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評價(4)(2 / 2)

二、評價程序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設計評價程序包括評價準備(製訂評價計劃等)與正式評價的一係列程序。

1.評價準備

(1)確定評價任務,應該具體、明確、可行。

(2)分析受評價影響者,包括評價對象及其他受評價影響者。

(3)分析影響評價的環境因素,包括:社會文化背景,時代精神,課程改革趨勢;課程負責人的意向;專業氛圍;相關組織機構;經濟環境;人力財力資源;溝通的社會模式。對這些因素要有具體的分析與把握,利用它們的積極影響,避免其消極作用,以利於提高課程評價質量和效果。

(4)製定收集信息計劃:編製評價信息收集用具(問卷、調查表、訪談提綱、測試題;確定收集信息的關鍵問題);確定信息來源(學習者、教師、課程管理者、企業代表和有關人士等);準備信息收集設備設施以及收集信息的具體事項安排。

(5)製定信息分析計劃:信息的整理與分類;定性信息分析法及使用細則;定量信息分析與統計處理;方案與數據解釋策略;信息分析工具與儀器設備的準備等。

(6)選擇報告策略、製定評價管理計劃和評價指標體係與標準。

2.收集評價信息

(1)收集評價的總體要求應做到準確、及時、可信、可實踐、易分析、客觀、明晰、範圍適當、可用、有用和均衡等。

(2)利用材料查閱、現場記錄等調查與測試法,從信息內容、信息載體和信息來源等多方麵、多渠道收集評價信息。

3.信息資料整理與處理

(1)整理資料:對資料的核實與剔選;分類和分組;判斷資料是否充足,不充足,需補充;存儲資料。

(2)處理評價信息。數據類資料要分類分組、編號排序、編製簡單圖表;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進行推斷性統計分析。非數據類信息,要進行記錄再現,內容分析處理,深層思維加工。最後,要對兩類信息資料整合,作出全麵的分析處理。

4.報告評價結果

(1)評價報告的任務,主要有:①說明課程達標程度和實施狀況;②發現課程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成就,為課程決策和改革提供依據;③證實評價前所預想的或初步了解的情況,為課程決策和改革服務;④為師生及其他工作提供指導;⑤公布評價結果,讓有關人員了解課程開發或改革情況,促進理解;⑥為課程進一步研究提供信息資料和依據;⑦動員更多的人參與或關心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改革、重構或開發;⑧保留文檔,記錄課程設計的經曆和經驗。

(2)評價報告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①標題;②闡述評價工作基本情況和過程;③內容目錄,便於查閱;④引言,即正文開始;⑤主體部分,包括評價的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指標體係、方法、評價過程和結果分析等;⑥結論和建議;⑦相關解釋;⑧附錄,如評價中使用的問卷、訪談提綱和數據統計資料等。

(3)評價報告的形式,主要有書麵報告、口頭報告、音像報告和網絡報告等,或以上幾種報告形式的結合。

(4)評價報告要求:緊扣目標、突出重點、材料充分、內容真實、根據確鑿、結構緊湊、思路清晰、言簡意賅和報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