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實踐型課程設計(4)(1 / 2)

3.實踐型課程教學過程是一個多元主體互動過程

互動是實踐型課程教學活動最基本形式,它動態地表現為學員、教師和社會等多元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表現為這些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實踐型課程教學的特殊體驗過程就是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過程,沒有這種互動,實踐型課程教學的經驗轉化和建構也無法實現。

實踐型課程教學的互動過程,既強調教師和學員都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往關係,又強調師生與社會企業技術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不斷地進行動態的信息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這是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協作,企業技術人員有時作為教育產品的“需求者”與教師和學員交流,補充修訂實踐教學方案,評價學員學習成果;有時充當教師的角色與學員交流,幫助學員完成體驗過程並實現經驗的轉化與意義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由於有了企業技術人員的支撐,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實踐型課程教學的互動還發生在學員之間,伴隨著課程教學的實踐活動,學員相互交流與協商、合作與競爭。這種關係廣泛存在於學員個體之間、小組之間、個體與小組、小組與班級、班級之間,存在於實踐活動方案設計、實施、表達、交流和評價全過程,推動學員作為學習同伴的合作與競爭,起到催化和激勵的作用。

二、實踐型課程教學基本過程

實踐型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核心載體是“課業”,課程教學活動實際上是以“課業”為主線展開的,“課業”分解和落實課程目標,“課業”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課業”評價的綜合形成了課程成績。實踐型課程教學的基本過程由課業布置、課業操作和課業評價等三個階段組成。

1.課業布置

課業布置是實踐型課程教學的重要開端。開始一門課程的教學,教師介紹課程內容框架和教學目標,同時布置該課程總的課業任務。進人每個單元學習時,布置每個單元的課業任務。有的課業要求在單元學習中完成,有的課業可以跨單元學習完成。但布置課業在先,講課在後,是實踐型課程教學的重要特點。在傳統課程教學中,總是教師先講課,把理論都講清楚了,然後布置作業,作業是學員消化教師的講課內容、回饋學習情況的途徑。實踐型課程教學以課業引領,教師講課以課業為主線展開,學員帶著工作任務學習。將課業布置作為教學的引子,其實質是架起了課程學習與工作實踐之間的橋梁,讓學員在課程學習一開始就了解學習的意義所在,有利於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喚起學員的學習興趣。

課業布置以教師講解為主,主要涉及以下方麵內容:

(1)關於課業目標和任務。主要講課業要做什麼,通過哪些具體的工作,最終完成的成果形式是什麼。成果形式由課程的專業特點所決定,可以是一個產品、或一份報告、或一項經營活動等。教師要根據實際可能的條件,對學員提出明確、統一的要求。

(2)關於課業背景知識。主要闡釋完成課業所必要的知識框架,包括相關的理論觀點、技術標準、工作流程和關鍵問題等各種背景情況。闡釋這部分內容,一方麵是進一步明確課業任務目標,因為如果隻是簡單地告知學員課業任務名稱,學員未必能真正理解這些任務的實質內容,隻有講清了工作的具體流程和步驟,學員才能真正理解課業任務;另一方麵是提供給學員完成課業的知識準備和“武器”,即授之以“漁”。教師闡釋這部分內容應力求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現實性和前瞻性,要提供給學員多種的、最先進的“工具”,同時還要指出現有“工具”的局限性,留給學員足夠的創造性發揮的空間和餘地。

(3)關於課業實施。課業實施,是針對課業操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主要包括:①課業的類型,明確是個人作業還是團隊作業。如果是個人作業,要求每個學員獨立完成。如果是團隊作業,要進行分組,要求在課題組範圍內合作完成課業。②完成課業的時間節點,即要求學員遞交課業成果的時間表,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前完成,但一般不能超過最終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