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校企合作。傳統的教育模式是遊離於社會外的教育模式,是以教材為主的簡單傳授方式,無法有效發揮學員學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無法直接將知與行、理論和實踐有機統一起來。而教學方式方法上校企合作,是高校與企業深層合作,讓學員走出課堂、走出實驗室,在社會生活和環境中進行現場教學,彌補單一的課堂教育模式局限性。
實習實訓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是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辦學條件,建設實習實訓基地需要巨額的投資。在高校教育教學經費普遍短缺以及生產設備、產品換代周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通過校企之間合作,開辟實習實訓基地,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目的。
3.按合作主體關係分類
校內產學研合作模式。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需求而建的與專業密切相關的產業,既為各種實習、實訓提供基地,又為高校擴大辦學創造物質條件。
雙向聯合體合作模式。依托區域主導產業辦專業,依托專業辦產業。
多向聯合體合作模式。高校選擇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與學校所設專業相同或相近的企業作為合作夥伴進行合作辦學。
以企業為本合作模式。企業結合自身產業類型,配套開辦學校,設置針對性比較強的專業,培養適應性較強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第四節麵臨困難和運作條件
一、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麵臨困難
受社會就業市場影響。目前我國高校所設短線專業很少,大學生就業市場又處於疲軟狀況,人才相對過剩,企業對人才有較大挑選餘地,這樣企業積極主動尋求與高校合作,開展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熱情就不會很高,相反,高校麵臨激勵就業市場和實現高校辦學使命,尋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積極性極高,校企雙方積極性不對稱,影響合作培養的持續性。
受企業經營風險影響。市場經濟必然使企業存在經營風險。當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發展能力較強時,人才需求就大,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就會量大麵廣;反之,當企業處於萎縮期,實施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就存在問題和風險,而這種風險會直接轉嫁到學員身上。
受人員流動變化影響。根據需求理論,成人高等學曆教育畢業學員,都會針對現有工作崗位性質和條件,進行“再次就業”選擇,尋求更符合自己理想的就業崗位。這樣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員存在事實的流動,使企業存在人才培養的“風險”,進而影響企業對該類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和積極性。
二、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運作條件
為使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得以有效實施,達到校企雙方合作“雙贏”,確保學校和企業所提供的教育服務以及所培養的人才質量,能真正滿足社會、企業和學員個人發展需求,應構建人才培養的外部和內部運作條件,實現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1.樹立正確質量意識,把握成教質量特點
針對校企合作培養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實際,衡量辦學成效和學生質量的標準不應是簡單的學生考試成績,更多的應是堅持“能力本位,全麵發展”的辦學原則,檢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為此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同時,要考慮學習者的職業與生活需要,體現培養質量的適應性。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周期短,學習者目的明確,所學知識能直接運用於工作實踐,受教育和幹工作相互促進和提高,體現培養質量的時效性。針對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對象不同,要根據其學習基礎、學習需求和學習經曆有的放矢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把握培養質量的多樣性。
2.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建立創新課程體係
實施“校企合作”,必須貫徹“工學合作”思想,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學員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分散學習與集 中學習有機結合,強化崗位技能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使學員就是員工、使教學內容就是工作內容、使教室就是工作室,提高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將提高學員職業素養貫穿教學整個過程,通過工作體驗,培養學生堅定職業信念,高尚職業道德、創新職業精神,從自由人成為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