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努力,隻能認命(3 / 3)

那時候,我才明白。秀秀之所以有那麼好的成績,不僅是因為她聰明,還有就是她一直在不動聲色地努力。也能夠體會到,村裏人為什麼總是說,看不見秀秀學習,卻總是看得見她的好成績。

其實,像秀秀這樣的例子,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還很多。年少的時候,不夠成熟的思想、認知和格局限製了我們的想象力。以為,隻有看到一個人在努力學習的時候,才叫努力。但其實啊,努力不一定 要看得見。

我記得,大二準備計算機考試的時候,因為,我們專業課沒有相關課程,我便隻能在校外報了課程,參加考試。那段時間,不去校外上課的時候,我就抱著考題試卷跑到自習室去刷題。

有時候會跟同學一起,有時候是自己一個人。有一次,上午學校課程結束後,班上一位同學突然跑來問我:“你下午要去自習室學習嗎?”

我當時很驚訝,開心地回答說:“去啊,你也去?”

同學點點頭說:“下午一起啊。”

可是,當我和同學一起進入自習室學習時,我卻看到她一邊翻開書,一邊拿著手機在那裏拍照,微信、QQ不間斷地聊著。

後來,從自習室出來的時候,我在QQ空間看到同學發布的動態和底部的評論,不禁感慨,有些努力,也隻是感動了自己罷了。

一個人可以不努力,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努力,變成自欺欺人。這種努力,不僅不會給你帶來好的效果,反而會讓你心裏很虛。因為,當你需要的時候,你拿不出任何結果。

暢銷書作家李尚龍說過:“看起來每天熬夜,卻隻是拿著手機點了無數個讚;看起來起那麼早去上課,卻隻是在課堂裏補昨天晚上的覺;看起來在圖書館坐了一天,卻真的隻是坐了一天;任何沒有計劃的學習,都隻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隻是看起來很努力。”

所以啊,千萬別讓自己隻是看起來很努力。

我們這一生,都跟努力脫不了關係。但我們要學會的是,把努力變成一種習慣,變成一種不動聲色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曬曬朋友圈,向好友們炫耀自己的行為,才去努力。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裏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 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須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努力是一個過程,自我提升和進步的過程。當這個過程,逐漸變成一種習慣和常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時刻都在進行著自我完善。

我們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努力當作是一種消耗。我們要把努力當成習慣和不動聲色的成長。

所以啊,趁時間還來得及,去努力吧。哪怕,你在空閑的時候多讀一本書,多交幾個朋友,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儲備。

你要知道,你想要的東西,從來都不會從天而降。你隻能努力,才能擁有自己想要的奇跡,你也就在逐漸地成長和變好。

你要敢和別人不一樣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不要活成別人那樣,你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這樣,你才能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大學剛畢業的那會兒,大家都在急著找工作,往各大網站不停地投遞著簡曆。每個人都是愁眉苦臉,生怕找不到工作。唯獨小敏一個人在那裏不慌不忙地做著自己的簡曆,當寢室裏已經有好幾位室友接到麵試通知的時候,小敏還在做著簡曆。

這個時候室友問她,小敏你怎麼還在做簡曆啊?大家都接到麵試電話了,你不急嗎?

小敏說,我要把簡曆做點不一樣的啊,多展示出自己的優勢特色啊。

室友懵了,繼續說,我們都才剛畢業,哪有什麼履曆好展示的啊?簡曆能有什麼不一樣啊?模板套套不就行了嗎?

小敏沒有說話,繼續做著自己的簡曆。

一個月後,室友雖然麵試了好幾家,但都沒有通過。這個時候,小敏已經接到了錄用通知書,還是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

這個時候室友說,小敏你真幸運,能夠找到這麼好的一份工作,我要是有你這麼幸運就好了。

小敏說,不是我幸運,而是我在一開始做簡曆的時候,就跟大家不一樣啊。我們要做的不是把簡曆做好就行,這樣的簡曆太多了。我們要做就跟別人不一樣的簡曆,讓麵試官一眼就看到亮點呀。

現在小敏依舊在那家公司上班,薪資職位也是在逐漸地上升。工作上每一件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們常常說,我們要做最獨特的那一個才能被別人看見。可是,當到了一定的時候,好像大家都會容易忘記。就像剛畢業的時候,也許我們都一樣,都在忙著找工作,在各種網站投簡曆。

但其實,當你靜下心,好好地安排,去準備,去做一份完美而不一樣的簡曆,你的勝算才是最大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東施效顰的故事。

西施是越國的美女,傾國傾城。不管是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每一樣都叫人喜愛。

西施永遠都是略施粉黛,衣著樸素。走到哪裏,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並且驚歎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走在街上,走著走著心口疼的病突然犯了,她馬上用雙手捂胸口,眉頭緊鎖著,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病態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裏人沒有一個不睜大眼睛看的,一邊看一邊心疼。

這個時候呢,村裏還有另外一名女子叫東施。相貌一般,沒有修養。平時動作粗魯,說話大聲大氣,她每天都在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但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西施心口疼雙手捂著胸口、眉頭緊鎖的樣子被東施看見了。而且,她發現西施這樣,竟然有好多人看。於是,在回去的路上,她便學起了西施病態的模樣,用雙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裏走來走去。

誰知道,她這般模樣,不僅沒有受到村裏人的憐愛,反讓村裏人覺得東施矯揉造作的樣子比以前更難看了。結果,村裏人看到東施這樣,立馬把門緊緊關上,躲得遠遠的。

東施隻知道西施眉頭緊皺病態的樣子很美,卻從來沒有想過西施為什麼美?然後,她以為隻要自己也是這樣,結果反而變成了笑話。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不論是做人還是打扮,都不要照葫蘆畫瓢。因為,並不是別人有的就適合自己,我們要敢於和別人不一樣。

人有一種心理,叫作從眾心理。簡單地說,就是隨大流。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想法,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這類人,常常是將自己的想法、做法依附於大眾。

上小學的時候,你看到同學有一顆糖,於是,你哭著喊著說,你也要同樣的一顆糖;高中了,班上文理科分班,當你看到你自己要好的朋友選了理科,你二話不說也選了理科。

但你始終沒有去想,這顆糖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歡吃的口味;理科真的是自己擅長的嗎?

從眾的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的選擇和判斷,一直都在順從和接納別人的東西、觀點和選擇。

從眾的心態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人沒有創新意識。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習慣性地拿別人做鏡子,按照別人的想法活著。

倘若每個人都想跟別人一樣,那就很少有人能特別優秀,特別成功了。

名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還有一個要素就是他們敢和別人不一樣。而這,也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不要活成別人那樣,你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喜歡的人。這樣,你才能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別將夢想擱置,你要去實現它

還記得你的夢嗎?

還在奮鬥嗎?還在堅持嗎?

常常會有很多朋友問,在這個快餐式的時代下,還需要堅持夢想嗎?在這種壓力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下,夢想真的可以實現嗎?還要去談夢想嗎?

我想說,可以。

因為,夢想可以引導你一直往前行走,時刻提醒你,你還有一個夢沒有完成。不管生活多麼困苦,你都不要忘記你的夢。你一定要相信,隻要你去堅持、努力,終有一天你的夢想會實現。

上午在家重溫了一遍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一部勵誌題材電影。這部電影其實是根據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加德納的真實故事改編。

加德納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和繼父生活在一起。繼父並沒有給他很多愛,經常虐待他,甚至將他扔進了收容所,遭男人性侵。在這樣的環境下,加德納發誓一定要做一個有錢人。

小時候,年幼的加德納看到了一場籃球比賽,興奮地大叫道:“他們太棒了!絕對有很多球隊願意為他們支付一百萬!”

這時候,母親鼓勵加德納:“雖然你的出身比別人差,但如果努力,你也能像那些籃球運動員那樣,賺到自己的一百萬!”

母親的這句話,從此刻在了加德納的心裏。在母親的影響下,他讀完了高中,加入了美國海軍,成為一名實習醫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

二十二歲那年,加德納成為一名舊金山醫生的助手,他也在舊金山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事業一帆風順。但好景不長,由於美國醫療改革,加德納這種有經驗有技術但學曆較低的醫療人員,會逐漸被淘汰 。

為此,他不得不放棄成為一個醫生的夢想,轉行做了醫藥設備銷售員。做醫藥設備銷售員第一年,加德納的兒子出生了,為了養活妻子和孩子,他每天四處推銷自己的醫療設備,也四處碰壁,經濟狀況 越來越不好。

1981年,加德納二十七歲。在舊金山一個停車場,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說,你可以用我的車位,但你要回答我兩個問題,你做什麼工作和怎麼做的?對方說,我是股票經紀人, 月薪80000美元!這比加德納一年的收入還多。對方還說,做這項工作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數學,二是溝通。

這個回答,讓二十七歲的加德納喜出望外,他決定辭職轉行。因為學曆低,沒有人脈。加德納花了十個月的時間,在華爾街尋找一份工作,最終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說會給加德納提供這樣一個機會。可是,等加德納到華爾街後,發現向他做出承諾的那個人,在此前的那個星期五被炒了魷魚。

這樣一來,加德納沒了工作,沒了收入,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妻子看著他說:“你這是在做什麼?”

加上這個時候,加德納因為沒錢支付1200美元違停罰款,車子被收走了,被判入獄十天。噩夢還在持續,出獄後他發現妻子同兒子都消失了,他變得一無所有。

加德納說,那件事發生後不久,他的婚姻解體,他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

幾個月之後,妻子把兒子帶回來交給他。他和兒子一起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因為寄宿公寓不允許住進孩子。加德納需要撫養孩子,不能再住單身宿舍,所以和孩子一起被迫流浪街頭。

這個時候,加德納已經二十八歲,為了給孩子生活,加德納要比以前更加拚命地工作。人在困境的時候,隻要身懷希望,就一定會成功。

加德納終於順利進入一家公司上班,從實習生做起。因為公司隻有一個轉正名額,為了能夠順利轉正,他需要與二十出頭的實習生競爭。他每天送兒子去幼兒園後,第一個到公司打200多個電話。為了節省時間,加德納連話筒都不放下,甚至能不喝水就不喝水,因為上廁所太浪費時間了。

實習生沒有工資,他依舊沒錢交房租,他隻能和孩子一起流浪街頭,住廉價旅館、公園、火車站公廁、辦公室桌底。有時候,為了能讓兒子吃上一頓飽飯,加德納甚至去賣血。

日子不會苦一輩子,隻會苦一陣子。加德納的拚命和努力有了回報,他終於當上了股票經紀人,事業一帆風順。1987年他在芝加哥開設經紀公司做老板,成為百萬富翁,致力在南非扶貧。

加德納的成功,絕對不是靠幸運得來的。他說,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小時候母親的一句話和後來他兒子說,爸爸,你是最好的爸爸。但其實,加德納也知道,他的成功是在於自己的堅持,堅持實現 自己的夢想,隻有堅持下去了,才有成功的那天。

生而為人,我們心裏都是裝著夢想前進的。困境和挫敗會有,但我們不能放棄。如果你心裏有夢想,一定要捍衛並且實現它。

正如《當幸福來敲門》電影裏所說,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隻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周星馳的一部電影《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同樣也是關於實現夢想。講述男主人公尹天仇作為一名群眾演員一心想要成為男主角的故事。

尹天仇每天都在尋找成為主角的機會,他常說那句:其實,我是個演員。他在心裏篤定自己就是主角。就像加德納一樣,從小他就說要成為有錢人。

他們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一次次地挫敗,被唾棄。但他們都沒有放棄,並且最終成功。

有人說,《喜劇之王》這部電影裏有很大的一部分講述的就是周星馳自己。的確,周星馳在成名之前,隻是一個毫不起眼在無線混日子、跑龍套、毫無前景的群眾演員。

他每天都在激勵著自己,跟電影裏一樣,他成功了。而且,無人替代。

其實,當一個人心裏,一旦有了目標有了方向之後,真的就會拚盡全力去實現這個夢。

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不是他一開始就有多牛。而是,他肯為此付出行動。他的夢,不隻是說說而已。

小時候,老師常常會問我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有同學說,我的夢想是長大當一名醫生;有同學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還有同學說,我的夢想是當個畫家。

在那個童言無忌的年紀裏,我們的夢想很大。什麼科學家、醫生、畫家等等,好像是那個時候我們特別崇拜的對象。也隻有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會大膽地去說,我想成為什麼。

可是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我們變得越發成熟了。但夢想,卻變小了。

不再將那些我想成為科學家、醫生、畫家掛在嘴邊,也不再去表達出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越長大,越膽怯,越不敢表達。

我很喜歡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裏說的那句話:“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 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有時候,我會將這句話對比一下二十多歲的自己,看看現在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二十多歲的我,沒有太大的成就,依舊會因為遇到不順心的事而不知所措,而難過,而焦心,但我也依舊有著很多夢想。我夢想著有一天,我可以不再為生活而擔憂;我可以去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我 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無懼無畏。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是有夢想的。隻是我們都不樂於表達,隻能像秘密一樣藏於心底。

但你一定要去實現它,用時間打磨它。別將它擱置在心裏,要知道一件東西擱置久了,自然也就過期了。夢想,亦是如此。當夢想被擱置久了,那隻能是夢。

人的一生就這麼長,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好好對自己,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尋屬於你的歸宿與生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