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踐性原則。實踐型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員“做事”的能力或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做事”要“手腦並用”,要開展具體的“行動”。因此,實踐性是實踐型課程設計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貫徹實踐性原則必須樹立“知識即行動,行動即知識”觀念,在設計課程目標時,更關注“實踐知識”的獲得和運用;設計學習路徑和方法時,引人工作實踐過程,為學員創設真實的職業環境,來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進行課程評價采用真實的工作成果而不僅僅是書麵試卷。實踐型課程設計強調課程目標的實用性,課程實施過程的活動性,以此賦予課程生動的活力。
(3)綜合性原則。實踐型課程目標培養學員“做事”的能力,而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綜合多學科的知識。實踐型課程體係以及課程內容的邏輯不是遵循學科知識體係結構,而是按照職業崗位工作的邏輯順序組織起來,以工作任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相關知識,落實“夠用即可”的學科知識選擇原則。因此,實踐型課程內容本質上具有綜合性的特點。
(4)銜接性原則。實踐型課程設計要統籌兼顧同一專業各門課程之間的目標和內容的銜接,同一課程中各個單元之間的教學要求和內容的銜接,兼顧專業技能目標與通用能力目標在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實踐型課程內容的綜合性,使得各門課程內容安排上很容易出現互相交叉的情況,做好各門課程設計過程中的銜接工作,是提高課程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並決定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之間的一貫性和有效性。
(5)發展性原則。實踐型課程設計從靜態看,要求能夠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緊密結合,適應行業企業對勞動者的需求;但是行業企業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學技術生產力的發展,會不斷地提出新的行業標準來,因此,從動態看,實踐型課程設計又應遵循發展性原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預測行業和技術發展的趨勢。這兩者存在一定的矛盾,設計時應把它們結合起來,在課程設計中綜合考慮現實和未來,將穩定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注意沉澱行業基本技能,形成穩定的課程內容,同時緊密跟蹤行業技術發展前沿,經常更新和充實課程內容,以使課程保持對變化著的崗位需求的適應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員學習的時效性,提高在未來就業中的競爭力。
(6)麵向性原則。實踐型課程設計的目標定位、內容選擇,尤其是課程設計,應麵向學員,結合學員實際水平,如他們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生活經驗等各個方麵。同時,在課程設計中,要求給學員較多的自主選擇機會,提供多種學習路徑和方法,以利於每個學員都有機會展示其特長,各種學習風格的學員其學習成果都能得到公正的評價。
二、實踐型課程目標設計
1.實踐型課程的目標結構設計
(1)職業能力結構分析。實踐型課程以培養學員的職業能力為目標,所謂職業能力是指勝任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綜合,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成人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不是被動的“知識存儲器”,也不是被動的“技能機器人”,而是能夠在複雜社會生存並發展的職業人。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生產力以及生產方式發展變化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新要求。這種變化表現在四個方麵:一是勞動分工由單一工種向複合工種轉變。職業勞動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藍領階層與白領階層、動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的界限模糊。二是技術進步導致簡單職業向綜合職業發展。職業勞動的職能結構出現跨專業技能(計算機、外語)、跨行業技術(工具、手段)、跨產業意識(環保、安全)三大複合態勢,發展中的職業呈現邊際職業的架構,要求勞動者具備跨職業的本領。三是知識經濟促使一次性學習向終身學習轉變。人們已經不可能通過一次性學習來掌握一生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勞動者必須掌握學習,具備不斷開發自身潛能的本領。四是競爭機製迫使終身職業向多種職業轉變,現代社會中人們已經不可能一生維係一個職業崗位。因此現代職業人的能力結構,應是專業知識、技能與綜合素質三者的結合體。作為實踐型課程目標的職業能力可分為三個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