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課程評價概述
一、課程評價含義
課程評價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設計程序的最後環節。課程評價反映出課程設計者的自覺意識和反思意識,其目的在於保證課程設計的適用性和合理性。
課程評價也稱之為課程評定或教育測量。評定的對象往往指向教師和學員,如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定,學員學習成績的評定。測量是評價或評定的一種方法手段,是通過測驗得出量化的數值,作為評價或評定的依據。目前,課程評價往往集中於對學員學習成效的判斷和對課程教學實施狀況的判斷,忽視對課程本身價值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和策略,對課程與教學活動以及結果等,做出價值判斷或特點判斷的過程。課程評價包括三方麵內容:一是評價對象。包含課程設計方案、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員學習效果。評價目的不同,各個評價對象受重視程度不同,在課程設計中,更重視對課程設計方案的評價。二是評價標準。不同類型的課程,其評價標準應是不同的,這樣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價值判斷,發現和保持課程的自身特點。三是評價方法。可以用量化評價的方法,也可以用質性評價的方法。
二、課程評價功能和類型
基於改進課程目的,課程評價從評價對象角度可分為課程方案評價,學員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價。學員學習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主要目的,是為課程改進提供依據和思路。因而課程評價的主要功能是判斷課程的價值,反饋給課程的設計者、實施者和學習者,進而選擇、修訂和完善課程。
在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評價實踐中,常常忽略課程評價的主要功能,重視對教師教學和學員學習的評價,忽視對課程方案的評價。近年來,雖然成人高等教育開始關注課程的評價,但研究不足,實踐不力。因而全麵認識課程評價的功能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建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課程評價的具體作用表現在:
(1)通過課程評價,可以了解課程是否滿足了社會和學員的需求,從而選擇課程。
(2)通過課程評價,可以找出正在實施課程的優缺點,並分析其原因,為課程的修訂提供建議。同時,評價還可以診斷學員學習的缺陷,進而改進課程,矯正教學。
(3)通過課程評價,可以比較不同課程方案設計的優劣,從整體上判斷其價值,對課程的方案設計做出選擇。
(4)通過課程評價,可以評定課程實施的結果,並與預定目標對照,評估其達到目標的程度,從而對課程的價值做出判斷。
(5)通過課程評價,可以對課程包括目標之外的成效進行全麵衡量。全麵把握課程在課程環境、教學體製、人員素質、創新精神和管理與服務等方麵的影響效果。
從而在多視角下完善改進課程設計,使課程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三、課程評價類型
為便於人們把握和選擇評價方式,需對課程評價方式進行分類。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身的特點,但各類別之間並不相互排斥,而是彼此可以相容和互補的。由於分類標準不同,各類別之間常常有交叉。因而,研究課程評價的分類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根據不同課程的屬性和特質,選擇最確切有效地課程評價方式。常見課程評價分類主要有:
(1)從評價功能取向上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課程方案實施之前所進行的評價。其目的在於對實施需要和準備狀態的一種評價,使方案和實施的安排更有針對性。
形成性評價是在課程方案實施過程中所進行的評價。其目的在於搜集課程方案實施過程中各個局部的優缺點的檢測資料,及時地為修訂和完善課程提供依據。
總結性評價是在課程實施完成之後進行的評價。其目的在於對課程方案的成效作出整體判斷,作為推行采用或選擇不同課程方案的依據。
早期課程評價多局限於總結性評價,隨著評價研究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形成性評價的意義和價值。當課程方案處於實施變化狀態時就用評價去改善它,更能促進有效地學習。形成性評價具有過程性、探索性和靈活性特點,它關注課程方案的各個組成部分,注意發現對課程改進有意義的變化資料,它使用靈活多樣的測量工具。形成性評價愈來愈受到重視。但從整體上看,這三種評價都不可或缺,它們共同構成了課程評價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