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通用課程模式
一、模式起源和適用情境
通用課程模式是美國成人教育專家霍爾(C·O.Houle)於1972年在《教育的設計》中提出的,它包含7項重要步驟。霍爾在提出這個模式之前,首先把所有的成人教育活動按個人、團體、機構和大眾4類將教育設計情境劃分為11種類型,並指出,這種模式和這些重要步驟適合11種類型中任何一種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的情境,從這個意義上將霍爾模式命名為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的通用模式。
二、流程及策略要點
1.成人教育的類型
霍爾根據不同的課程控製主體和目標對象,將成人教育活動分為4類別11種類型。成人教育4大類別服務對象為個人、團體、機構和大眾。霍爾認為,孤立地比較11種設計情境孰優孰劣是沒有意義的,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研究“在何種情況下,一種設計類型比其他類型更為有效”。
霍爾關於教育設計情境的分類:
個人
(1)一個個人為自己設計教育活動
(2)—個個人或團體為另一個個人設計教育活動
團體
(3)—個團體為自己設計教育活動
(4)一個教師或一群教師為一組學習者或與學習者一起設計其教育活動
(5)—個委員會為一個較大的團體設計活動
(6)兩個或更多的團體為擴大共同的課程服務範圍設計教育活動機構
(7)設計一個新的教育機構
(8)—個機構在新的形態中設計教育活動
(9)一個機構在既定形態中設計教育活動
(10)兩個或者更多的機構為擴大其共同的課程服務範圍設計教育活動大眾
(11)一個個人、團體或機構為大眾設計活動
2.課程設計過程
(1)確認可能的教育活動
這一步驟主要是決定學習和需要學習的內容。縱觀個人、組織或社會生活,人們常常會因為對現實的不滿、對未來的憧憬或對個人某些不足的認識等因素產生大量的教育需求和學習機會。因此,確認可能的教育活動就成為這一模式的首要工作。
(2)進一步對教育活動的選擇作出決策
鑒於學習機會可能很多,作出決定是不同於簡單地意識到有學習機會存在,霍爾單獨列了這一個步驟,強調其重要性,學習者通過理性選擇,以決定個人參加哪些教育活動。
(3)確認與精選目標
霍爾認為目標不同於動機和抱負。動機是個人選擇目標及行為的理由或促成因素,抱負是個人實現理想的強烈願望。而目標則是教育活動預期的結果。目標是理性的,具有邏輯的形態;目標是實用的,可以達成;目標是多元的,不隻包含一種結果;目標是分層的,有的層級較高,有的層級較低;目標是可以辨別的,它們識別出某些行為並排除另一些行為;目標是可變的,學習者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相應地調整它們的目標。霍爾還認為,教育目標會受到環境、學習者、內容、內容的設計、抱負和動機等教育活動6個互動因素的影響。在目標建立過程中,必須全麵地考慮這些因素間的相互影響及其對目標的影響。
(4)設計合適的課程
霍爾認為,設計合適的課程應從10個方麵加以考慮:
①資源。指用於支持或幫助學習活動的人、物和環境。運用時間和理論中積累的真知灼見來幫助人們明智地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
②領導者。指引導學習者達成目標的教師或促進者,但他們的角色顯然與普通學校中的教師不同。
③方法。指幫助學習者達成目標的各種方法,一般由領導者決定采用哪些方法,其它決定因素還有學習目標的類型、學習時間的長短、學習者的人數、資源情況以及學習者對方法的偏愛等。
④時間安排。指按成人學習者複雜的生活安排學習,使教育活動的時間安排適合成人。
⑤順序。指編排學習內容的順序。作為教學組織者,既要考慮成人學習者原有的基礎,又要考慮內容的邏輯順序。
⑥社會強化。指不同學習情境中社會層麵對學習活動的促進力量。成人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要共同創造一種積極的社會氛圍來促進學習。
⑦個別化。指所設計的課程能符合個人不同需要和能力的程度。
⑧角色和關係。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被預期發揮的作用及其與他人的關係。成人學習者在學習中應以主動的角色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建立合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