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踐型課程方案的目標設計
實踐型課程的上述能力目標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方案之中去。課程方案目標設計分為專業的總體培養目標和分科目標。
(1)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是實踐型課程的總目標,是學校培養人才的規格和質量標準。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這就決定了專業培養目標首先要符合社會對相關從業人員的行業標準和規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群),確定具體的業務標準及能力要求。專業培養目標除了規定專業的業務標準外,還應包括在思想品德、身體素質和心理發展各方麵的培養要求。
(2)課程目標。專業培養目標通過課程體係來落實,因此,各項能力培養目標要進一步分解落實到各門課程大綱之中。實踐型課程大綱的目標設計分為課程目標和單元目標兩個層次,每個層次都包括專業技能和通用能力培養兩大方麵內容。其中實踐型課程大綱的專業技能目標不是抽象的能力要求,而是實踐的、實用的和可操作的。在課程大綱中還將上述能力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到各門課程的每一個教學單元。實踐型課程大綱都設有通用能力培養的要求。有些通用能力指標貫穿於各門課程,如自理自立能力、學習和發展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務的能力等。另外一些通用能力,在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側重點。實踐型課程目標設計,其基本技能目標主要是培養學員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保持了一定專業知識的係統性,綜合技能目標則主要培養學員綜合運用能力,這兩部分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前者為後者奠定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而後者往往是前者的驅動力所在。在實踐型課程教學中,綜合技能的目標指向,帶動了基本技能的訓練。
三、實踐型課程的課業設計
有了課程大綱,教師備課的重點內容就是設計課業,課業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任務或目標模擬企業實際工作背景而設計的學習任務書,提出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和期望取得的學習成果,課業是實踐型課程教學的基礎,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課業設計是實踐型課程設計重要組成部分。
1.課業設計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指課業使用真實可信、與現在或將來的工作有聯係的背景材料。具體來說,課業設計要求貼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際,以“工作崗位的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實際工作任務為成果形式。隻有這種具有真實性的課業,才能達到培養學員實踐能力的目的。真實性課業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來自企業的現實性課題,也是企業現實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項目,稱作“實戰性”課業;另一種是教師根據以往實踐經驗積累的素材編製的課題,稱作“模擬仿真”課業。真實性的課業設計還表現在邀請企業或公司參與課業的設計和評估,課業成果直接為企業服務,接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實踐的檢驗。為達到課業設計的真實性,教師在設計課業時,必須深人企業,與企業保持經常性聯係,以便獲得現實的企業課題,積累企業實踐經驗。許多課業項目可以先到企業進行初選,然後再加以調整,使之既符合教學要求又能接近實際崗位。
(2)多樣性原則。指課業的實踐活動設計的多樣性。實踐型課程的課業要求組織實踐活動,動手做一件事情,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對課程的一個學習成果目標,提供多個選題,盡量使各個學員之間、各個學習團隊之間課業選題不同,采用不同的課業形式。強調課業設計的多樣性,有利於鼓勵和支持學員對課業項目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設想,激發學員對課業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有利於避免學員互相抄襲等弊端的產生。
(3)適度性原則。指課業的複雜性把握,要求適當的複雜程度和難度。課業目標要有一定挑戰性,要求學員綜合運用各方麵的知識、能力,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完成。太容易的課業,達不到課程學習目標,也不利於調動學員的學習激情,不利於學員遷移能力的培養。但是,課業也不能過於複雜,超出學員已有知識技能基礎,超出學員完成課業需要時間和精力可能性,可能導致學員放棄自我努力,采取拚湊、抄襲、應付等適得其反的做法。比較好的課業,應是學員需要克服困難才能獲得成功。教師在設計課業時,由於自身缺乏實踐功底以及缺乏對學員的了解往往較難把握適度性原則。
(4)可行性原則:指課業設計要具有可行性,根據可能的條件來設計課業。適度性原則主要講課業目標的難易度問題,但是難易適當的課業未必可行。有些課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一些條件,如果條件不具備,學員可能無法完成。所以,可行性原則主要針對課業完成過程中是否具備條件問題。課業的條件需要教師去尋求、發掘和創造。一個可行的課業,往往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