完美。
(二)率直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過於追求完美會產生情緒上的憤怒,而完美型往往既意識不到這一點,也無法有效地宣泄自己的情緒,憤怒越積越多。因此,完美型必須承認自身這種狀況。明明感到煩躁卻強做笑臉,或者氣衝喉頭卻故意冷靜地說話,這種時候,內心無疑強壓著憤怒。如果不注意常常消除這些壓力的話,將有害於身心健康。
完美型應該認識到,即使表現出憤怒情緒也不會有損於完美,不妨坦率地表達憤怒。在瞬問爆發蓄積的憤怒,無疑會使周圍的人感到困惑不解,從而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但是,隻要控製在一定程度之內,發泄憤怒並不會破壞人際關係。更為理想的方式是,不是以發火來表達憤怒,而是將憤怒轉化為實現目標的能量。
隻要意識到憤怒情緒的存在並加以控製,完美型就能變憤怒為動力,轉化的能量能夠在工作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三)享受快樂的人生也是有價值的人生
完美型傾向於否定自己的享樂行為,往往把享樂放在次要的位置。他們內心認為,欲望是罪惡,它將導致社會秩序的崩潰。其實,自製力很強的完美型應該更坦率地麵對內心的要求。從根本上說,他們之所以對人對己采取憤怒、批評的態度,是因為內在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為了消除憤怒,應該向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人撒撒嬌,或以更多的享樂來獎勵自己的努力。
此外,完美型還應認識到他人也有享樂的權利,如果看到他人歡欣或正在享受快樂便感到不高興的話,就要警覺自己的心理過於狹隘。
完美型之所以有這種禁欲主義心理,是因為他們不擅長區別輕重緩急。由於主觀而視野狹窄,無法分清先後輕重,一個接一個地接受任務,最終將自己的要求擱置一旁。且他們害怕傾力於某件事而又做得不夠完美,所以往往拖著不做決定。為此,完美型必須區分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是“想做的事”,迅速列出事情的先後輕重,做出決斷。
在人際關係上,完美型非常在意他人的表現。認為別人所得就是自己所失,隻有打消這種念頭,才能擺脫追求完美的性格陷阱。完美型常常誤以為自己受到周圍人的批評,這時應直接向對方問個明白,其實那往往是他們庸人自擾。所以,完美型遇到什麼擔心事的話,應該先把情況弄清楚。
完美型最大長處在於他們總是朝著目標不斷地努力,在這方麵,他們的能量是其他任何類型都望塵莫及的。他們很聰明,能向縱深發掘、建構條理分明的概念體係。隻要能擺脫追求完美的心理誤區,其能量將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成為發展的有力武器。
完美型即使擺脫了追求完美的心理誤區,仍有可能積聚憤怒情緒。但是,他們不發無名之火,而是針對製度或社會中存在的矛盾、不公平或不公正而憤怒。這種憤怒是正當的,當達到高潮時,完美型內心的批判者就會消失,他們全身會充滿能量,通過發泄憤怒而發揮更大的能力。擺脫完美主義的成熟的完美型,能夠積極、靈活地運用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給予型的自我完美訣竅
■一位給予型的改變:
我早就知道自己有以成見看人的傾向,通過九型人格理論來審視自己,發現自己有“以甜言蜜語來欺騙人”的誤區。這太可怕了!原來,我把自己當成悲劇裏的主人公、好人,讓人誇獎以及為了引起他人同情而編造故事等等,乃是想控製他人。
我常常感到他人態度冷冰冰的,自己有種漂泊感。在學了九型人格理論後,開始學會從他人的立場來思考。如此一來,才明白自己情緒不好溢於言表,使周圍的人感到不快。例如,在忙於工作時,有人打攪,就會一反平常友善的姿態,做出相反的反應。我現在不再像從前那樣顧慮周圍氣氛,注意自己所處位置,這一切都虧了九型人格理論的教誨。■
(一)不受他人左右,了解自己的需求
總是在意他人願望的給予型,往往不關心自己需要什麼。給予型滿足他人願望的目的是想獲得別人的好感和愛,對此他們不願承認。實際上,他們是試圖通過幫助人而介入他人生活,由此來舒慰自己被壓抑的願望。給予型必須首先了解自我。
給予型因為要滿足許多人的願望,還必須表現出人格的多重性。而且,在多重人格中並不存在真正的自我。不到“多重自我”相互問混亂錯位,彼此難分,他們是不會意識到這一點的。他們在不同的人麵前要表現不同的自我,最後不知道該表現哪一個自我才好。直到此時,給予型才痛苦地意識到那許多個所謂自我不過是假象。
因此,給予型必須認識到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矛盾,保持自我的一貫性。弄清自己真正的願望,明確區別他人的願望和自身的願望。給予型在既想幫助他人,又想實現自我要求的時候,會顯得焦躁不安。如果能認識到這點,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多麵性。而隻有搞清自己的真正願望,才能改變看人臉色的毛病。
(二)尋求自立
但審視自己的內心,會給給予型造成極大的不安。對他們來說,能夠被他人誇獎和感謝,就心滿意足了。一旦脫離他人的關注,他們會感到空虛難耐。盡管如此,但博得好感和被人愛戴完全是兩回事。要被人愛戴,就必須自立。然而,給予型誤以為自立意味著不再被人愛戴。因此,他們總是避免談到有損自己形象的話題,隻想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麵,可這並不能獲得真正的尊敬或愛戴。
當極想博得對方的好感時,給予型會投其所好地恭維對方,試圖討得歡心。其實,不停地吹捧他人,恰恰是自身極度不安的表現。沒有根據地隨意吹捧對方時,也正是擔心對方不認可自己的時候。
另一方麵,給予型知道獲得他人的好感就可以操縱對方。他們首先推測對方想要什麼,盡量滿足其要求。其次,在言談中不動聲色地說出自己的要求,向對方施加壓力。如果對方是有權勢的人,給予型就會試圖提高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不過他們不願當“老大”,隻想當“老二”。其實內心也很想當“老大”,但擔心當了“老大”後會失去應得的東西。他們隻有在要求得到滿足、或遇到能保護自己的人時,才感到安全。
操縱他人的技巧在社會生活中能發揮很大的功效,正因為如此,給予型必須對自己性格中的這種傾向保持警惕。想要操縱他人這一願望反過來會阻礙人的自立,搞不好還會引起周圍人的反感,使自己陷入絕望。所以,給予型必須警惕自身性格中攀附權貴、操縱他人的傾向。
(三)與人深交
當給予型從周圍人那裏得不到好感時,就會陷入受害妄想,認為周圍人剝奪了自己的自由。對那些漠視自己努力的人懷有報複心理,原因是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但必須指出,這種自尊心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對那些曾經對自己有好感,後來又改變的人,給予型的報複心表現得尤其強烈。由於先入為主地認為對方已肯定了自己,所以關於對方不友好的判斷本身就是可疑的。那種把笑臉和歡迎詞當作肯定的證據顯然是錯誤的。實際上,真實的感情也許與社交辭令不同。為了避免誤會,給予型應時時注意,與人交往不可停留在表麵上,而要深人心靈深處。
如果理清不依賴他人的自立心,以及“追求他人愛意”的強烈要求兩者的關係,適應性很強,溫和親切的給予型能夠得到周圍的好感與信任。此外,給予型如果能把自己的直覺和善解人意的能力發揮在心理谘詢、人事或商品開發、市場等方麵,那麼,在單位裏一定能獲得眾人很高的評價。
★三、實踐型的自我完美訣竅
■一位實踐型的改變:
學了九型人格理論後,才發現以往是多麼不注意自身的問題,現在了解了自己的各種現象。以往不管發生什麼,總是做出單一反應,在一帆風順時,目空一切,自以為是。
因此,應該引以為戒的是,越是順利的時候,越應該“冷靜、謙虛、誠實”。這樣,即使達不到時時正確認識自己,也堪稱是一種進步。現在,即使工作進展不順利,自己也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冷靜下來,首先反躬自省。
此外,自己開始注意身體健康。以往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地追求新的目標,忽視了健康,如今進了健身房,越是工作忙的時候,越該抽出時間鍛煉,現在感到自己的身心狀況很好。■
(一)暫時停一停,弄清自己的真實情感
在商業社會,實踐型具備受人高度評價的各種特質,實際上受到讚譽的確很多。他們在諸事順遂的時候,很少注意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想成為成功者,極力克製自己,總想著“把公司的目標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何不對?”“按我的方法去做,本可以受到尊敬,為什麼要懷疑呢?”對實踐型來說,感情上的矛盾糾葛不過是失敗者的標誌。
實踐型不善於區別社會的責任和自己內心的要求,由於為成功者的自我形象所束縛,本身的願望被壓抑在心底。雖然很多人也意識到自我壓抑的一麵,可一旦得到頭銜、稱讚以及巨額的預算,就不再顧及內心需要,拚命工作,直到倒下為止。
在遇到挫折不能繼續前進時,實踐型才注意到自己的內心要求。隻追求成功的人,在不得不停下時,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他們誇大自己的能力和成績,把自身的價值和所取得的成績視為一體,成績被否定,就意味著自身的價值也被否定,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實踐型應該認識到這樣的價值觀是極其脆弱的。
為避免上述精神危機,實踐型要理解適可而止的道理,因為不停地工作,是害怕自己停滯不前。認為停下來觀照內心等是“多餘”之舉,為此煩惱和疑惑則是影響工作效率的
愚蠢行為。然而,不管感到多麼恐懼,要戰勝它,就有必要停下來,仔細觀照自己的內心。
(二)弄清自己的行為和情感的距離
話雖如此說,要觀照內心,還是需要作一番努力的。人對自己的內心總會有所感覺的,因此首先要捕捉這種感覺。例如,從身體僵硬,臉色變紅等身體變化,可以知道感情上的緊張和亢奮等。其次,是把這些變化置換成“緊張”、“興奮”等詞語。從這一過程中,實踐型是可以察覺自己感情變化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實踐型忽略自己的感情,像機器人似的活動,如果沒有專家指導下的冥想和自我意識訓練等心理治療,就無法認識自我的內心世界。
通過這些紮紮實實的訓練,不難發現自己的行動與感情之間的距離,私下的自我和扮演成功者的自我之間的距離,以及把對自己和對工作的看法視為一體的問題。還會發現,上述問題如果太嚴重,就有可能把想象的能力當成真正的能力,誤以為失敗是成功,無視周圍批判的狂妄自大。如此,實踐型便可最終認識到自己的誤區。從追求成功的誤區中真正解放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隻要能稍稍注意改變自我,就可以降低所麵臨的危機。
(三)在工作之外尋找快樂
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之外尋找快樂。實踐型誤以為“隻要帶上‘長’字,就能獲得幸福”,忽視對生活和其他幸福的追求。由於否定工作以外的快樂,把自己變成工作狂,不關心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
實踐型以周圍人的評價衡量自身的價值,誤以為沒有做出成績就沒有價值。他們招攬能立刻做出成績的人,認為部下無能。這是實踐型擔心失敗的誤區所致。更糟糕的是,萬一工作失敗,他們大多會委過於人。如果實踐型想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就必須有承擔所有責任的決心。
實踐型在工作中生氣勃勃,精力充沛,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會覺得時間不夠,沒有迷惑和懷疑,預見到計劃的最後成功。他們不會為緊張所困擾,很清楚要達到目標需要做什麼,自己該做什麼,實踐型的這種投入令人欽佩。
擁有這種商業社會所需要的超群能力,實踐型如從誤區中解脫出來,反觀內心,並與周圍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什麼也不會失去。相反,為了逃避恐懼而拚命工作,習慣性的無益活動,可能產生強迫觀念下的疲勞和緊張。因此,隻有重視自己的感情和個人生活,培養工作以外的各種樂趣,才能成為商業社會真正的精英。
★四、浪漫型的自我完美訣竅
■一位浪漫型的改變:
對我來說,人生的煩惱是欠缺感,總是為了得到更好的東西而焦躁不安,像是被什麼追趕似的,結果,煩躁還是煩躁,該做的事都沒有做。確實,如果客觀地認識現狀,可知自己身上不僅沒有問題,也許可以說條件相當不錯。欠缺感雖然能成為上進心的動力,但也可能因為滿足於現狀,產生擔心失去自尊的恐怖。在學了九型人格理論後,知道肯定現狀,也不會失去上進心和對感動的渴望。現在我感到安心的是,以理想為前提,對於當下的事情,一個接著一個去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此外,以往在工作上受到一點批評,經常有失去自信,逃避工作的念頭。通過學習九型人格理論,知道浪漫型有誇大他人批評,封閉自我的不好傾向,以後,對於批評要就事論事地看,自我封閉沒有一點好處。■
(一)對已經到手的感到滿足
不甘平庸,想出類拔萃的浪漫型,內心充滿失落感,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欠缺,隻有得到所欠缺的東西,真正的人生才算開始。他們追求沒有的東西,一旦到手,就會失去興趣。
浪漫型把得不到的東西理想化,對於到手的東西則百般挑剔,應該了解,這對他們不是好事。要想從沒有止境的欠缺感和失落感中解脫出來,浪漫型應認識到自己所要的東西早已俱全,不要追求那種不現實的“完全的滿足感”,要對已有的東西感到滿足。
此外,浪漫型的思想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來回遊蕩,對現在則不甚關心,不能腳踏實地生活,所以要常常審視自己目前的思想朝向何處。當浪漫型具有反躬自省的能力,緊緊地盯著現在時,就有可能比較全麵地考慮問題。
情緒變化大也是浪漫型的特點。他們厭惡平庸和單一,喜歡感情的起伏,總是表現得比實際要誇張許多。這更導致他們情緒的低落或亢奮,沉湎於大起大落的情感。這種類似表演的行為常使周圍人迷惑,變得麻木,而且因為誇大其事,以致自己的真實感情反被隱沒。
特別是當情緒長時間低落時,浪漫型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他們堅信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不會找人幫助消除煩惱。如果有人試圖幫助他們,他們會置之不理,加以拒絕,逐漸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當情緒非常低落的時候,看不到自己和他人的價值,重新站起來要花很長時間。
(二)不要逃避逆境,敢於承受痛苦
浪漫型應首先注意自身的不良傾向,不要自我封閉,要觀察他人和他人所關心的事物,從自我陶醉中解脫出來。其次,不要無視自身的情緒低落,要正視事實,使痛苦慢慢減輕,思想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即使情緒低落,也不要裝得若無其事,承認痛苦不是壞事。在情感低潮的時候,可以通過興趣愛好或朋友來排解煩惱,通過運動來轉化情緒也很有效果。總之,最重要的是要樂觀地相信自己一定能恢複。不要一味自憐自歎,其實誰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如能這樣想,可以使自己盡快重新站起來。
浪漫型還有一個毛病,即完全有能力做的事卻不做,成為缺乏行動力的人。他們不能成事的一種情況是,看上去似乎已經完成,因而失去了興趣。和他們不甘平庸一樣,容易到手的東西反而拒絕。此外,隻要稍稍克服一下就能跨越障礙、實現夢想,卻因為悲觀而放棄努力。他們總是看消極麵,斷定不能成功。他們停止不前還因為對同一個問題總是反反複複地琢磨不休。因此,浪漫型應養成將手邊的事先完成的習慣,不要隻考慮自身,警惕自己有受害妄想的傾向。
(三)發現自己的長處,擁有自信
之所以存在上述毛病,是因為自尊心太弱所致。基於“自己比外界渺小”的錯覺,而采取消極方式的浪漫型,為莫名其妙的自卑感所困擾。他們把自己視為特殊存在,乃是為了彌補自尊心不強。他們認為自己渺小,別人能得到的東西,自己得不到。而且,對於那些看上去很滿足、很幸福的人,他們懷有既嫉又羨的心理。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批判傾向,把自己看得很低,因此,提高自尊心是浪漫型的重要課題。
浪漫型要提高自尊心,就要找出令他人嫉妒的長處,以此獲得自信。有了自信,就妄自尊大類型很多,而這與浪漫型無緣。
浪漫型應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給予肯定,這樣,浪漫型會看到,平時自己做的比想的好得多。比如,浪漫型具有理解他人痛苦的超人的敏感性,語言無法言喻的象征性的表現能力,甚至擅長創造非同一般的周圍環境。
如果能從白以為他人無法理解而產生的異己感,不甘平庸,執著於自己是特殊存在的謬誤中解脫出來,浪漫型便可以融入現實生活。如果不再自我封閉,一件一件地去做事,浪漫型必能以其敏銳的感性和表現力,做出與眾不同的成績。在人際關係上,他們可以發揮敏銳理解力,作為有包容力的人,成為受周圍人尊敬的對象。
★五、觀察型的自我完美訣竅
■一位觀察型的改變:
從九型人格理論得到最大的啟示是,認識到尊重他人情緒的重要性。以前雖然知道,但隻是停留在理論上,在工作上和家庭裏完全沒有實踐。不要說是他人的感情,就連自己的感情都未曾注意過。通過學習九型人格理論,獲得了解自己感情的機會,也知道如何推測他人的感受,說話時開始注意他人的內心反應。
而且,通過學習,覺得自己包容心更大了,即使對於不同的意見,也不作本能地否定,而是仔細傾聽,然後闡述自己的意見,不再像以前那樣短兵相接般的對立了。不論是聽別人說話,還是自己說話,時間多長,都能耐下性子來,在與周圍人交談中,有幸體會到自己的成長。■
(一)善於應變,克服內心動搖
觀察型認為外部世界充滿侵略和危險,不願離開家這個安全的避風港,規避感情上的矛盾,喜歡在不為人注意的地方生活。因為與人關係太近,會失去防範,他們總是與人保持距離。他們喜歡關在房間裏,意在防止外界的侵擾。但是作為生活在社會上的人,是不能把自己一直關在房間裏的。於是,采取忽視自己感情的方式,以免招致內心的混亂。在無法與他人保持距離的時候,就和自己的感情保持距離。
與自我感情保持距離的防衛,優點是:即使有不速之客闖入自己的世界,也不會感到任何厭惡,在與對方接觸時,關閉自己的心扉,等到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再整理與他人交流的內容。但是,正因為采取了這種自我防衛的姿態,觀察型不可能與他人進行深層的感情交流,而且,常常不明了人際交流存在感情的因素。
觀察型另一種防衛方法是采取某種姿態。他們根據所得到的信息,在不同的場合采取相應的姿態,這是事先設計好的,周圍的人看了,會感到很放鬆,而實際上,觀察型沒有正視他人和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