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2)(3 / 3)

2.推行“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現實意義推行和實施該培養模式一是實現成人高等教育麵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第一線,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做到高校和企業在專業設置與實際需求、技能訓練與崗位需要、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之間的相互協調。二是實現企業主動開發人力資源意向。企業是高校培養高等應用型成教人才的合作夥伴和強大後盾,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需求是實施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條件。目前相當多規模企業已高度重視,並積極與高等院校開展聯合培養具有成人高等教育學曆的在崗從業人員,為企業提升行業層次,為可持續發展儲備所需人才。三是實現高校真正招收到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情緒穩定,畢業無就業後顧之憂的,完全意義上接受高等學曆教育的“成人”學員,並調動和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學習自主性、生活自律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

(1)有利於推進成人高等教育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校企合作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發展,有利於促進高校整體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改變。通過校企合作,使科學技術手段不斷更新,科技成果不斷湧現,促使人們開闊視野,強化求實、創新、時效和競爭意識,從傳統的忽視實踐、應用的觀念中解脫出來,促進教育思想、管理思想的轉變,落實教育必須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為提高高校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主戰場提供重要前提條件。

(2)有利於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提高。實行“校企合作”培養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可以發揮高校和企業雙方優勢,互相促進,使經濟和社會發展盡快轉到依靠教育和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同時使高校科研工作密切聯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發揮科學研究的中試作用,縮短從科研到出產品之間的周期,加速科研成果由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3)有利於密切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和改革。高等教育社會化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實踐證明,一旦成人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結合,高校與企業合作,就會釋放無窮能量。通過校企合作,增進“雙向”了解,學校可以根據經濟社會和科技對人才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確定發展方向和辦學目標,加強高校自身改革,更好地主動適應社會發展;企業也可從高校獲得國內外新的科技信息和發展動態,得到技術谘詢和智力支持,更好製訂企業改革方案和參與市場競爭,有計劃開發新產品,消化引進技術,提高生產能力,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4)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隨著現代科技和經濟發展,社會建設需要更多更好的高層次應用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實行“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有利於加強教育和社會,教育與生產的聯係,把生產勞動納入教育計劃,使完整係統的理論教育與必要的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同時,讓學員有機會較深入參加生產勞動,了解大生產綜合性和係統性特點,了解現代化生產的高柔性需要,現實生產隨機性變化,工程技術的人際關係與組織因素、市場供求關係與信息網絡、行業之間競爭與合作等複雜情境,激發學員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3.模式框架: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培養製度和培養評價等。

(1)培養目標。根據企業所需崗位職業要求來確定。包括:培養方向、培養規格、人才特征和業務要求等。

(2)培養過程。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體係建設、培養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與運用等,經過此過程最終實現培養目標。

(3)培養內容。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所必需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以及為提高職業素養而組織的全部學習活動。

(4)培養製度。主要包括修業製度、學習製度、日常教學管理製度等。

(5)保障措施。包括師資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等。

(6)培養評價。以培養目標為根本依據製定科學而細化的評價標準,對人才培養質量與效益作出客觀衡量和科學判斷。